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人的实践活动以目的为依据,目的贯穿实践过程的始终.
二、意义是指一个人或事给人的主客观判断.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务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观念等等,都包括在意义的范围之中.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反馈的不同.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社会存在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但是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进行,人类意识在思维层面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与现实的社会存在相对的分离,因此社会意识有时候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候也会超前的对未来的社会形式进行思考和规划.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越密切、越复杂,就越需要法律、法规的制约,越需要道德规范来制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保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思想条件.商品买卖、货币流通、合同的签订等经济活动,无不体检信用关系,由这种信用经济关系所决定的道德规范,只能是“诚实守信”.诚信观念越普及,我们的市场经济就越发达;欺诈一旦横行无阻,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遭殃.因此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极端正确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一是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落后的、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道德进步作为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经济健康发展.同时,经济的进步,带动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