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1
不适合
为什么有些销售人员发现客户总与自己作对?这并非客户们在无理取闹,而是他们当时正处于逆反情绪当中。面对这类客户,通常的劝服不但说服不了对方,反而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
通常逆反情绪强烈的客户,在沟通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非常讨厌被别人经控制或引导。所以,与他们沟通时要尽量不与之正面交锋,最好采用旁敲侧击的让他们主动说出内心的需求。
通过销售人员与客户的沟通我们可以发现,应对客户的逆反心理需要找对方法,否则很容易引起客户的情绪激动,致使海通无效果。具体说来,应对客户的的逆反情有这样几种方法。
第一,多提问题少陈述。
在交谈中,过多的陈述容易引起对方的逆反情绪,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陈述都是表明自已的观点和立场,很容易被人
抓住提出反对意见。例如:“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这一陈述就容易被对方找出反对意见,对方可能认为你说的“不错”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他可能说:“今天的阳光明媚,但风稍大。”等,反正是与你的陈述不同。再比如,如果销售人员对客户说:“下周的产品介绍会需要您参加。”客户可能会简单地答道:“没时间。”
当你面对的客户正有逆反情绪,你就应该在与之沟通中多提问题少陈述。如果你不能稳定对方的逆反情绪,你们的沟通不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第二,可信度能缓解客户的心理。
在与客户的交谈中,客户总是本能地对销售人员谨慎从事。但一般而言,销售人员在客户心目中越有可信度,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态度就会越积极。可信度使得客户和销售人员的关系融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客户逆反情绪发生的可能性。人们总是乐于同自己信赖的人分享一切,客户也是如此,当他们觉得你可信时,就会主动邀请你进行更深人的交谈。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生活,只要不伤害别人就好,发朋友圈也是一种情感抒发,没负面影响就行。
七夕那天,有个同学结婚,几个同学就打算给她发个红包祝福一下。
正准备给她发红包的时候,才发现通讯录根本就找不到她了。
她已经把我删除了。
告诉了其他几个同学,大家都很意外,有一个朋友忍不住去问了她,然后截图告诉了我原因。
“她呀,我早就删除了。天天发朋友圈,不是秀四处旅游的照片,就是发各种美食。这种人啊,太虚荣了,总是晒生活,生怕别人不知道她过得好一样。”
看到她这样的评论,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觉得很无厘头。
我发朋友圈,什么时候就变成了一种虚荣了?
本来想问问她的,转念一下,实在是没有必要。
没有必要,跟一个有偏见的人讲道理。
没有必要,向一个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人解释自己。
更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好心情在一个讨厌自己的人身上。
成年人的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的矫情,你把我从你生命里拉黑,我真的也没必要挽留。
各自过上各自的生活,互不相干,也没什么不好的。
“你发什么朋友圈,就是什么样的人。”
还有很多人像我的那位同学一样,喜欢对别人朋友圈评头论足的人:
天天秀恩爱的,都是假装恩爱;
天天发美食、旅游的就是炫耀;
经常发加班,发工作广告的都是为了讨好老板。
你的朋友圈,就是你这个人的名片。
真是这样吗?真的未必。
我发朋友圈不是代表我的全部,我一时的朋友圈,只是代表我一个阶段的状态。
我发朋友圈不是特意为了让谁看见,我发朋友圈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取悦谁。
很多时候,发个朋友圈,没有任何目的,只是简简单单地记录一下我的生活,表达一下当时的心情,仅此而已。
我的朋友圈,只是我私人空间,发什么内容看心情就好,无论如何都还轮不上别人评头论足。
朋友圈,只是一个圈子。
不是加了好友就是好友,不是在朋友圈就是朋友。
点赞之交也好,真心关注也好,我都可以欣然接受。但是不屑我的生活,反感我的朋友圈,不愿看的也请不要随意评价。
我的圈子,你若喜欢,欢迎参与,你若讨厌,欢迎屏蔽和删除。
除了朋友圈,我们的生活,也总是被各种人评头论足。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中年女人在路边摆地摊,到了饭点老公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满脸歉意地笑着对妻子说:“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
女人看到老公高兴地回答:“不急,还早呢。”
然后男人一脸宠溺地说要陪妻子一起吃饭,两人就这样幸福地吃着饭。
后来,来了一个胖女人,看了看这个女人盒饭里,惊讶地大声说:
“你可真苦啊,这菜这么差,你怎么能吃得下去啊。”
听了她的话,中年女人委屈地哭了,身旁的老公也心里堵堵的,两人顿时没有了吃饭的兴趣。
原本简单的小幸福,就这样轻易被他人的一句“差评”给浇灭了。
生活中,泼冷水的人总比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要多。给你差评的人,也总比给你好评的人要多得多。
但生活是我们自己的,过得好不好我们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把别人的话太当真。
嘴长在别人身上,你无法控制别人的言论,但你能控制自己的耳朵,听或不听,入不入心,都是你可以决定的。
只要你愿意,主动去忽略不重要的人的不重要的评价,你的心情就不至于像做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不会因为别人的好听的一句话而高兴,不会因为别人一句不好听的话而生气。
以平常心生活,简单的生活也可以别有滋味:
微末时斗米的爱情,只要彼此同甘共苦也很美好;
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即使在大排档吃烤串,也抵得过山珍海味;
跟喜欢的人在一起,即使住在狭窄的房子里,也胜过空荡荡的大屋子。
木心说:“人生在世,就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凡事别太计较,心宽世界就宽了。
不随意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
可是,很多人能做得到不评价他人,却做不到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看到一个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了?
答案有很多,但最让人心疼的答案是大家都在努力扮演好一个戒掉了情绪的成年人。
前几天和几个大学同学一起吃饭,上菜了,大家都还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拍好了美美的照片,只是大家不会像以前一样兴致勃勃地发朋友圈了。
问了几个从前爱的老同学,最近怎么都没有看见你们发朋友圈了。
其中,有一个回答说:“上次出去旅游发了美食美景,结果领导冷言冷语说我工作不饱和,还有时间玩,后来就不想发了。”
是啊,成年人的生活,连发个朋友圈都是小心翼翼,思虑再三的。
有些负面情绪,发在朋友圈怕别人觉得矫情,幼稚;
有些抱怨,不适合给领导看见,怕他们觉得你工作不努力;
有些疲劳,不适合给父母亲人看,怕他们担心。
我们在心里想了又想,打在键盘上的字删了又删,最后决定算了不发了。
又或者是发出去以后,发现忘了屏蔽谁,要不就是发了不适合的内容,所以发了以后又迅速删除了。
因为害怕被评论,害怕被贴标签,害怕被责备,害怕被担心。
明明几百个人的朋友圈,却变成了独角戏。
成年人的不易,是身份叠加的重担,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中间还有平行又不平等的客户和领导。
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小心翼翼;因为想太多,所以做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可是这些压力,一部分是生活给的,还有一部分是自己给的。其实,你不必事事小心,你更不必时时活得那么小心翼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多时候,别人真的不会那么在意你,别人的意见也真的没那么重要。
很多时候,认可自己,你的心态就是你的运气,做好自己的事情,你的实力就是你的底气。
有人说:“最高级的整容,其实是整心。”
最高级的幸福感,也是如此。
内心富足,不轻易被被人干扰,不取悦他人,认可自己,过自己的生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他人,改变自己,不因为他人,否定自己。
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无论如何,不要做自己生活的差评师。
余生很贵,悦人不如悦己。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们能决定自己怎么爱,怎么活。
生活的趣味,你得自己去找;生活的温暖,你得自己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