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说的情况看,这是心理有障碍啊,应该尽快去医院看一看心理医生吧你好,建议你放松思想,让家人陪你去专业的精神类医院看心理医生吧,让心理医生开导开导你,人是离不开社会而生活的,不能和别人交流是不行的啊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能够问到这个问题便足以说明您是一个很用心的人。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首先要做到真诚,真诚的态度和心是能够使交流的对方感觉到的。其次,跟导师交流,要做到尊重,语言用词要尊重,坐姿或站姿也要得体。再次,思路要清晰,可以提前想好所要谈话的大致提纲或顺序,可以提前组织好语言或措辞等。最后,我感觉作为学生一定要看书,一定要提前查找你跟导师想要讨论的问题的相关资料,或者多看相关的书籍,然后再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会更有深度,更值得探讨。这样交流起来也有话可说。并且导师看到自己的学生那么爱读书、爱思考、善于提问且会提问,他也一定感到很欣慰!我是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来回答您的问题的,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祝学业有成!
【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深度解析(第35篇)
造成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还是要从父母给的家庭教育以及孩子所处的年龄——青春期角度考虑。
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分析一下——不学习、玩手机、叛逆这三个典型问题,并分别给出相对应的建议:
★不学习:
孩子不学习可能有下面4个主要原因,
原因一:孩子不认为学习是为自己学的。孩子的学习是他自己的课题,但由于父母经常越俎代庖,屡有干涉、代劳,导致有些孩子会认为学习是父母的事情,和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关系。于是就会出现父母不催他就不学,越催可能还越慢,能不学就不学。
比如说,我表妹家6年级的儿子,为了写作业的事情,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上演“母子大战”,最后总是在孩子的哭声和妈妈的骂声中勉强写完。
原因二:孩子对学习就是不感兴趣,在其中体验不到快乐。也许是因为他感到学习内容比较难,他不会做,让他没有成就感,最后就越来越没有兴趣和信心学。
原因三:也许孩子是在用不学习这件事来获得父母的关注。有可能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父母没有关注到他;也有可能是平时父母就忙自己的事,很少陪伴孩子。当孩子发现自己不学习时,父母就会来关注这件事时,他就找到了一个好途径来寻回父母的关注。因为在孩子看来,即使是被批评也比被忽视强。
比如说,我们邻居一个孩子,父母忙于生意,孩子丢给老人带。每次父母见到孩子,问得最多的就是学习。因为学习的事儿父母会数落他很久,父母很奇怪为何数落不见效果,但其实孩子就希望以此来得到父母的关注。
原因四:孩子不想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控制。父母想让他做的事,他就是不想照做。比如说,孩子想放学后先玩一会儿再写作业,而父母就要求他写完作业才能玩;孩子想集中到周末再统一背英语单词,可妈妈就要求让他每天晚上都背单词。
父母们可以试着“对号入座”,看看孩子是属于哪一种情况。
☞4个建议:
建议一:父母需要明白自己将来不能代替孩子生活,总有一天孩子会离开。父母不需催促孩子的学习,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他需要自己来安排,要自己承担好好学或不好好学习的后果。但是,父母要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支持。
建议二:当孩子感觉学业很难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把问题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每当解决完其中一小块后,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就感和学到知识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有任何批评,而是要多多鼓励。
比如说,我亲戚孩子有一次在我这儿写暑假作业,有些题目他一直没有写,开学前我检查时发现都是完全需要自己创作的题目,其中一道是画城楼,那天他死活就是不愿意画这个。后来我跟他一起列出城楼都由哪几部分组成,列出来之后,他就笑了,开始动笔画了。
建议三:父母可以向孩子道歉,说以前对他的关注和陪伴不够。父母要多花出时间用心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关心和爱。在孩子表现好的方面,父母要及时的给予认可,让孩子明白他不需要用故意做不好的事情来寻求父母关注。
