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轻生心理的发生(抑郁症的人怎样减少的几率)

抑郁症的人怎样减少的几率

这个问题很现实。

我经常说:罹患抑郁症的患者既不会疯,也不会傻,其最可拍的后果就是!

如何避免和减少其的机率呢?我给出以下建议:

1.及时就医,早诊早治

据统计,现实中罹患抑郁症的人真正去就诊的不到10%,也就是说,有90%的抑郁症患者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或因“病耻感”不去或拒绝就医是延误病情导致的最重要原因。

而事实上,只要及时就医,绝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2.坚持服药

很多抑郁症患者和家属都有个误区,认为抑郁症不是病,只是“思想问题”,加之很多不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片面误导,导致病人只是单纯地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的心理辅导,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导致病人更加悲观失望,产生厌世的念头。

还有一种情况是,病人倒是接受了正规治疗,但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擅自减药甚至停药,导致病情复发,从而严重影响到了病人对治愈的信心。

3.陪伴、理解和鼓励

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界的泰斗北大六院许又新教授说过:

“所谓,就是身边没有人!”

如果不是住院治疗,家属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24小时不间断地陪伴患者,并设身处地地理解患者的痛苦,千万不要指责和批评病人,而是要多鼓励,关心关爱患者,增强病人治愈疾病的信心。

4.对于有严重观念的病人一定要住院治疗

尤其是有过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其再次的机率非常高,且成功率更高。

这种情况下,家属一定要配合医生说服病人住院治疗,必要时可以强制(《精神卫生法》有此规定)。

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抑郁症的率可大大降低。

谢邀回答!

如何做到“慎独”

慎独,很难,但我知道我父亲做到了。

他们那代人,道德标准非常高。

以下是我从我父上听来的,今天的人听来简直就像传奇。

我父本是承祧两房的地主少爷——我堂姑母家无男丁。

1929年,我父15岁的时候,发誓“不吃剥削阶级的饭”,步行几十里到新民镇教书。

教书一年后,身背书箱和稻草,晓行夜宿,步行几百里到省城考省立师范,考了全省第一!

这说明什么呢?

我父小小年纪,又要教书谋生,又要照料自己的生活,又要读书迎接考试,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不“慎独”是不行的。

关键我父从不谈论自己,这些“事迹”我们子女都是从上听来的。

我父解放前后都是校长,但都被解职。

第一次:

虽然我父两个亲弟弟都在,一个黄埔军校毕业的参谋,为国捐躯,一个投笔从戎的青年远征军,到了,但是我父当校长的学校礼堂,悬挂国共两党将领肖像,我父被约谈,坚持认为,“凡是的,都应该挂”,因此被解职。

又没人监督,不挂不行吗?

慎独,一切从道德而不是从利益出发。

第二次: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我父认为是侮辱,知识分子比其他社会成员更不需要思想改造,于是愤而。

抢救回来,颈上留下明显伤疤,声音嘶哑,仍旧上课,但校长职务解除。

我父几个学生对我说,我父经常悄悄塞钱给他们,因为他们家庭贫困。

这又是慎独,学生不说,谁也不知道。

是的,我父工资在本地教师中最高,但我去他学校,晚上睡觉,我和我父各睡一头,竟没有多的枕头,我父拿书给我做枕头。

书倒有的是。

我父在五七干校,从头学习挑粪种地、养鱼喂牛,晚上站在饭桌上挨斗争。

后来返校,他见学校荒草丛生,拿锄头去锄草,那活比我这知青还干得漂亮!

又没人叫他锄草,记得那天学校里又没人,教师进修学校又没学生。

是的,我父已从他担任第一任校长的师范学校调教师进修学校当教师了。

他的工作,是身背大邮包(里面装的学员作业吧?这绿色大邮包后来我带到凉山我当知青的地方去用了),手拿油纸伞,一次又一次,走遍全县各面授点,给进修教师面授,所走路程,不亚于二万五千里长征吧?

在那寂寞难耐的征途中,他是怎样战胜孤独的呢?

