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真抑郁和假抑郁知乎(人性的阴暗面,可以有多丑陋)

人性的阴暗面,可以有多丑陋

人性的阴暗,绝对超乎你想象。高中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那时候金庸的书是必读的因为写的确实精采。金庸有一本小说叫《连城诀》,当时读完心里感觉有点堵,再也不想读第二遍,感觉作者有点夸张。依稀记得书中伪君子的丑恶嘴脸刻画的精采逼真,让人不寒而栗,背叛,虚伪,狡诈,徒弟背叛师父,父亲利用女儿,说此书写尽世间一切丑恶也不为过。

当时年轻,觉得金老爷子夸大其词,后来慢慢长大,步入社会,无论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还是社会上的时事热点,都让我越来越明白,金老爷子对人性的把握如此精准,现实中有可能比小说还要阴暗还要丑陋。所有的这些经历,让我对人性的阴暗面感到害怕。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慢慢的从一个纯洁的少年变成一个事故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社会人,这就是人们说的长大了。虽然我们长大了,我们事故了,我们圆滑了,但我们还是应该在内心的最深处保留一丝我们最初的纯洁。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子

- 1-

1998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注定是非常糟糕的一年。

那会儿,我还比较年轻,因对自己要求太高,又做了很多急功近利的事情,事业从高峰跌落到了谷底。同时,女友离开了我。

事业和爱情的双失败,令我陷入到了深深的抑郁状态中。

可能很多人不清楚,抑郁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即使我现在回忆那时候的状态,心里还是感到一阵阵的凉意。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的话,也可以在网络上搜胡慎之《曾经2次,我从严重的抑郁症中爬起来》,我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两次抑郁症对我的影响,希望能够帮助一些朋友。

首先,它是无情的。

无情是指,我的情绪情感都被剥夺了,如同行尸走肉。

一个人漫无目标地走在人群中,有点像电影里的特效,自己是虚的,周围人都是实的,他们行色匆匆,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目标,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

在一个虚实的环境里,我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那种感觉就像从一种有情绪的状态变成了一种没有情绪的状态。

其次,令人无法承受的如黑云压城般的深深的自责感和愧疚感笼罩着我。我觉得自己对不起所有人,而且这种愧疚感会泛化,泛化到好像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可能对别人有害。

在别人对我有期待的时候,我让别人失望了。在做的过程中,自己也没有拼尽全力,这一点,对于一个有自我要求的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在那种状态下,我又对很多人感到非常愤怒。愤怒是因为怨恨,我希望能把部分责任推给别人,所以,我又会觉得别人都对不起我。

在我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对不起我的时候,我变得特别焦虑,很愤怒,不愿跟任何人交流。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愤怒已经令我有意识地切断了跟外界所有人的联系。

到最后,我发现,对于过去,我是为力的。对于将来,我同样是为力的。于是,无力感又被我深深地体验到了。

存在,意味着什么?

我不知道,我只觉得自己很像行尸走肉。

- 2 -

那时的我,就像一个人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洞里。

每天会吃饭,但不是因为饥饿,因为我根本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感觉?更像是一种程序化的运作过程,“哦,到点了,要吃饭了。”

那真是一种绝望的状态。

难以入眠,本身具备的一些功能也在慢慢衰退。

98年,没有全天24小时的电视节目,也没有网络电视。凌晨2点多钟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任何电视节目了,然后电视上会出现那种老式静止的画面,唯一动的,就是时针。(如下图▼)

切断跟所有人的联系后,我经常一个人看着那些无聊的电视。

因为我希望所在的空间里能有一点声音,保持一点点跟周遭世界的联系。

时针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看着电视静止的画面,直到凌晨三四五点,仍旧是一点睡意都没有。我不知道睡着以后,第二天醒来将面对的是什么,可能又是一个重复的日子,因此,我对睡没有半点渴望,对性也没有,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在哪里?

