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经常对另外一个人发火,其实并不是那个做错了什么事情,包括家长对孩子发火也是一样,首先要分清楚为什么会有发火这件事
不知道发火的人会不会有自省的能力,在独处的时候想一下,刚才我是怎么了,为什么莫名的就发火了呢?
内心愤懑:也许在你未发火前,已经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但是这件事还不足以让你发泄出来,要么是对方比较权威你不能发火,要么是因为面子你不好意思发火,反而是见到自己熟悉的人:家人和孩子,你没有了那么多的顾虑,不论对方说什么做什么,都能让你把之前的情绪带出来,家人和孩子成了你情绪的出气口。
能力不足:人往往在自身能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会很懊恼和愤懑。可往往对自己发火却不足够的发泄。
自己的影子:在孩子身上常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当然有优点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你无法克服的,孩子又全都学了去,忍不住就对孩子发火,实则是在对那个不好的自己发火,而孩子却成了现实的靶子。
说来说去,其实绝大多数的情绪都是自己的问题,自身的问题无法消化,所以对家人和孩子总是没好气,动不动就发脾气,每次过后又会后悔不已。情绪的调节也是学习的过程,有些人可能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只有觉察到才能真正的去改变。针对上面的原因是外在的原因,就要在外面及时消化掉自己的情绪;是自己的原因,就再内心对自己提出警示。让自己警醒起来,这才是好的开始。
寻找适合自己的发泄情绪的方法,这里简单举些例子:
运动
读书
听音乐、唱K
深呼吸
找人聊天
总之就是找个自己喜欢并舒服的排解情绪的,把自己调节好后再去面对家人。
生活中,发火是一瞬间的事,还是在做好觉察的同时,让自己深呼吸,几次深呼吸后再决定你要表达的内容。
最后,关于沟通和情绪的问题,把我学习的沟通四部曲和大家分享下,大家共勉:
1.表达你要的,而不是你不要的
2.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情绪(如:表达自己是愤怒的,而不是愤怒的去表达)
3.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大家都是,你猜我要什么?猜不到,说明你不在乎我,然后开始抱怨)
4.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看目标,而不是现在事件里)
孩子发脾气时,不要直接跟孩子对立,或者马上尝试压制住孩子不让发脾气。正确的做法:尝试理解孩子发脾气背后的真正原因,先尝试部分认同,和孩子站在一条线上,这样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敌对感。父母语言表达出来孩子的发脾气的原因,表示出理解的感觉,孩子有缓和后,蹲下身和孩子平视,眼神直视交流,给孩子一个亲密的拥抱。耐心告诉孩子爸妈永远是爱你的,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可以吗?
日常时候可以和孩子共读一些相应的绘本,做情感引导。告诉孩子发脾气对身体的坏处,告诉孩子除了发脾气还可以用其他来表达情绪。疏导情绪很关键。
孩子对妈妈吼叫,这时妈妈不要用同样的也冲着孩子吼叫,他或许是真的生气了。宝妈如果这会很忙的话,可以暂时不理他,他看到你没反应,或许自己一会就走开了,然后你忙完手头的工作后,要去询问他刚才怎么了,需要跟妈妈说说吗?如果宝宝继续冲着妈妈吼叫,并且缠着妈妈哭,妈妈则要放下手中的活,蹲下身,微笑着抱抱宝宝,顺便波一个。这时,宝宝的情绪会稍微安静下来,然后宝妈再耐心的询问他怎么了,并且告诉他:吼叫妈妈是不对的,你是不是不知道该怎么跟妈妈说,你可以换种别的说,妈妈这个怎么样怎么样,你这样跟妈妈说,妈妈就能知道啦,是不是,全程着说。一般情况下这样说完,孩子都会破涕为笑,然后宝妈再拿出来一点他喜欢吃的零食,再讨论一下刚才发生的事,多试几次,孩子就记住了,孩子都很聪明的。
孩子两岁之后就要立规矩了,吃饭的规矩:吃饭先喝汤、吃饭不能吧唧嘴、吃完饭才能离开餐桌、吃饭不看电视等等(我家电视都假坏了两年了,现在也不看);待人接物的礼仪,简单的你好拜拜谢谢之类的。
孩子三岁以后有个叛逆期,现在想想我儿子当时就是叛逆期,这时宝妈宝爸要达成一致,全家人都听一个人的,其中一个人训孩子的时候,另一个人不要去插手,偏袒孩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为此我儿子三岁半左右那段时间经常被宝爸关禁闭,关到一个房间里,孩子不会自己开门,就在里面哭,宝爸就问他:知道错了不,听话不?一直到儿子自己说出来,我听话,宝爸才去开门。孩子只有自己说听话了,才能去开门。这时我都不能去开,容易给他错误的认识,以为我是帮他的,就难立规矩了,没有人能管的住他。我家都听宝爸的,刚开始我也是假装听宝爸的。宝爸发命令的时候,我就拉着儿子快点执行,宝爸还数数,就数三声,123,儿子如果不听话,立马禁闭反思。就这样,儿子禁闭完之后,我再给他安慰,分析原因,然后拿好吃的。后来到他四岁吧,再关他禁闭,已经管不了了,儿子自己会开门了。现在四岁半了,很久没有关过禁闭了。他表现的很好,偶尔会撒撒娇,现在有自己的思想了,而且能听得懂大人讲的道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立规矩要趁早。在育儿这条道路上还很漫长,我和宝爸也是一点一点的学习起来的,网上学习育儿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就这样,慢慢的也养大了。大人也要以身作则哦,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的,记忆力也很好,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性格、认知各方面都有影响的。愿你的宝贝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其实孩子要不要打,还是要看孩子的具体表现,如果真的屡教不改,还错的离谱,打一次半次吓唬下我觉得还是可以的。但不是那种的打,需要循序渐进的改变。
如果没有必要上升到打孩子的境地,可以告诉自己冷静,并深呼吸,等这件事过去一个小时,你看看还想揍他吗?
我们从古至今都有一种说法: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什么意思呢?就是管孩子时,越当众管教,越让孩子有记性,越觉得有家教。背后教妻,是给妻子留面子,因为妻子是成年人。
管教孩子时就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小孩太调皮了,说不管用了,可不气极之下就动手打呗,打了又会后悔,毕竟是亲生骨肉,能不心疼嘛,这都是正常现象。
如何学会忍耐?这只是平时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家里,什么是外面,小孩子在外不大吵大叫了,你也就没火可发了。
这不是忍耐的问题,是要怎么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脾气,只是一味的忍,忍,忍,了呢?
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而不是忍住自己的暴脾气。
谢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