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人格障碍后果(人格障碍与一些精神疾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人格障碍与一些精神疾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会随时遇到一些精神出现问题的人,他们在性格上往往表现的异常兴奋,且脾气古怪,经常做一些让人看不出头绪的事情。

专家介绍,很多人认为人格障碍也是一种精神疾病,那么,其究竟是不是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格障碍与一些精神疾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精神病患者病前可能出现某些性格或行为的变化,类似于人格障碍表现,比如强迫性神经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精神症与型人格障碍等,有时相应两方的区别是困难的。

1、神经症大多数神经症是在人格已形成后发展起来的;而人格障碍一般从早年开始,恒定顽固,难以改变,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可以发生相应的神经症。

神经症病人能体验到自己的痛苦,而人格障碍者对其人格偏离正常缺乏自知。神经症病人环境适应能力尚可,而人格障碍者一般社会适应不良。

2、躁狂抑郁症轻型或不典型躁狂症可以主要表现为易激动、好挑剔、惹事生非,无理取闹,攻击或侵犯他人等行为异常,如果既往情况不详,往往误诊为人格障碍。

但仔细观察还可发现情感高涨、言语动作增多、兴奋性强等基本症状,如结合病史及病人以前的性格特征不难区别。

3、精神症精神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如劳动纪律松懈、情绪不稳、态度恶劣、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越轨行为等,易与人格障碍混淆。

但精神症还同时伴有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以及思维活动的异常,且精神症发病以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精神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但除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性,这是人格障碍所不具备的。

轻型或处于静止状态的偏执型精神症,可误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分敏感的基础上对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牵连,不脱离现实,一般不发生幻觉、妄想,可与精神症进行区别。

对于精神上的疾病,只有患者心里的疙瘩自己解开了,病症也就完全好了。以上是关于人格障碍与一些精神疾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正确区分这几种疾病带来帮助。

专家提示,对于患上人格障碍的人,我们应多关心,而不是嘲笑。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一个人的性格突然改变有什么后果

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会让一个家庭幸福。

我跟我老公十几年来都是小吵不断,分居五六年了。他脾气暴躁,特别大男子主义,家里倒了油瓶都不扶的这么一个人。我有一点做不到他心里去就急眼,发脾气,我自己始终是少说话,多干活,省的吵架。去年他去天津打了七天的佛七,回来脸上有笑容了,家务活多少也干了,做不到他心里去的事也不发脾气了,就像换了一个人。

这样多好,不计较那么多,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这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生活。

什么是人格

悟空先生:人格一词简单的讲,就是对人的整体从内函到外延,以及特点的高度概括。其内函主要指人的道德品质;其外延指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人格具有自身的特性,简述如下:

第一,思想道德品质是人格的主要内函。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无论其从事何种行业,身居何种岗位,受尊崇模拜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没有其二。人格一词虽然说不挂人的嘴边、也不写在人的脸上,但却实实在在的记录在每个人的行为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人的一举一动上。每个人都在注意加强自己人格修养的同时,心理都一杆秤,绝大多数人秤上的每颗定盘星,基本上都是向外闪闪发光,专门针对别人,去观察衡量别人的人格如何。只所以如此受关注,从另一角度上看,说明人格二字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是人的思想道德品的集中体现,沒有比它更直接更说明问题的了。所以,人们每逢遇到大事大非,或日常生活中有涉金钱、信誉等事情时为了让人相信,都会用一句最贴切最动人心弦,引发相对方高度注意的话,那就是“这事情我可用人格担保”。这时人格二字己经成了至高无尚的“无字合同书”。此时,人格这个人类思想道德的标志物,其特殊作用与无穷昧力,不经意地突显出来。

第二,权利、义务主体资格是人格的外延形式。人们生活中最多的就是,去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在这种社会关中,多数事情则表现为具有两面性,每个人既是此事中的主体又是客体,既享有权利又承担着相应的义务。在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中,每个个体人不是考虑的重点,重点是人的外延形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人格。人的身份地位、岗位的尊卑在法律上规定一律平等。不平等或者说让人是否相信,你对权利义务享受与承担的负荷高低,承载力的大小,唯一的就是人格二字。作为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外延的人格魅力,就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

