重度抑郁症伴精神状态病主要是抑郁伴发精神状态症状,现在服用的是抗抑郁药物,难以缓解精神状态症状,建议及时复诊。表现主要以各方面的机能下降为主的一组临床上的表现。建议你尽快到精神状态心理专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在医院的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果严重的话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可能是强迫思维,又称之为强迫观念,指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并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患者完全能够意识到这一思想的不必要,力图把这些想法从脑海中驱赶出去,但对这种思想并不能自觉的,自由的加以控制和干涉,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体验,同时伴有烦躁,焦虑的情绪,存在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多数时候强迫思维都会导致强迫行为的出现。不知道题主是否已经有强迫行为的表现强迫思维一般,分为几个方面,强迫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和强迫回忆。治疗上,精神分析对强迫治疗效果不是很好。是因为精神分析的治疗核心是潜意识的意识化而强迫是本身来访者已经意识到问题,所以,治疗效果就不尽人意。目前来说,对于强迫思维最好的方法还是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森田疗法的核心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认知疗法首先,要从根本上认知和领悟,力图对强迫模式加以修正,重视过去的经历尤其是导致目前状况的事件加以重新认识。也要防止思维的“滚雪球”,需要对注意力进行转移尤其是当自己强迫性思维出现时,及时去注意别的事情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转移自己对强迫性思维的注意对自己强迫性思维的症状,要适当淡化,顺其自然,这也是森田疗法顺其自然的核心另外,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强迫症症多发于个性,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表现为意志力不强,对自己思维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因此,克服强迫思维的关键仍在自己需要磨练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心理承受和心理调试的能力对待强迫思维聊要有耐心,恒心,更要有决心!
感谢邀请!MECT对精神病治疗效果如何?MECT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物理治疗,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短暂适量的电能量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与全身抽搐达到控制病情的治疗目的。电休克治疗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在抽搐发作时人的大脑内瞬间产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善症状。临床上,确实MECT用来治疗药物改善不理想的症,但更多时候,MECT属于抑郁症的绝对适应症,尤其对于有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起效快,减少死亡率。现实情况是:精神症,尤其一些难治性精神症病程长、危害性大,目前尚无明确的有效治疗策略。MECT治疗消极、紧张症、严重行为紊乱和心境症状效果显著,可能是救命的治疗手段,但针对认知、阴性症状和思维障碍疗效略逊一筹。精神症的治疗多样化,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症的首选,但存在有部分人群药物耐受力差,尤其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如题主所说,拒绝服药,导致药物漏服,病情复发。这种情况下,说明患者对药物仍敏感,只是由于没有坚持服药造成的,出于保守和安全考虑,可以将患者的口服用药更改为肌肉注射长效针剂,这样既减少了发作频次,又能保证继续使用原药物治疗。临床上对于治疗精神症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但就临床分型来说,对于紧张型的精分效果明显。比如患者存在缄默不语、拒食、不服药等病情时效果明显。对于激惹、幻觉、妄想等虽然理论上也有效,但后期维持仍需要药物治疗。大家关心的副作用一、会导致短期记忆力的下降,很多患者术后想不起来做治疗的经过。有学者研究发现:MECT可有效改善青少年精神症患者的反应缺乏、思维障碍、激活性、偏执、抑郁等症状。但同时又指出,由于MECT的副作用可导致注意力、记忆力、感觉-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可能短期内会影响学生党的学习成绩。二、由于MECT治疗需要麻醉,所以副作用上,除了治疗本身的副作用,还可能出现麻药反应。一些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导致术后迟迟不醒,或者出现一个短暂的谵妄状态,醒来不认人,行为紊乱,这种情况属于临床常见的麻药反应,大家也不必担心。三、由于这种治疗是诱导人抽搐,在发作时,人的肌肉抽搐,尤其面部肌肉,这样患者清醒过后会感觉面部疼痛,通常这种情况数日内可缓解。总结:MECT治疗是一种躯体安全性良好的治疗手段,最好的适应症是治疗抑郁症。对于精神症的治疗,临床治愈率并没有理论数据报告的那么高,除了紧张型精神症,其他仍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知识
提升能量!
您好,精神科的疾病包括以下几大类:第一,神经认知障碍以及相关疾病,主要是谵妄、痴呆、遗忘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等。第二,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精神障碍,比如酒精相关的精神障碍、毒品导致的精神障碍。第三,精神症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第四,抑郁症以及躁狂抑郁症,普通心理。第五,焦虑症以及恐惧相关障碍。第六,强迫症与其相关障碍。另外还有癔症性障碍,躯体忧虑以及疑病障碍,应激的相关障碍,摄食与排泄障碍,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睡眠-觉醒障碍,比如失眠症、嗜睡症等,人格障碍以及相关行为障碍,性心理障碍,神经发育障碍,包括智力发育障碍、孤独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