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心理学认知是什么(正确认识自己有何意义)

正确认识自己有何意义

人如果要想认识自己,第一是知道自己是什么?这包括自己的生长环境、学习经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不是一件可以一次就完成的事情,先要看看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曾祖父母,他们的经历,这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成为你自觉不自觉的行动.其次是自己性格当中的优劣,包括自己的血型气质和人格类型,这些都是客观层面的东西,但是一定要特别的清楚.
其次是认识自己的主观和内心世界,心里要想的是什么,你可以把自己对社会各类人都拿来作参考,看一看自己最最欣赏的是那一种人,这些人和自己的差距在什么地方,自己如果处在那样的环境里,是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这时候你就知道了自己真正能够做到的是什么了.
想你也不是一个没有经历的人,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的特质吧,那时你会觉得自己是伟大而神圣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力了.当你十分清楚自己的本我和自我的时候,你就知道它能改变你的许多思维和行动.
认识自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永恒的主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
认识自己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只有当你经历过痛苦的时候,你才能够感觉到那种快乐也是无比的.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自己”作为铭文刻在德尔裴神庙上.然而时至今日,人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认识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自我被扩大,就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形成自满和自我陶醉.这种人喜欢炫耀、哗众取宠,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自我被贬低,就容易产生心理,认为自己无用,一无是处.这种人本来可以才华出众,成绩超群,却由于自我贬低,“非不为,是不能也”的自欺欺人的自我退缩伤害了自我.那么应该怎样认识自己呢?

用“比较法”认识自己:通过与同年龄的伙伴在处世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人为镜”找出自己的特点,来认识自己.比较时,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失之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比较客观.

用“自省法”认识自己:自省是人的一种自我体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来认识自己:在认识自己的时候,应该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他人的评价比主观自省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相近似,则可说明自我认识较好;如果两者相差过大,大多表明自我认识上有偏差,需要调整.当然,对待他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偏听偏信,要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用“经历法”认识自己:在生活中通过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因为成功和失败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能力上的优点和劣势.

用“二分法”认识自己:对任何事物的看法都应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对自己的认识也不例外,既要充分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也要认清自己的短处与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把握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因我而精彩
现实的挑战是非常残酷的.如果你想适应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必须去面对它们.
只有相信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用百倍的勇气与信心来战胜各种障碍.
虽然认识自己是很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对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比如说,你可能解不出那么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那么多的英文单词,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排难解忧,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你的英语也许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是能手;也许你连一把椅子也画不像,但是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也许你不善于体育,但是有过人的棋艺.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前提下,如果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把一件事情或一门学问刻苦地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本来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了自己有写诗的才能,就当机立断,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写诗当中.但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岁,但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马克思年轻时曾想做个诗人,也曾经努力写过一些诗,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不在这里,便毅然放弃做诗人的梦想,转到社会研究上面去了.如果他们两个人都不认识自己,那么英国至多不过增加了一位庸医,而在国际主义运动史上,也肯定要失去一颗耀眼的明星.
认识自己,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切实地去做,好高鹜远的想法必须排除.如果仅仅为了面子,不顾自己的特点,不自量力地挤进某个热门行业,有什么必要呢?
当你认识了你自己之后,就行动起来,在你专长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如果再等上几年,人家已经有了成绩,虽然从现在开始永远不算晚,但毕竟人生有限,早开始点比晚开始强,不必到什么地方去找机会,机会就在你自己的手里.
认识自己,先要认识自己的长处.
认识自己的长处,促进自己才能的发挥,才能取得成功!
实际上,很多人对自己并不真正了解,即使了解自己,也不能真正掌握自我,让自己的特点发挥到最佳.
时常在某些演讲或潜能开发的课程中,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却发现有很多人陷入了深思,更有部分人的脸上尽是疑惑与不解,好似这是一个全世界最难的问题一般.
在这种自我解析的时间内,为何会如此艰难?我想问题应该是出在:平时并没有习惯性地作自我省察!
试想,如果今天你的上司交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给你,而你竟不懂好好运用自己的优点和自己掌握的资源,甚或不懂自己缺点在哪里,又自暴其短地将自己的弱点搬上台面,岂不是有可能愈弄愈糟,吃力反而不讨好?
如果你自己有一个梦想要成真,但是你却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反而不知分寸地硬干,甚至尽做些自己不擅长的事,你如何能够成功?
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做有效的掌握.在实际的过程中,优点可不一定是优点,缺点也不一定就是缺点.
每日作基本的自我反省,在待人处事、事业发展、自我成长、家庭情感、成就贡献等各方面,都花些时间来沉淀一下心灵,好好相信自己,认识自己,充分地了解自己,如此对于自我运用与目标实现上,必能更贴切得宜,而让自己的特点和能力作最有效的发挥,避免自我资源的浪费!
要想开发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特别是习惯的部分,因为这是影响最深却又常常不自觉的.
目标之十大益处
益处之一,目标可以使人们产生积极的心态.
目标是你努力的依据,也是对你的鞭策.目标给你一个看得见的彼岸.随着你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你的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主动的方向转变.
益处之二,目标可以使人们清晰的看到任务,产生动力.
有了目标,对自己心目中喜欢的世界便有一幅清晰的图画,你就会集中精力和资源于你所选定的方向和目标上,因而你也就更加热心于你的目标.
益处之三,目标可以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人们处事的主要取决于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目标.如果觉得自己的目标不重要,那么所付出的努力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觉得目标很重要,那么情况就会相反.如果你心中有了理想,你就会感到生存的重要意义,如果这个理想又是由一个个目标组成的,那么,你就会觉得为目标付出努力是有价值的.
益处之四,目标可以使人们把关注的重点从过程转到结果.
成功的尺度不是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获得多少成果.
益处之五,目标有助于人们把握重点.
没有目标,我们很容易陷入跟理想无关的现实事务中.一个忘记最重要事情的人,会成为琐事的奴隶.
益处之六,目标可以使人们集中精力把握此时此刻.
目标对目前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也就是说,现在所做的,必须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部分.因而让人重视现在,把握现在.
益处之七,目标可以使人们提高热情,对评估进展有帮助.
目标,使我们心中的想法具体化,更容易实现.干起活来心中有数,热情高涨;目标同时提供了一种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即标准.你可以根据自己距离目标有多远来衡量取得的进步,测知自己的效率.
益处之八,目标可以使人们产生自信心、勇气和胆量.
信心、勇气和胆量来自于“知彼知己”.对目标及实现过程的清晰透彻的认识,必然使你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
认识自己就是发现自己生存意义的一条必经之路.

