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生活没有仪式感的例子(“生活的仪式感”应该怎样形容)

“生活的仪式感”应该怎样形容

以前我家附近巷子里有个五元理发店,我常常贪便宜去那里理发,理发师老唐,60岁了,我叫他老唐泥,这家伙虽然年纪大了,但满嘴跑火车喜欢胡说八道。但是无聊的时候我常和他去扯淡,也觉得挺有意思。

有一次我去理发,一边理一边问他:生活中仪式感有必要存在吗?

他说:生活中的仪式感非常有必要。比如一个人无法凭空感受别人的情感,他不太具备心灵交流灵魂陪伴这种能力,所以他需要通过仪式感去感受别人对他的情感。

比如说一个女人她要感受到丈夫对她的爱和对她的重视,她就需要仪式感,仪式感是他们之间情感的沟通桥梁和承载体。

没有这个承载桥梁,你没有办法让她感受到你的爱。你不能说我心里是爱你的,她感受不到。

你过年过节连个礼物都不送红包也不发一个,连句贴心的话也不说。这个不叫没有仪式感,这个有个流行的名字叫做冷暴力。

又比如你要孝顺父母亲,你不能说10天半月也不打一个,长期也不回去看看。过年过节也不送礼物,不闻不问,你心里再爱你父母,他们也只会感觉你是一个冷漠的人。

又比如在公司上班,领导要鼓励员工,可能就要办一个仪式。做一点必要的表彰和奖励。要不然你又不发钱又不夸赞他,天天就这么干着,人家就觉得这是做牛做马。用流行的话说就是这公司没有企业文化。

所以说人在世界上活着,因为你免不了是一个群体动物,你要和身边的人有沟通,有交流,这是仪式感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有国家的仪式,一个单位有单位的仪式,一个家庭有家庭的仪式。搞宗教的有宗教的仪式。搞娱乐的有娱乐的仪式。

我问他:我现在越来越厌恶仪式感,我不想活在仪式感里面,那怎么办?

他说:有些人像你一样厌恶仪式感,他们总是觉得什么东西都在心里面就最好。比如爱一个人放在心里就行了,实实在在做事情对他好付出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有特别的仪式感。

像你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你是个好人,但是你是属于不肯迁就别人的好人。

因为你心理上有一个好坏的分别,你总觉得搞仪式感违背了你的做人宗旨,让你觉得自己有点怪怪的很尴尬。你告诉自己,告诉别人你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不善于搞仪式感。其实你是内心很厌恶。

一般内心厌恶某些事情,说明活得并不是很通透。

我说:你这样说,我就觉得有点问题了,为什么不搞仪式感就不是很通透呢?

他说:随喜两个字听说过吧,从善如流听说过吧,布施听说过吧。

你搞仪式感其实就是放下自我的执着,尽量随喜别人,尽量从善如流,把你的开心慷慨布施给别人。

如果你还执着自己的面子,执着自己。是一个实干的人。那其实你是一定程度上的自私。

你想想你老婆跟着你。你如果爱她难道就不能说几句甜言蜜语吗?哄哄她行不行?下班回家带个点心,带点她喜欢吃的东西,哪怕带朵路边摘的小花也可以啊。

可是你从不肯这样做,你觉得没意思,没必要。

你老爸老妈年纪大了,越来越像孩子了,要你哄哄他,你却还跟他抬杠。你也不打问候问候,也不搞个仪式感去让他开心开心。

如果这些你都从内心里去厌恶,那说明你活得很负能量,很自私。

你既看不开他又逃不开,结果你做起来又不开心,你既影响自己还影响别人。

其实仪式感呢,我们不能给他定义的太死板,说非要打着灯光穿的挺好,站在那里表白一下才是仪式感,那也不对,你要知道仪式感就是一种表达。

比如你下班回家,老婆孩子跟你打声招呼说:回来了。这就是仪式感。然后你说对呀,回来了,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啊?然后你观察观察,

一看老婆孩子可能有点不开心,马上就得问一句,怎么啦?出什么事了?这就是仪式感,你要是连这点仪式感也不想做,那当然是冷漠冷暴力啊。那这些人和你生活在一起真没劲。

你用你习惯习惯的去表达,就是一种仪式感。但问题是你要去表达,你不能不说话。

你说你不爱说话,你就爱干实事。那最好你就打单身,然后也别工作。宅在家里那当然没人管你,你既然在一个家庭当中在一个单位当中。你就必须对你的那些关系要负责任,要付出要勉为其难。

这不就是修行吗?做你自己勉为其难的事,然后把它看开放下。

我说:那照你这样说就是只要谁有需求我就得上,让我扮鬼扮马扮小丑我也得上。让别人开心就行,是吧?臣妾我做不到!