我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也不愿跟任何人接触。

现在的我再去理解一下那时候的我,总结了这几点:

第一,我发现自己的能力消失了。

第二,乐趣的丧失。

第三,关系的失联。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我找不到自己。

我的自我不是很稳定,很少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谁。

那段时间,我每天重复地问自己,存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 3 -

在那种状态下,我尝试着让自己的状态稍微好转一点,也在不断地告诉自己要更努力一点,尽快从那种状态里边走出来。

我也尝试过走到外面,感受太阳,感受周边的人。但当我真的想跟别人建立联系时,我又会觉得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哪怕别人主动跟我聊天,我也保持沉默。

偶尔去小卖部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我也尽量用简短的语言告诉老板,我要什么,拿到东西后立刻走。

我也尝试过去感受别人的生活,比如,我看到别人打牌的时候,我也希望能参与进去。但当我真的参与到牌局中来,又会很快找一个理由离开,甚至会鄙视打牌的人,“这有什么值得开心的。”

当然,表面上,我会跟随他们一起笑。但内心的感觉是,觉得自己像一个陷入黑暗的婴儿,所有的东西都消失了。

这种状态,我持续了8个月。

逐渐,我发现,我的状态越来越严重了,吃饭只吃一餐,睡不着觉......那一刻,我想到了解脱,因为那种感觉太糟糕了,糟糕到认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我写过几封信,信的内容非常空洞,多半是告诉对方,我是多么糟糕,我对不起你们,很愧疚。不管我是活着,还是死了,别人都不会太在意,地球照样转。

因此,我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当我做完这个决定,有些东西反而慢慢地踏实了下来,想了想,还有什么事情是没有做的呢?

我想到了一个朋友,好像需要跟他说些什么,又好像不需要跟他说什么。总之,我想办法找到了他。

见他之前,我对外表做了点装扮,我不希望别人看出目前我是怎样的状态,可以说,我把生命中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这一点:让自己打扮的稍微好点。

那位朋友跟我说了很多,有几句话触动到了我。

他说,“你这段时间的状态好像不是很好,我一直在找你,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其实可以跟我说说,看看我能否跟你一起想办法。”

朋友的那番话,就像在我油尽灯枯的时候,注入了一点点活下去的能量,尽管这能量不是很足。但那一刻,我感到跟他建立了一种连接,而且,这种连接是他主动跟我建立的,我抗拒不了。

看似不经意的一两句话,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关心我的,这让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我哭不出来,也悲伤不起来,因为抑郁的时间太久了。

我能感到,内心的某种东西被波动到了。

他跟我说了蛮多话,我也把自己的状态跟他说了,后来,他建议我去看一下医生。那时候很难找到心理医生,所以,我去精神科看了一下。

他陪我到精神科,开了一些药。

其实,吃药也是一种照顾,最起码我在告诉自己,我只是病了。

同时,有一个人能陪着我,让我感到自己不是在一个完全没有回应的世界里。

——the end——

作者介绍: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课》在喜马拉雅热销中。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抑郁症痊愈的人是真的痊愈了还是带上了面具

我是曾经有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重度抑郁 轻躁狂。

当时,严重到躺在床上,什么都干不了。

每天就只能刷点剧,看看知乎,点外卖,一天睡12H。

完全与世隔绝,觉得全世界人都在看我笑话,觉得我很,觉得自己是个垃圾。

曾经感兴趣的事情完全做不了。

我爸妈都以为我疯了,让我跳楼绝不会拦我。

我是因为事业和感情都任意一个失败,就会容易引发我的抑郁症。

后来断断续续,这两个症状持续了3年。

我通过心理学 佛学不断的钻研和学习,自己通过调整认知,情绪,正念等办法。

让自己逐渐的恢复过来了。

经过这几年的调整恢复,现在基本上好了。

抑郁情绪偶尔还是会来,一周来一次这样,但也就持续半天,一天就走了。

抑郁情绪来的时候,我就自己和他共处,或者听点音乐,泡澡,晒晒太阳,做做运动。

做点能够对抑郁情绪起到帮助的滋养。

那目前,我还是继续做内容创业,做自媒体,写文章,办培训,做心理咨询等等。

其实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有的。

抑郁情绪持续了4周以上,还不消退,他就可以称之为抑郁症了。

抑郁情绪是一种让我们没有活力的状态。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要学会和他共处,一起陪伴他。