什么是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特别是的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革命的,还是落后的、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包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称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世界观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和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任何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要利用先前遗留下来的现成的思想材料,这样,新世界观和旧世界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的继承关系.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态度和采用的方法最终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可以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正确的方法,错误的世界观则会给人们的实践活动带来方法上的失误.
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首先形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世界的本质、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世界观.一般说来,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阶级社会里,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各种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不同的世界观会指导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彻底的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价值观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发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
价值观的影响效应
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价值观的类型
1、理性价值观 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 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3、政治性价值观 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的最有价值.
4、社会性价值观 它是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5、经济性价值观 它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6、宗教性价值观,它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计等;也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我们这里考察的职业价值观,在于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取向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 价值观具有下列特性:(l)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层基础,它形成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而成的. 人们的价值观一旦形成,便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又是可以改变的.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发生变化.

心理学,应该怎么学

经常也会有很多读者问我们,想学习心理学,该怎么学?我们整理了学习心理学的必修课程和升级选修课,同时附上了部分推荐书目,分享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你!

(注意,以下只提供部分课程介绍和推荐书目,如果想要索取完整的课程列表以及对应网站,欢迎查看文末或评论区指引)

心理学的必修课程包括:心理学导论、心理诊断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这6个主题。

1.心理学导论

无论学什么课,从概论开始总是没错的。

  • 推荐课程:

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来自网易公开课)

  • 推荐阅读:

《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

摘自豆瓣阅读: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教材。作者是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2.心理诊断学

心理诊断学是很多人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原因。

  • 推荐课程:

1.Crash Course:10分钟心理学速成 – 心理障碍/精神疾病(来自网易公开课)

本集介绍了科学界对于心理疾病精神障碍认识的发展历史,主流的观点,以及DSM对于目前心理诊断的作用和思考。

2.变态心理学 -北京大学钱铭怡(来自华文慕课)

变态心理学主要介绍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病理等知识。

  • 推荐阅读:

《身体从未忘记》,(美)巴塞尔·范德考克

摘自豆瓣阅读:本书是心理创伤治疗领域的杰作。作者是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

3.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学科,比如注意力、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会涉及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内容。

  • 推荐课程:

感觉与知觉 - 清华大学(来自大学MOOC)

摘自课程页:这是一门神经科学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将感觉系统的运作用浅显易懂的介绍给大家。

  • 推荐阅读:

《认知心理学》,R. L. Solso / M. K. MacLin / O. H. MacLin

摘自豆瓣阅读:《认知心理学》(第7版)是认知心理学的主体教材。

升级选修课程包括了心理动力学流派、认知行为流派、存在人本主义流派、家庭治疗、积极心理学、危机干预与创伤修复、团体心理治疗等等7个主题。

1.心理动力学流派
  • 推荐课程:

心理动力学最前沿的内容,神经精神分析创始人Mark Solms主讲的免费公开课:开普敦大学公开课:心智是什么(来自FutureLearn平台)

  • 推荐阅读:

摘自豆瓣阅读: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案例从弗洛伊德的生平开始,系统介绍了精神分析学说诞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基本理论内涵,以经典成功案例为例详细说明了精神分析的技法、过程、效果、常见问题等,并配有大量插图,使心理治疗初学者易于理解,并能够在具体指导下一步展开治疗。

2.认知行为流派
  • 推荐课程:

中南大学公开课:神经症与心理治疗(来自网易公开课)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包括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类型。起病常与心理压力有关;病前多具某种个性特征;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做基础;有痛苦感受和求治要求。治疗神经症,除了药物以外,心理治疗是不可或缺的。课程介绍了几种经典的心理治疗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

  • 推荐阅读:

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 (Albert Ellis),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要了解理性情绪疗法必读的书。

3.存在人本主义流派
  • 推荐课程:

耶鲁大学公开课:哲学与死亡

  • 推荐阅读:

在本书中,亚隆教授从临床经验、实证性研究、哲学文献以及其他大量资料出发,围绕着四个“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每一个存在性关怀的意义,并论述治疗师应该如何通过对他们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工作。

本书不仅为那些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同时也为所有流派的治疗师以及所有思考过人生意义的人提供了一个对生命和存在进行反思的空间。

注:所有课程,知我心理学仅承担了筛选推广的工作,所有版权归所有方所有。

以上只是部分推荐,想获取完整的心理学课程列表以及对应网站,我们准备了知识大礼包『免费心理学习包』,欢迎移步查看评论区,或直接私信我们领取。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1、人脑是心理产生的物质器官,而心理的内容必须从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来.所以说,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2、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事物变成映像,从而产生人的心理。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人脑产生心理现象是离不开客观现实的,人的大脑好像是个“加工厂”,客观现实便是原材料,人的心理活动,不论简单还是复杂,其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的知觉、表象的映像是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复写、摄影与镜像.

3、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还能认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就是说,没有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仅有健全的大脑也不会产生正常的心理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