他说:随喜别人不是要你泛滥成灾。首先你得把自己亲近的那些爱你,对你好,关心你的人给随喜了。这些人你都不随喜,还何谈随喜外人呢?

可是我们现在很颠倒,跑到外面随喜别人,对别人跪舔,对别人态度好的不行,又温柔又有礼貌,有求必应。

到了单位和小姑娘聊天开心得很,和猪朋狗友喝酒扯淡也是没完没了,很多话说,可是到了家里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拿着个手机就开始打游戏。

这不是颠倒是什么呢?因为你在这个家里不随喜你的家人,你就是不负责任了。我每天理发很累站着一天,回到家我老伴给我做饭,我都马上过去帮一把手,顺便夸她几句,我不能说我累了,回去就不理她,她不累吗,她也累。

按照道理来讲,父母是恩亲,老婆孩子是债主。恩亲债主你都不随喜。那你这人也确实活得够自私的。

另外比如有恩必报,得到帮助说声谢谢,这都是仪式感,这都很有必要,因为这样的仪式感会帮助你完善心的善和美好。也让你感受人间温度。

你这个人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当成大爷,你不愿意对家人付出。你不喜欢听家人对你的比如唠叨啊,埋怨斥责。因为你的自我太强大。你一看到你老婆唠叨你,你就烦。你就恨不得再找一个新老婆,又漂亮又不唠叨你。

这种心态到任何地方都活不开心,因为你自我太强大,到任何地方你非要做大爷才行,不然你就不爽,有人管着你不爽,有人批评你不爽有人指挥你不爽。

除非你当皇帝你才爽,其实你当了皇帝你也不爽。因为别人不听话你也不爽,别人反对你你也不爽,别人威胁你你也不爽,总之你为了这个自我会一直不爽下去。

所以说随喜是把自我放下,自我放下了。哪怕是放下一半,你这人活着也开心很多。随喜随喜随的好像是别人的喜,其实随出来的是自己的喜。

所以这就是说从仪式感又乱扯乱扯,扯了这么多扯到随喜上来了。

我说:听你这样说我觉得还是有点道理,只不过我个人是做不到,我不相信人家能做到。只要世界上人人都能做到这样,那还不用打仗了,也不用吵架了,谁都不用争了,大家都是好好先生。那世界也完蛋了。

他说:是的,这没几个人能彻底做到。所以要不说真正的快乐是少数人能享受的吗?因为你不愿做这个少数的能享受快乐的人,那我当然没办法。

换句话说就是你要有所行动。你一旦行动那就是仪式感。你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都是一个仪式。

所以为什么很多修行的人起心动念和行为举止都非常守规矩,都非常注意分寸。这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循规蹈矩,那可能因为他们都很注重每一个仪式都要合乎道。

每一句话都不能乱说,免得造了口业。这种担心也并不一定是一种执着。而是对事情的因果负责任的态度。

一个人如果做到对每一个仪式都负责任,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负责任。那他基本上一辈子不会遇到什么太坏的事。

我说:你越说越夸张了,你说的这是机器人吗?人工智能才能做成这样,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有规矩不乱来。你要知道我们是人呢,人活在这世上本来就是很平凡的很俗的。我坚决反对你这样的说法。

他说:我说的这个,不是让你去执着偏执非要这样活着。而是告诉你,有些人能够活成这样。古人说得好嘛——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骂到:好你个老洗剪吹,你居然讽刺我是下士。

他哈哈大笑说。不敢不敢,你是上士。结果手上一颤,我一看镜子,糟糕,头发剃秃了一块。

跟一个从来不过节日生活没有仪式感的男人过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