那时没有客车,一切靠步行。

周末回家,也步行。

我母17岁教书,也曾是校长也被斗争撤职,我父地主家庭出身,我母城市贫民出身,不知道斗她的人又找的什么革命理由!

父母几十年两地分居,我父一生,都在“慎独”。

记得有一次父亲回家来,不知道为什么家里人那天都不在家,阳光从纸糊的木格窗间照进屋里,我从后园厕所出来,看见父亲走近木壁,停下来。

父亲没发现我,他正沉浸在一种深深的感情里。

在斜射进屋的阳光下,父亲对着木壁唱起歌来: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

母亲教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

……”

几十年了,父亲沙哑的歌声至今在我耳边回响。

这就是我唯一一次看见我父在没有别人看见的时候做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父亲当时在思念他为国捐躯的弟弟和两次教儿打东洋的母亲!

我父没有想到,仅十来年后,我弟弟又为国捐躯——五一劳动节放弃休假参加抢修发电机组牺牲。

我父更没有想到,他的孙子、我的独生子……

慎独怎么才能做到?据我所知,靠读书和几代的家庭教养。

读书,其实就是给自己套上道德枷锁,做合格的人。

抑郁症严重,脾气暴躁,有轻生念头,有时候

感觉你说的抑郁症并不是典型的抑郁症而是暴力型抑郁症。

暴力型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它主要表现为易怒、冲动、多疑、敏感,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渴望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和解除心中的压抑及抑郁情绪。该类患者往往会非常较真,常常因为一些常人不以为然的事情而产生很大的怒火或怨气,很多抑郁症患者又因为不希望外界了解自身情况,而情绪难以舒解,为了消除这种怒火和情绪,他们往往会采取暴力的来针对自己或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因此暴力型抑郁症的最终往往会表现为自残或家庭暴力等。

题主,目前已经有倾向,在抑郁症程度判定上,至少在中度以上甚至是重度表现,现在说让你看开一点,或者参加户外活动,恐怕能做到的情况已经很少了,题主应该先去精神卫生系统的医院诊断,介入药物治疗,首先把症状控制住,在辅以心理咨询做心理建设。抑郁症症状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采用运动宣泄,转移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绪等等,逐渐平复。

总是莫名的产生恐惧不安的心情,担心各种情

总是莫名的产生恐惧不安的心情,说明你对很多事情沒有看得开。担心各种情况发生,说明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害怕和恐惧。好折磨人是你的思想产生的恐惧不安和未来不确定性恐惧不安产生的结果。如果这样下去将来会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有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

要看得开,人生只不过是生老病死的一个过程,是事情总是要去面对,对自己要有自信心,要坚强勇敢对待生活,不要去担忧未来会发生什么,该发生的事情总是要发生的,担忧没有用的,要养成一个好的心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好的情绪,不要胡思乱想。只有自己的心理自我调节才能摆脱莫名的恐惧不安。

如何说服想要自尽的人

想要自尽的当下,心灰意冷,情绪低落,觉得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哪里听得进置身事外的人的只言片语。

其实想要说服一个人不要自尽,我觉得自尽人信任的朋友亲人来做这件事情比较好,最起码会足够了解ta的心理状态,了解ta心底无法舍下的那一丢丢温暖。抑或是亲情,亦或是友情,亦或是对这个世界仅有的那一丝虚不可见的不舍。

如果不是实在无可奈何,谁会走到自尽这一步。

而在一个人想要放弃自己生命的的时候,能做的首先是安抚,稳住ta当下的情绪,暂时避免悲剧的发生,其次是朋友亲人的陪伴开导,想让ta彻底放弃自尽还得给ta新的希望。

也许置身事外无法理解置身其中人当时到底有多绝望,才会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其实人生长路,谁都走的不太容易。

轻易的放弃生命,他们所谓的解脱其实会给爱着他们的一些人留下懊悔、不舍、惦念、伤心、和遗憾,会给在乎他们的人留下难以弥补的精神枷锁,他们自己凉凉之后烟消云散,而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人,也许很长时间过得都不会太快乐。

面对想要自尽的人,最好的劝解不是世界多美好,未来多意想不到,而是父母等你回家吃饭,孩子等你抱一抱。

最后,愿每个人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