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是心理学学科的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动之一。
人本主义理论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主体存在、需要的满足和人的发展为中心,以人本身为目的的思想或观念。
人本主义的理想是希望人的本性、尊严、潜能通过教育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教育上,人本主义理论的内涵有:教育目标指向个人的创造性、教育观念强调人本化、教育过程重视主体化、教育管理提倡人性化。人本主义教育理想的核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人本主义理论发展到教育思想和实践层面,提倡重视“全人”教育,尊重学生,倡导人的主体地位,重视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应以爱为基础,内容是、平等、欣赏。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重视人文科学,相对轻视自然科学,主张张扬人性的人文科学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观评述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1.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目的时,无不重视人性的培养,普遍关心教育对培养儿童独立人格所起的作用.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理论.
2.人本主义的教学论思想.人本主义教育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这是其自我实现的教育目的的必然产物.在教学方法上,人本主义者主张意义学习.第一,人天生有好奇心、求知、发现和探索的,甚至不惜痛苦或危险(如探险者).第二,当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之间的联系被学习者发现时,学习效果最好;第三,对学习者自我结构改变较大的学习,会对学习者构成一种精神威胁,如高考前的复习.第四,学习者认真参与学习过程可以促进学习.第五,学习者整个身心灌注其中的自发学习(即认知和情感均卷入其中的学习).学习效果最为持久和深入.
3.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者非常重视教师的态度和师生相互作用的心理气氛.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其表现为:(1)真诚,(2)认可,(3)移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身表现应表里如一;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师只有以这些品质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免除学生种种精神上的威胁和挫折,才可能使学生的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得以自然地表现.
二、对人本主义教育观的评价
1.人本主义哲学对教育的贡献.人本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以斯洛和罗杰斯也是教育改革家.他们在教育上所做的努力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人本主义者认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而进行创造的能力才是他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人所处的物质、社会和文化环境只能促进或阻碍学生的潜能的实现.人本主义重视教育者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这对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2.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消极作用.第一,过分强调人的本质的自然性,忽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第二,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影响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第三,不恰当地拘泥于满足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与爱好,低估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人本主义(Humanism)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哲学和价值观体系,强调个体的尊重、自由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以下是人本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
1. 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尊严和价值,不论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社会背景。人被视为自主的、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个体,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2. 理性和科学思维:人本主义强调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它倡导通过思考、推理和实证研究来获取知识,并反对迷信、偏见和无根据的信仰。
3. 自由和个利:人本主义主张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包括思想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个人自和平等权利。人本主义支持制度和法治,反对和。
4. 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人本主义强调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它倡导建立一个公正、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秩序,关注人们的福祉、社会不平等的减少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5. 教育和个人发展:人本主义认为教育是培养个体全面发展和实现潜能的重要途径。它强调个人逐渐发展其思考能力、道德判断力和社交技能,并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
总的来说,人本主义关注人类的尊严、自由和全面发展,倡导理性思考、科学方法、个利、社会正义和教育。这一理论对于塑造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影响,被广泛运用于伦理学、教育、政治和社会活动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