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构成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但是,这是从总体上和最终的意义上来讲的,况且唯物史观还同样看到了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社会意识亦有其相对独立性,即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不平衡性,以及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所以,即便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置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存在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有着一模一样的思想观念,因为他们各自的具体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迥异,所接受到思想观念的影响也相差甚远,所以,他们便各自有着迥然不同、甚至对立的思想、观念.
搞清了这一道理,我们便会清楚认识到,一方面,我们要重视自身所处的环境.俗话说,“尽朱者赤,尽墨者黑”.要尽可能注重把自己放在一个好的环境之中.另一方面,也不能做环境的奴隶.就是说即便在一个不如人意的环境之中,但凭借着我们意识的能动性,也能超越环境,或努力协助人们改变环境或创造环境.这时我们应奉行的原则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体性的表现。
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
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它是个体与环境中的物质发生交换的过程,为维持人的生命服务,与人的身体发展直接相关,也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
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也包括人对自己的意识、态度与倾向,其中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对个体来说,具有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创造需要的意义,是人与环境之间最富有能动性的交换活动,是一种能量的交换。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培养,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事情,目前也没有哪个专家敢说我的方法能对所有孩子管用,因此在这里,我回答这个问题,只能说希望你吸取经验,避免我犯过的错误,相信您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办法。
想要培养孩子学习习惯,那么就要首先解决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通常来说,孩子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
1、父母给孩子设定不可完成的目标
“考了80分,想要90分”,“取得年级100,想要前五十”,不少家长总是在这山望着那山高,而并不关心孩子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更是不关心孩子实际的基础。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目标,让孩子觉得根本无力完成,自然而然产生了厌学情绪。
2、父母有错误引导
想必很多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会一事无成,甚至都没有办法去扫大街。“如此等等,功利的教育之下,让孩子只是看到学习的功利感,并没有在这其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害怕失败
屡屡的考试失败,让孩子面对学习有一种害怕心理,担心再次的失败。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他们往往也越来越在意别人的看法,糟糕的学习成绩让他们在这块无法获得认同感,进而就引发对学习的反感。
有研究者把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分为两类,一类是掌握倾向,一类是回避失败倾向。
掌握倾向的学生,他们认为能力是可以不断增长,不断提高的,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他们不担心失败,因为失败不会威胁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回避失败倾向的学生,他们为了维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要确保自己不失败。他们会选择很容易完成、或者很难完成的任务。因为容易的任务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而很难的任务,很多人都做不出来,他们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失败开脱。
4、太多事情占用孩子的注意力
学习毕竟是这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像现在的手机、IPAD能提供瞬间反馈。因此放学回家的孩子往往是被其它事物吸引了注意力,不愿意学习。
在不爱学习的大部分孩子心理,可能都会有这样类似的想法,因为学习这件事,对他来说,没有意义,找不到价值感。学习这么枯燥,还整天挨家长的唠叨打骂,我为什么要学习?要不是爸妈盯着,我才不想学呢!
因此找到原因才是改变孩子不爱学习的关键,下面将说说针对这些情况该采取哪些办法。
1、多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他们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无可逃,只能忍受电击,非常难受。重复多次以后,蜂音器一响,科学家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
结果出人意料,狗不但不趁机逃跑,反而没等电击开始,先倒在地开始和颤抖。
被打击了太多次,狗已经放弃了逃跑的努力,只能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
这样的现象,就是习得性无助。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家长永远是批评指责,那么孩子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了,爱咋地咋地吧。家长就会更气,更加严厉指责,形成恶性循环。
注意:面对孩子哪怕一点点细微的变化,也可以成为表扬的理由,这次79,下次80就可以表扬。
2、玩中学,学中玩
学习不一定非要是,坐在桌子面前盯着书本,比如在大街,看见卖水果的,就可以随机问问孩子水果的英语怎么说,
注意:学习和乐趣并不是对立的,在玩中学,不是不可能,只要父母用心去引导。
3、父母带头学习
作为父母,你拿着手机玩游戏,追剧,却要求孩子怎么样学习,今天背多少个单词,这对于新时代孩子根本起不到督促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公平。
记得2017年媒体大力报道武亦姝,其中有一个成功经验就是,父母每天回到家里后,就不再用手机,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因此与其天天督促着孩子学习,不如自己也开始学习。这样的陪伴胜过每天一千遍的唠叨。
4、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
这个时候家长不妨退一步,让孩子当一回”小老师“,网上不是有一个笑话"过了三年级,家长就脾气就缓和了,因为不会了"。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何乐而不为。通过这种方向孩子表达自己对他/她的积极期望,相信他/她能学好。
5、和老师沟通
孩子进步需要多方面鼓励,这个时候家长也需要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关注孩子,必要的时候可以多提问,多表扬让孩子自信心得到满足。
6、教会孩子学习
客观来说,有些孩子并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依然没有什么太多起色。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引导孩子掌怕学习的方法,常见的办法有:
对于孩子不爱学习,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家长切不可盲目催促,可以根据以上提到一些建议,去寻找自己孩子的原因。没有百试百灵的方法,只有认真仔细的父母,孩子每一点进步一定离不开父母的心血,不要把希望全寄托在老师身上,自己高效陪伴才是关键。
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亲手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
(2)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标应始终围绕“顾客”这一中心做文章。也就是说,企业应使其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让顾客满意。企业管理者是否遵从这一管理之“道”,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是企业的员工,因而企业员工的表现直接影响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经营状况。(3)企业的成功,取决于把职工的积极性和才干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呼吸 ◆ 水 ◆ 食物 ◆ 睡眠 ◆ 生理平衡 ◆ 分泌 ◆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人身安全 ◆ 健康保障 ◆ 资源所有性 ◆ 财产所有性 ◆ 道德保障 ◆ 工作职位保障 ◆ 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1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友情 ◆ 爱情 ◆ 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自我尊重 ◆ 信心 ◆ 成就 ◆ 对他人尊重 ◆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 道德 ◆ 创造力 ◆ 自觉性 ◆ 问题解决能力 ◆ 公正度 ◆ 接受现实能力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2
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编辑本段基本假设
●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编辑本段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编辑本段评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和其他国家的情况.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试验证明,当人呆在漂亮的房间里面就显得比在简陋的房间里更富有生气、更活泼、更健康;一个善良、真诚、美好的人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存在于外界中的真善美.当人们在外界发现了最高价值时,就可能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产生或加强这种价值.总之,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
编辑本段研究
许多的研究表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本管理人员相比,更能够满足他们的较高层次的需求,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能够自我实现,在另一方面,基本管理人员更多地从事常规的工作,满足较高层需求就相对困难一些.而且需求的满足根据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做的工作、年龄、公司规模以及员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生产指挥系统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方面比科室人员感到更大的满足,双方在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上的差距最大. ● 在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方面,年青员工(25或以下)的要求比较年长的员工(36或以上)更强烈. ● 低层次的管理部门和小公司的管理人员比在大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更易感到需求得到满足. 事实表明,个人和组织中的事件能够而且确实能改变需求.组织中的习惯做强烈地影响许多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给予满足.例如,根据过去胜任工作而给予的晋升能够激发员工的尊重需求.而且,随着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发展,安全需求逐渐减弱,而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相应增强.下面是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研究发现的概括: ● 需求可以认为是个人努力争取实现的愿望. ● 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 除了自我实现,其它需求都可能得到满足,这时它们对于个人来说,重要性就下降了. ● 在特定时间内,人可能受到各种需求的激励.任何人的需求层次都会受到个人差异的影响,并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