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为主义下的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
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二、人本主义下的动机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
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而人具有 5 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二、认知主义下的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
2者研究角度不同。激励理论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性激励理论和行为而修正性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有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克莱杨·爱尔德弗的ERG理论(即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 relatedness,成长 growth),麦克莱兰德的需要理论(后天需要论),还有双因素理论。
(2)过程性激励理论主要有目标设置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3)行为而修正性及理论主要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亚当斯的挫折理论。仔细比较下这些理论的内容就好了啊~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外文名Skinner's learning theory,当代西方流行的一种学习理论,指斯金纳(Skinner,B. F.)从实证主义思想和操作主义立场出发来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
中文名: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外文名:Skinner's learning theory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Skinner's learning theory)当代西方流行的一种学习理论.指斯金纳(Skinner,B. F.)从实证主义思想和操作主义立场出发来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刺激与反应间的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心理实验者的任务就是给予已知的刺激,观察学习者的反应,从而探究学习规律.
斯金纳把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后者不是由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反应.与此相应的反射也有两种:刺激型的条件反射和操作型(亦称反应型)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条件反射是操作型的,在这种反射中,行为是自然的,它是获得刺激的手段和工具.
斯金纳在研究了人的学习行为后,总结出了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学习规律,并把学习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出现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练习本身并不提高速率,只能为进一步强化提供机会.把强化看作是关键,用强化物来控制行为.斯金纳还把他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引进了教室,在课堂上强调行为目标和及反馈,创造了著名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在教学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斯金纳的这种理论把人的学习过于简单化地归结为机械的操作条件反射,否认人的学习的意识特点,无视学生的智力活动和独立思考,不承认人类学习具有任何特别的属性,把人的学习同动物的学习等同看待,受到了认知派的批评.
我记得力比多学院有关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大家采访,或许对你的问题有启发,强化理论的话就是正强化,负强化,具体就是两个维度,是否是加强某种行为出现,还有就是刺激本身对受众是喜欢的还是讨厌的
斯金纳认为,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即个体行为变化的一种预期。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在斯金纳看来,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在行为后呈现一种强化,此即所谓的强化原则;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作出系统的安排,以期达到最好的强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