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怎么判断父母有心理问题没问题(三岁宝宝的心理特征)

三岁宝宝的心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3~4岁宝宝在心理和行为上有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爸妈唯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读懂宝宝的行为,并能更有的放矢地培养宝宝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言语和游戏能力发展迅速3~4岁宝宝的言语表达逐渐由连贯性言语取代情境性言语,从对话言语发展为独自言语。宝宝言语发展中的另一个突出变化是有了自我中心言语,这是一种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是一种既具有外部言语特点,又具有内部言语特点的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言语。

在宝宝独自一人玩游戏时,或遇到问题情境时,这种过渡言语就频频出现。对这个时期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思维已开始摆脱动作的束缚,成为独立的一个心理过程,如今,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花草树木、河流或是小动物、各种各样的玩具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

到了4岁,宝宝的话题会更多,他们会交流看电视节目的感受,并互相炫耀“春节爸爸妈妈要带我到迪斯尼玩!”“妈妈给我买了新裙子”等话题。

宝宝已具有丰富的想像力,集中表现在宝宝的游戏中,游戏是3~4岁宝宝的主导活动。由于这个时期宝宝的想像异常活跃,因此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想像的象征性意义,比如:一个小手绢,他们可以当作布娃娃的衣服和被子,也可以当作漂亮的蝴蝶结;

一块积木,他们有时可以当作小桥,有时可以当作跷跷板。每一种游戏都有宝宝自命的特殊含义,任何一种游戏中都藏有打开宝宝心灵大门的钥匙。

这个时期宝宝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1~2岁宝宝那样独自玩耍。建立性别意识3~4岁宝宝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认识和学习彼此之间性别的差异。

首先,宝宝由于男女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宝宝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

在宝宝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往往以家长为榜样,求得相同的行为和感受。女宝宝们玩当妈妈的游戏,惟妙惟肖地学着妈妈的温柔、能干和女性所具有的独特行为;

男宝宝们则模仿着爸爸的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爸爸那样坚强、果断。喜欢结交朋友3~4岁的宝宝很喜欢结识小伙伴并和同伴玩耍。

这个时期宝宝在伙伴中体验到完全不同于爸妈和其他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在同小伙伴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宝宝的知识、想像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这种和同龄伙伴共同进行的自主活动能使宝宝认识到自我价值和能量的存在。

而幼儿园这种集体生活,能够为宝宝创造同众多的伙伴接触的机会,对宝宝的心理发展十分重要,对宝宝们结识伙伴起到了桥梁作用。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怎么梳理孩子的心理问题

你说的这种情况,就是幼儿园老师教育不当给孩子心理造成了印痕,如果不经过专业的疏导,这种印痕也许会陪伴孩子终生。

首先,家长先提升自己的陪伴能力,给孩子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家,让孩子知道什么事他可以自行做主,无需家长同意,做了正确的事情,多鼓励孩子,着重培养他的自信心。

其次,多运动,多鼓励孩子自己做事,家长耐心陪伴,让孩子的信心不断强大。

如果有懂心理的人帮助在潜意识中修复效果最佳。

教育孩子关键取决于家长的能力,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吧,爱的形式不同,内容确实很丰富的,只有孩子接收到家长爱的信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


有的子女记恨父母,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有的子女记恨父母,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爱之深恨之切!孩子和父母应该是最亲密的关系。可往往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为人父母,没有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或带给孩子伤害了,孩子就容易记恨父母。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

一是,父母太宠爱孩子。有句话说得好,小爱是大害,大爱似无情。我认识一对父母,他们爱孩子的就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无条件纵容孩子,孩子错了也是对的,对的更是对。

当孩子跟别人发生矛盾,很明显是自己孩子的问题,父母也认为是别人的错。

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就变得自私自利,胆大妄为。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还能满足他的需求,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父母就很难满足了,这个时候,孩子就记恨父母了,觉得父母不爱自己,甚至认为父母很。

所以,父母要学会正确教育孩子,爱孩子就是要让孩子自强自立,是非分明,懂得感恩,而不是一味地满足孩子需求,顺从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这样只会让孩子认不清自己,不懂得感恩,觉得别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思想会让孩子命运坎坷。

二是,父母自私自利。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生孩子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我见过不少父母,他们对孩子没有任何关爱,不高兴了就拿孩子当出气筒,平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管不问。

孩子长大后,他们也不关心孩子过得好不好,只顾向孩子要钱,觉得孩子应该报答自己的养育之恩。

父母对自己只有索求,没有爱,孩子就容易记恨父母了。

我认识一个男人,现在四十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他赚钱能力也一般,每次一发工资,他的父母就以各种理由要去一大半,父母还认为他不会赚钱,经常数落他没用。

他跟父母沟通过,不沟通还好,一沟通倒还让自己更痛苦了。因为父母认为他不孝顺,不仅如此,还到处诉说他的不孝,搞得他颜面尽失,他说对父母只有恨,没有爱。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记恨父母,大多数都是父母的问题,要不父母把孩子养成了不懂感恩的人,要不就是让孩子伤痕累累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生家庭影响,极度自卑,自尊心强,遇到问

作为一个朋友,我想对你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1,你的问题的来源在于你身上包裹着一层层的外壳,来保护你的受原生家庭影响的受害的心灵。根源在于你在内心深处把自己定位于我是一个受害者,我要保护我自己。我的原生家庭不好,所以我自卑,我害怕被伤害,所以我表现出来极强点自尊心,你的所谓的自尊心变成了抵抗别人的刺,所以我没有朋友,没有人能打开我的心,所以我经常在恐慌的状态。

2,打开自己的心,感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有那么多让我们喜爱怀念留恋的美好。相信自己,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漂亮的帅气的优秀的,你值得拥有一切,放下自己身上的刺吧,让别人靠近你,走近你。

3,相信你也想要美好的生活,它一直没有来到怎么办?那你就主动走过去,主动去拥抱美好的生活。一定要知道我想要什么?我怎么能达到我的目标,那些所谓的自尊心有用吗?如果没有用就统统去掉。

4,有句话你可能听说过,发生在别人身上叫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事故,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你不好好的爱护自己更没有人会在乎你的,活好自己的一生是你的责任。所以放下那些自卑心理和所谓的自尊心吧,拥抱你的美好生活,活出自我。

最后送你一句,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