痊愈之后呢,和别人相处也没有什么障碍,而且我本人非常擅长人际关系,因为我比较真诚一些。

敢于暴露自己过去的黑历史,也不太想掩盖什么,做自己就好,用自己的性格去筛选朋友。

而现在,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工作上,有时候有些朋友会自然闻名赶来结交。

真诚交往就可以了。

不存在什么面具。

所以,不要把得过抑郁症的人就当成是精神病人。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抑郁。

也没啥。

就像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心理问题。

以平常心面对会更好。

有人说,得抑郁的都是好人,你怎么看

抑郁的确是经历和性格所制,我的理解是这世上没有好人或坏人之分,只有恶心和善人之别。人就像月亮似的,总有阴暗的一面,!


十七岁女儿抑郁症三年,休学后复学失败,现

你的描述并无法判断女儿目前的精神状态,是否有残留的抑郁症状,还是抑郁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女儿缺乏自信,无法回到学习生活中去。我觉得首先要判断是哪一种情况,因为两种情况的应对措施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抑郁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但仍然缺乏自信,不敢回到学校怎么办?

如果抑郁症状已经完全消失,那么说明孩子本次抑郁发作已经完全结束,理论上是可以恢复所有社会功能,完全回归到发病以前的学习生活中去的。但有一些孩子确实像你描述中的女儿一样,明明抑郁症状完全消失,但仍然游离于学校之外。这方面主要是孩子心理上缺乏自信,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准备。这东西是强硬不了的,一定要她自己想通,所以可能她不单单是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更是需要家人的陪伴与支持。

还有一点,类似你说的情况,孩子大概率是进行了休学治疗的,那么复学后就需要到一个陌生的班级,而孩子适应起来一定会困难重重。但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所以一定要尽量帮助孩子,让孩子适应的不会那么辛苦。比如在复学前充分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尽力得到班主任老师的理解与照顾。最好老师能找几个新同学帮助她尽快适应新班级。但最好和老师讲好,不要将孩子患抑郁症休学治疗的事情告诉别的同学。这样并不会对你的女儿有所帮助,反而很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伤害。毕竟她要面对的本身也是一群没有长大的孩子,他们也不懂抑郁症,也不知道自己的言语或行为有可能对别人造成伤害。我在门诊就遇到过这样的例子,女孩让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陪自己来门诊复诊,结果让她最信任的好朋友,竟然偷偷拍照她看病的过程,回去就发朋友圈去嘲笑她“无病”……后来这名女孩因此差点。

如果抑郁症状没有完全消失,因为残留症状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怎么办?

如果抑郁症状没有完全消失,那么带着残留症状,小女孩确实很难应付正常的学校生活。那么这种情况实际上也不是不是能尝试回到学校,因为确实有家长也是这么决定的。但作为医生,我真的不建议,如果孩子坚持下来还好,如果孩子真的坚持不下来,再次崩溃,那么面对的将是比上一次更大的打击,很可能没办法第二次鼓足勇气再次面对学习生活,面对正常的社交生活。所以呀,真的没有必要在仍然残留部分抑郁症状的时候去期望小患者克服困难回到校园去,因为代价可能真的太大了。

有残留症状,但仍然能适应部分生活,说明即使有,残留症状也不会很多,大概率是兴趣缺乏,或者动力不足等等症状表现。那么可能适当增加社会活动,对于孩子恢复兴趣,重拾动力是有帮助的。简单的说她既然愿意养猫,当然可以继续养,自学外语也很不错,能写小说、小诗更是好使,说明她也在尝试用一种方法去展示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

抑郁症患者,尤其是一个17岁的孩子,回归社会的过程一定充满困难,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是陪伴,是在家长和老师帮助下重树信心。希望你的女儿能顺利的回归学校,加油。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