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不可能如成人样积极主动,有时会拖拉磨蹭。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的心情,因为一味的发脾气只会让孩子更加焦虑,焦虑客观上会加重拖延症状。家长可以通过规范孩子行为,比如设定闹钟,设定时间要求孩子严格执行,让其知道承担拖延的后果。
另外,孩子如果行动快也要需要奖励,多余的时间应该允许孩子自由支配,比如看书、动画片,加强培养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自主观念。任何好行为的养成都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行之有效的鼓励,很多的时候孩子拖拉行为并不是在小学时才开始,往往是在学龄前,甚至2-3岁时,没有给予良好的培养,所以家长要有充分的耐心。
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你需要给孩子规定好时间,如果孩子出现磨蹭拖拉的情况,就应该让他面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慢慢的情况就会好起来。
如果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家长不要着急、焦虑,更不要冲孩子发脾气。但也不能觉得孩子还小,听之任之,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正确的做法是,找出孩子注意力问题的原因,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上学后,注意力问题更加突显,因为它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以及来自外界和自我的评价,这些都与孩子最终建立自信心、形成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有直接且重要的联系。
般来说,孩子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与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不足有密切关系。
孩子大约到三岁,才会对时间产生模糊的认识,到了七岁才会逐渐形成时间的概念。时间的主动权在父母手里,父母会安排好孩子的吃穿行,孩子只是按照家长的指令活动。即使进入小学,孩子也不能马上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就会出现“拖拉”问题。
1、首先要和孩子共同制定规矩,比如半个小时之内必须把饭吃完,吃饭时不准看电视,每天玩手机不超过3次,每次不超过20分钟等。
2、当这些规矩制定后,要提醒孩子遵照执行,如果不能执行,那必须给与一定的惩罚,如减少玩手机的次数,减少零食等。
3、孩子对于规矩执行较好时,偶尔给与一定的奖励,强化他良好的行为。
1、“加”:多嘉奖,且增加孩子的休息时间
家长应多观察孩子在完成某个任务的进展程度,当你发现孩子呈现出松懈、怠慢的模样,应及时提醒;当孩子顺利完成任务时,家长应加以表扬,鼓励其下次继续加油做得更快更好。
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再者,家长们应合理安排任务量,切勿急功近利,注意安排好孩子的休息时间。
2、“减”:减少任务量,减少抱怨,减少期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共同的愿望。但也不能因此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恨不得其练就十八般武艺。这样只会让孩子不知从何下手,进而将其拖延。
事实上,家长们应主动给孩子做减负工作,让其拥有足够的时间专注做好某一件事。同时,家长们要减少唠叨,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
以免造成希望越大而失望越大,进而对孩子发脾气以及不停地催促。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心生烦躁,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3、“乘”:乘机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增强其自我控制力
前文也有提到儿童对时间的感知觉是存在误差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长们可以尝试着教孩子学会看简易的钟表,并在孩子要做某一件事之前限制他必须在哪个时间点完成。
比如,“今天你要在13:00到13:30进行午休哦”,家长还可以在时间节点上加上更为具体的时间,比如“今天的13:00到13:30是你的午休时间哦,等你睡醒了刚好就是你喜欢的动画片播出的时间”。
这会让孩子对时间点有了更为形象生动地理解。
除此之外,家长们可以陪孩子一起做每天的时间安排计划表。让孩子明白一天中每个时间段该做的事。比如,睡眠时间、吃饭时间、娱乐时间、学习时间等等,并让孩子懂得做事有个先后顺序,轻重缓急。长此以往,孩子便会慢慢掌握做事的节奏,不再拖拉。
4、除:除去一切干扰事物,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之所以孩子爱磨蹭,大多数是因为周围太多令孩子分心的东西。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是边看电视边吃饭的,边写作业边吃零食的。不能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又怎能将其做好做快?
家长们应让孩子明白专心致志做好手头事的重要性,并积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庭条件允许的最好是安排一间书房供其学习专用。家长们也应当起带头作用,在孩子学习时尽量不要发出噪音,不大声喧哗,不看电视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