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情绪的名词解释)

情绪的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同时普通心理学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情绪与认知不同,它似乎与个体的切身需要和主观态度联系着.从这种联系中可以引申出情绪的两种特殊存在形式,其一为内在状态或体验,其二是外显表情.这是认知过程所不具有的特征.因此,情绪与认知是带有因果性质和互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可以发动、干涉、组织或被破坏认知过程和行为;认知对事物的评价则可以发动、转移或改变情绪反应和体验.

人类基本情绪分为哪几种

我国古代把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现代心理学把这些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根据这些情绪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又可以将人的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等几种情绪状态. 1.心境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状态,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使周围的事物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例如,喜悦的心情往往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万事如意,办任何事情都顺利.而悲伤心情则会使人感到凡事枯燥乏味,悲凉忧伤.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就是指的人的心境. 一般来说,心境持续的时间较长,从几个小时到几周、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主要是取决于心境的各种刺激的特点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例如亲人去世,往往会使人处于较长时间的郁闷心境.而且个性差异对这种心境也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抑郁质的人会助长这种郁闷的心境,而胆汁质的人可能会缩短或减缓这种心境.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工作的失败、人际关系变化、生活的起伏、个人的健康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等.心境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健康都有很大影响.积极、良好的心境会使人振奋、提高效率、有益于健康.而消极、不良的心境会使人颓丧、降低活动效率、有损健康. 2.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地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绝望、暴怒等.在激情爆发时,常常会伴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咬牙切齿、面红耳赤、顿足捶胸、拍案叫骂等.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痉挛性的动作或者言语混乱.激情的发生主要是由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此外,过度的抑制和兴奋,或者相互对立的意向或愿望的也容易引起激情的状态.激情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合成为激发人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而消极的激情常常对机体活动具有抑制的作用,或者引起过分的冲动,作出不适当的行为. 3.应激 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例如,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刹那间人的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此时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 在应激状态中,要求人们迅速地判断情况,瞬间作出选择,同时还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明显的生理变化.比如心跳、血压、呼吸、腺体活动以及紧张度等都会发生变化.适当的应激状态,使人处于警觉状态之中,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生化过程加强,并促使机体能量的释放,提高活动效能.而过度地或者长期地处于应激状态之中,会过多地消耗掉身体的能量,以致引起疾病和导致死亡. 人在应激状态时,一般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情急生智,沉着镇定;另一种是手足无措,呆若木鸡.有些人甚至会发生临时性的休克等症状.在应激状态下人们会出现何种行为反应是与每个人的个性特征、知识经验以及意志品质等密切相关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