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精神症是精神科常见病,也是较为严重而典型的精神障碍类型,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易感性、神经发生与发育异常、营养不良、母孕期感染与中毒、产程缺氧、家庭结构与功能异常、生活挫折、父母教养等因素有关系。
心理指导:您好,由于缺乏全面而准确的信息,请您尽快去当地的精神专科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咨询。从临床实践看,幻听属于精神症的特征性症状。
但是现在缺乏充分的依据,确定问题的性质与程度因为非专业人士可能会对一些基本的精神病理学概念存在不确切的认识。
你所产生的错误的感觉的意思 。你错觉的意思是指,你错误的感觉,表明对这事情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也是基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来表明自己对这事儿记得一些结论,自己认为对当前所发生这件事情,你所感觉到的一些事情,或者是你对认识的那些情感完全是错误的,可能你对这件事情的判断,并没有很深入的去了解这件事情,所以你是判断失误产生错觉的一种状态 。
对于人来说,感觉时间流逝、空间距离都是不变的,对于物质,其外形、硬度、质感也是确切的.
这是因为人类处于一个低速、宏观的世界,人的感觉必须适应宏观的、低速的世界生存的要求.
在这样一个日常世界当中,人的认识并不存在错觉问题.
而对于接近物理学本质时,物质世界其实更接近于场的观念,时间、空间、质量等等只是场的一种性质或者属性,具有符合物理规律的可变性,都不是恒定不变的.
这个问题说明了观念的有效性存在其有效范围.
正确答案是B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知觉.ACD的知觉是知觉的对象本身是错误的,由此产生的知觉不是错觉,是对错误的对象产生的正确认知.
首先,根据我国《精神卫生法》心理咨询是不能做「诊断」的!
根据我国法律,只有精神科医生在医院环境下,才可以做出「诊断」。
我看了一下提问补充中的图片,应该是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分类方法: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但是其实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已经被取消了,原因就是它不够科学、专业。所以它里面的分类方法,其实是不够好的。我在首都师范大学实习一年、心理咨询硕士读了三年、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我最近也去听课,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从来就没有人用二三级的这种分类框架。
那实际专业人员,用什么框架呢?(或者说,是大学里和学术领域内的框架)
诊断的意思,是要把人现在有的一系列症状、结合他过去的有关情况,去做出一个医学上的判断——给他的症状一个对应的名称。
个案概念化和评估的意思,我稍后再讲,先说说「初步印象」
其实这个基本上也比较少出现,有时候也被称为:「咨询师观察」「对来访者的初步印象」
咨询中的初步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初步印象,有点相似,但毕竟还是不同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产生第一印象后,就很难改变。
但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一个结论,反而要随时提醒自己要反思、时刻更新对来访者的理解
具体内容上,心理咨询师会一般会写——
来访者说话的语速、音调、音量如何?
来访者的外貌、身高、身形大概是怎么样的?
来访者的情绪状态怎么样?
来访者的表情、动作、体态怎么样?
来访者的衣着、整洁程度怎么样?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有什么样的感觉?(不是理性分析,而是直觉上的,情绪上的自动反应)
初步印象主要有两个作用:
①知道来访者刚开始咨询时候的状态,这样可以在以后进行对比,看看他有没有一些变化
②咨询师自己要反思自己的情绪、直觉上的反应,以利于工作进行。(比如,咨询师发现自己对异性来访者有特殊好感,那就要小心了。或者是,来访者没做什么通常意义上不好的事情,但是咨询师发现自己有很烦、不喜欢对方的感觉。这部分类似于精神分析里说的「反移情」)
心理咨询中的评估,一般会写如下内容——
注意,以下内容咨询师不一定都直接问来访者,但是来访者说了咨询师会记住
来访者的主诉:
来访者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心理咨询呢?来访者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当前症状:
来访者他自己怎么描述自己遇见的困难的?比如,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生气、做事情拖延……?也可能会写一下,咨询师认为来访者有点反常的地方,但这些地方来访者自己未必完全知道,而是咨询师观察出来的
个人成长史:
这个比较好理解,基本上就是来访者从出生到现在,基本的成长经历是什么?比如小时候是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呢,还是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带大的?比如,有没有谈过恋爱呢?比如,小时候到现在有没有要好的朋友呢?比如,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怎么样呢?比如,有没有严重的被别人暴力伤害过或者欺负过呢?诸如此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八卦,哈哈哈)
尤其是一些里程碑事件或者关键事件,来访者印象深刻的、产生很大影响的事件。
疾病史:
主要是身体疾病的情况。还要写下当时是否吃药啊、住院啊、怎么治疗或者没有治疗?
也要记录,来访者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些疾病和生病经历的?
当然如果来访者说自己之前有医院诊断的心理障碍、精神障碍也会写进去。如果来访者怀疑自己曾经有过(但是没有医院诊断)那就写「来访者在某某时候曾经怀疑自己有某某心理疾病,来访者说,当时的情况是……」
精神状态:
外貌、情绪、心境、心智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想象力等)、感知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思维的过程和内容、言语的特点,还有对咨询师的态度怎么样
这并不是要去直接问来访者这些方面,而是观察到什么就写下来
家族史——这个比较特别,特指来访者的亲人中有没有人得过精神病或心理障碍。如果来访者怀疑有,那就写:「来访者怀疑某某亲人有,但不确定。该亲人具体表现是……」
危险性:
这个是评估来访者有多大的可能性伤害自己或他人
要注意:
之前来访者有没有过暴力行为(比如小时候是否经常和人打架,打得多严重?)
过去或现在有没有酗酒或者
头部有没有受过损伤
有没有被人,或者过别人?
有没有过的尝试,或者计划?(要是比较具体的计划,只是简单的念头就不算。毕竟几乎每个人都想过,但是很多人是没有计划的)
有没有过妄想或者幻觉?
基本上,写完上面这些,对来犯者就有个比较全面的基本认识了。如果上面有些内容写得太少,可能是来访者没说,可能是咨询师没问,那么就要多多留意。
但是还要实时更新和补充,不能一下子就封死了。
个案概念化的定义,我也很难说清楚。它跟诊断不一样。
诊断很简单,就是一个结论。
但是个案概念化,首先它不是结论,而是一系列的推理、分析,随时准备更新。
个案概念化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
来访者所表达出来的感受、行为或思维中有不一致或者矛盾吗?
此时是什么导致来访者这样做?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情况?
此时是什么让来访者不愿意改变?是什么原因让情况一直持续?
在这种情况下,来访者使用的防御是什么?(如果是精神分析取向)来访者有哪些习惯性的反应?
来访者对咨询师表现出什么移情?「移情会变化,变化趋势是什么」(如果是精神分析取向)
在咨询关系中,咨询师的感受是什么?其他人对于这个来访者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吗?
咨询师对咨询的计划是什么?咨询师打算如何帮助这个来访者?
咨询师目前为止做了什么,有什么效果?对此,有什么总结?
…………(可能还有更多)
看完这些,你一定也感觉——心理咨询真是一个难的工作。
所以,请不要轻易入行………费钱费事费心思啊!!!!
——来自一个新手心理咨询师的由衷劝告
完
作者简介:佘炤灼,首都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咨询方向)。熟悉正念冥想,带领过正念团体总计250小时以上。有两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167人次以上的个体心理咨询。目前是自由撰稿人、心理咨询师。较多回答情绪调节、婚恋关系、原生家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