第三,人格有其自身的特点。人格就其特点而言,千奇百怪各种各样。因此,被形容为:“人生百态,百态人生”。虽然人如此,其最主要的共性,有以下三点:既稳定性、遗传性、独立性。一是稳定性。人格就其内函而言,无论美与丑一旦形成,改变极难。因为人格不是一时一事而促就,是经过相当长的社会生活磨炼、日积月累的沉淀而致。基本已经形成一种生活习惯,而习惯的势力是最可怕、最难以改变或消除;二是遗传性。俗话说种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现代医学叫遗传基因,用老百姓的话说叫随根;三是独立性。千差万别的人格中,不管是真善美,还是丑恶假,即使是在同一类别中,也有不同之处,各自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表现得极为明显。不是一刀切,一个模式,统一划齐。

通过简述可知,人格就是人们对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理出来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高总结。它有自己的内函、外延和特点。谢谢邀请。

一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生活是怎样的

您好谢邀!人格障碍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疾病,根据表现特点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焦虑型、抑郁型人格障碍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概念以情绪特别不稳定为突出表现,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行为模式。它的成因仍在调查研究中,病因与病理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BPD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特征,有研究表明,同双生子中同患BPD的概率是35%,异双生子中同患BPD的概率是7%,这表明了 BPD有很强的基因成分和遗传基础。

2.家庭因素。不利于适应的童年环境,比如,经常被父母批评、目击家庭暴力、情绪和身体需要受到忽视以及有关性的、情绪的、身体方面的,另外,由抚育者导致的其它创伤事件、亲子沟通不良、家庭功能不全、教养不当、与父母分离或父母缺失以及父母本身有人格问题等风险因素,这些已经被视为BPD的重要致病因素。边缘性特征或障碍的病因机制既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神经化学递质和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作用,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哪种因素占主导的影响因素,也无法确定明确的因果关系。

3.脑病理学。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脑结构功能不良,海马体和杏仁核容积减低,或者仅杏仁核容积减低。

治疗方法:边缘型人格障碍常与抑郁或双相障碍共病,如果符合诊断标准,两者都可以被诊断。首先用药为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这种药物对于降低患者愤怒、冲动、攻击(言语)行为,以及快速情绪转换或情感变化程度,特别具有效果。另外还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这是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治疗。

由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属于极难治疗的一类心理疾病,所以,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和社会也要重视和关爱患者。

谢谢!祝您健康快乐!

精神病能治好吗

前天,我和闺密去郊外踏青了,看到了紫花地丁,香气淡雅,我的心情也有些好转。因为,三月五日妈妈刚过世,后悔没有尽力照顾妈妈,所以很难过了!这时,闺蜜告诉我,她所在的单位,几乎所有的人,都说我是精神病!她说完,我一下子气疯了!天哪,什么时候,我成了一个精神病人?

难过了半天,我仔细地想了一下。也许,我这个人,在众人眼里,我真是一个精神病人!首先,我性格暴躁,很情绪化。还很,一会开心了,一会又发愁了。简直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还很懒。不爱干活,天天玩手机,现在呢,几乎一天不见人,自闭的历害。除了睡觉,一天十几个小时玩今日头条,写悟空问答十几个,一天,累的吐血,也不会停止。就是疯了的节奏!

如果当个精神病人,可以玩手机,我就是了。

说了半天,书归正传。精神病患者,可以治好。通过吃药,亲人安慰,关心,慢慢地会好的。还有,多接触一些善良的人,多接触一些乐观的人,关心他人,去养老院陪伴无儿无女的老人,多养些小猫,小狗,感受下被信任,被需要的快乐!还有,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体会创造的幸福!

多与大自然接触,欣赏一朵花的美丽,一只小鸟,一只蝴蝶的活泼。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也许,轻风细雨会抚慰你压抑,焦虑的心灵!这是金色阳光温暖,一个众人眼里<精神病人>的拙见,感谢大家的关注了!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