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什么是巴甫洛夫效应)

什么是巴甫洛夫效应

2021-10-11

条件反射学是谁说的

19世纪末的一天,实验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胃反射的时候,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喂食的时候,狗也会分泌胃液和唾液。比如,在正式喂食前,如果狗看见喂养者或者听见喂养者的声音,就会分泌唾液。他认为,一定有什么原因来解释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狗也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一个最为明显的解释就是:狗意识到进餐时间快到了,正是这个念头刺激狗分泌唾液。

然而,巴甫洛夫不愿轻易的采用这种主观的猜想,他以生理学家的眼光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这完全是个生理学现象:狗是由于看见或听见刺激——经常喂食的人而在大脑里面产生一种反射,这种反射引起了精神性分泌。但这些跟唾液和胃液并没有直接关系的刺激,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引起分泌唾液的反应的呢?巴甫洛夫并不清楚。从1902年开始,他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而他的整个后半生也就用来研究这个现象。

为了研究是什么东西引起狗的反射性行为,巴甫洛夫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在喂食之前先出现中性刺激——铃声,铃声结束以后,过几秒钟再向喂食桶中倒食,观察狗的反应。起初,铃声只会引起一般的反射——狗竖起耳朵来——但不会出现唾液反射。但是,经过几轮实验之后,仅仅出现铃声狗就会分泌唾液。

什么是条件反射的强化

一、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1)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人的主要反射形式是条件反射。

(3)为建立条件反射,要求先呈现中性刺激,然后呈现无条件刺激,二者在时间上要接近或有一定的重合。

巴甫洛夫的实验(经典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增加了操作条件。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

基本步骤:

(1)先确定要个体学习的是何种反应。

(2)决定要个体所反应的基线。

(3)选定符合个体需求的刺激物。

(4)安排增强物出现在的时间

(5)在连续多次练习中,如发现个体已学习到向特定的刺激表现反应之后,即可暂停在正确反应后给予增强物

二、条件反射和行为的强化

1、强化的概念

(1)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强化:是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两者成对的呈现。

(2)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强化:是试验对象做出了我们所期望的某种反应后,就给予食物和水等强化物。

2、强化的作用

一般都能增加所希望出现的事件的频率。当然也会有不利的影响。

奖励与惩罚

三、行为的强化和安全生产

1、奖惩对安全生产的作用。

它能促进劳动者提高安全操作的动机,阻止其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

奖励已成为促进安全生产的重要之一

2、防止不安全行为的“自然”强化现象。

不安全行为的自我强化现象,对安全生产是一个不利因素,这种现象往往是使克服违章行为的工作产生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材料、过程、结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从1902年起一直致力于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实验的产生.巴甫洛夫最初研究的并不是条件反射.他将狗按放在实验台架上,对它施行手术并配备特定的装置,以便观察并测量狗在...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减弱规律,对你的学习有什

1.经典条件反射建立需要的基本条件
  条件反射的建立要求在时间上把某一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多次,一般条件刺激要先于非条件刺激而出现.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动物机体的状态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处于饱食状态的运动则很难建立食物性条件反射,动物处于困倦状态也很难建立条件反射.一般来说,任何一个能为机体所感觉的动因均可作为条件刺激,而且在所有的非条件刺激的基础上都可建立条件反射,例如食物性条件反射、防御性条件反射等.
  2.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完全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例如,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应用,使狗建立了条件反射;然后,反复单独应用铃声而不给予食物(不强化)则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不能引起分泌.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不强化的条件下,原来引起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转化成为引起中枢发生抑制的刺激.从这一观点出发,条件反射的消退并不是条件反射的丧失,而是人原先引起兴奋(有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转化为引起抑制(无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前者称为阳性条件反射,后者称为阴性条件反射.
  3.人类的条件反射
  研究动物条件反射的方法,原则上也可用于研究人的条件反射活动;例如,将无关刺激与食物性唾液分泌非条件反射相结合(可用于儿童),或将无关刺激与防御性运动非条件反射相结合等等.此外,人类还可应用词语强化的运动条件反射研究法;例如,当红光在受度儿童面前出现时,实验者说:“按”,受试儿音即用手按压橡皮球.在这一实验中,红光是条件刺激,“按”是词语强化.用词语强化与红光结合2-3次后,如果受试者见到红光信号出现后,立即自动按球,这就形成了对红光的条件反射.
  4.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在人同样可以用光、声、嗅、味、触等感觉刺激作为信号来形成条件反射;这种信号直接作用于眼、耳、鼻、舌、身等感受装置,都是现实具体的信号.此外,抽象的语词也可以代替具体的信号而引起条件反射反应.例如,受试者对每分钟摆动120次的快节拍器声音形成了用温热刺激强化的手臂血管舒张反射,而对每分钟摆动60次的慢节拍器声音形成了用冷刺激强化的血管收缩反射;当这些条件反射被巩固后,实验者对受试者说“快节拍器音”或“慢节拍器音”,这些语词也分别能引起相应有血管舒张或血管收缩反应.如果说具体的信号是第一信号,则相应的语词是第一信号的信号,即第二信号.因此,在人类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信号,第一信号是具体的信号,第二信号(语词)是抽象的信号.巴甫洛夫提出人脑有两个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是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动物只有一个信号系统,相当于人的第一信号系统;而人类才具有两个信号系统,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二信号系统的发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人类由于社会性劳动与交往产生了语言,语词是现实有概括和抽象化;人类借助于语词来表达其思维,并进行抽象的思维.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