建议四: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原来总是希望孩子听从他们,这样是对孩子不尊重的,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权,父母相信他有能力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好。同时父母需要放弃对孩子的惩罚和奖励,惩罚和奖励都是对孩子的控制,其根本还是想以此让孩子听自己的。
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说:如果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的快乐,即使无人强制也会主动学习。
小结一下,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越督促,他就会越反感。父母要对孩子的内心有更多的关注,拉近跟孩子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天天只问学习。同时通过帮助孩子树立其他方面的自信,来带动学习方面的信心。
★玩手机:
孩子玩手机有下面4个主要原因:
原因一:寻求归属感。看到周围同学朋友在玩,自己也就跟着玩,这样大家在一起有共同话题,他不会感觉脱离群体。
原因二:寻求价值感。比如说手机游戏中的各种勋章、各种奖励、各种级别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能力,这些有可能在现实世界中他感受不到的。
原因三:缺乏自律。其实我们大人也经常是拿起手机放不下,更何况是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们,他们的自律能力更需要大人的刻意培养,单靠他们自己的意志去抵抗手机的诱惑,那时非常非常难的。
原因四:孩子可能是在给自己找理由。幻想自己就是玩手机才导致学习不好,如果不玩手机,自己就能学习好。
比如说,父母有时会对孩子说,你这么聪明,你把用来玩手机的劲头用在学习上的话,你肯定能学得很好。父母以为这样说能激励孩子放下手机去学习,但其实只会让孩子继续活在幻想中。
☞4个建议:
建议一:父母引导孩子参加一些诸如打篮球之类积极的集体运动或活动,或者是给他创造一些与爱学习的孩子相处的机会,逐渐以“好”伙伴替代“坏”伙伴,但是不能强制孩子。父母也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
建议二:父母可以真心地向孩子请教一些孩子擅长的问题,让孩子帮助父母。也可以向孩子提出请求让他帮忙做家务,然后父母要向孩子表示由衷地感谢,让他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建议三:针对使用手机跟孩子进行约定。
比如说什么时候玩,每次玩多长时间,可以玩哪些不可以玩哪些。这些约定一定是父母和孩子都同意的,制定之后所有人都要严格维护。
比如说,父母不能以有特殊事情,就不让孩子在可以玩手机的时间段玩手机。也不能以当天的作业提早完成了,就允许孩子超时玩手机。当孩子不按约定时,父母只要平静地把手机拿开,不需说教、唠叨、责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日常惯例表》,让孩子按照惯例表上的规划来安排他每天的学习和生活。
建议四:父母可以找一个轻松的氛围下跟孩子心平气和地谈,我想和你谈一谈玩手机的事情。如果孩子同意,那父母就可以说出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寻求孩子的帮助,让他给出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办法的。父母不要再说,别玩手机了,去学习吧这样的话。这些话其实是无效的。
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说:
在学习如何使用电子媒介时,他们没有我们的那种挫折感。无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即便错了——这些电子产品都不会责骂、挖苦、羞辱、责备他们,而只有一个鼓励他们再试一次的提示,直到他们作对或者向兄弟姐妹、朋友或父母寻求帮助。
小结一下,父母可以想一下是手机里的什么在吸引着你的孩子,让他不能放下。然后从这方面着手,想想父母能给到孩子其他什么可以替代的,同样能够吸引他的,同时需要帮助孩子培养他的自律性。
★叛逆:
孩子为什么会叛逆,我列举了以下3个主要原因:
原因一: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严。其实想一想,即使是我们成人,假若旁边总有一个人时刻盯着你,说这个应该做,那个不应该做;这样做不对,那样做才对;做不对或者做不好,就会挨批挨罚。那么我们也会痛苦万分,不想受他控制。更何况是不断成长想要探索的孩子。
原因二: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虽然在我们眼里他还是孩子,但他觉得他已经“无所不能”了。他想要做各种尝试,各种探险,想在各方面证明自己是个大人,他的这些“个性化”行为和以前那个事事需要父母操心、包办的小孩子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在父母看来就是叛逆。
原因三:孩子在青春期前后,伴随着体内荷尔蒙的作用,会让他出现比较激烈的情绪起伏。比如说,前一秒跟父母还是母慈子孝,后一秒又表现的完全和父母对立,不赞同听从父母。
☞3个建议:
建议一:父母对于孩子的事情平时不要干涉太多,孩子在逐渐长大,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节奏;他们需要父母的信任,需要父母的放权,需要自己的空间。当他做得好的时候,父母需要及时看见和肯定。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会让他想要做得更好,而不是父母的严密监管和责罚能让他做得更好。遇到事情,多倾听孩子,不要着急给出建议,等孩子需要的时候再给予支持。
建议二:父母需要提前给孩子上好“安全”这一课。
比如说交友,网络陷阱、性教育、身体健康等等。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孩子去尝试一些在他年幼时,父母不允许他做的事情。比如说,与同伴一起去做短途旅行。但是,需要把各种可能的后果跟孩子讲清楚,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建议三:当孩子莫名有大的情绪波动时,父母不要理他就是了。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等待他自己回归平静,而不要责骂他顶撞父母,因为他也不是故意的。此时你的包容可能会换来他的感谢和道歉。
小结一下:俗话说,哪里有,哪里就有反抗。虽然我们跟孩子是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今后也需要独立的生活,我们需要允许他有自由意志,同时也要尊重生命的生长规律。父母做好自己该做的,就可以耐心等着青春期过去。
美国儿童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如果父母将每一个反抗的举动都看作对自己个人威望的威胁,他们当然会迫不及待地要求孩子服从。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意味着冲入的开始,而这种本是应当且可以避免的。
好,现在我们做个全文的总结:父母们每遇到一个孩子的挑战,往往会觉得如临大敌,想要马上把他解决掉,但很多挑战其实是阶段性的、是和孩子年龄相关的,同时这些挑战往往也是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有关的。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教养是互相作用的。
有句话说,父母一小步,孩子一大步。就是说当父母稍稍调整自己的教养时,孩子的行为可能就会发生大的转变。
说到这里,还是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一下前面的这些建议:
场景:表妹家11岁的儿子,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玩《王者荣耀》,怎么说都不管用,晚上的作业写得马马虎虎,而且还常常写不完。
表妹给我打问,怎么办啊?愁死了!
我给了她6个建议:
建议一: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比如周末,大家都不忙的时候,心平气和得和孩子探讨,问问他这个游戏吸引他的地方在哪?甚至可以让孩子给父母演示一下怎么玩,给父母讲一下他现在的级别,他的装备等等。然后让孩子讲讲他是怎么样达到现在这个级别的(目的是让孩子跟父母炫耀他的能力)。
建议二:孩子再跟父母谈起这个游戏时,父母不要批评、劝说、制止,也不要表现出厌恶、失望、憎恨,而是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建议三: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跟孩子谈一下自己对他玩游戏的担心。比如说,坏眼睛,耽误学习等等。问问孩子对这件事情是怎么想的,他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现在的情况。当孩子说出一些办法以后,父母问问孩子想不想听一听自己的一些建议,如果孩子不愿意听,那就不说;如果孩子愿意听,那么由孩子自己从刚才他说的和父母说的所有建议中选择一些他愿意尝试的方法。
建议四:隔一周左右的时间,跟孩子一起回顾一下上次的方法执行的情况怎么样。是否需要作出调整,是否需要父母的帮助。
建议五:周末的时候,一家人一起多出去走走,尤其是孩子爸爸要多带孩子运动运动,跑跑步,打打篮球,或者到郊外走走。让孩子习惯活动起来,休息的时候减少在家里待着的时间。
建议六:如果孩子暂时听了话,没过几天又恢复原样,不要生气,更不要惩罚孩子,跟孩子重新按上述建议三讨论这个问题。要相信孩子,他也希望自己是个好孩子。
最后,我想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的一段话作为我们今天话题的结尾:
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如果始终在绷紧的套子里挣扎,他就不会有健康的翅膀。许多时候,他们需要放松,他们需要属于自己的天空。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们可以带着勇气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以我70后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你一起,我们共同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个有温度的答案。
谢谢持续关注我,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