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为什么小朋友出门喜欢带个玩具(4岁多的男孩喜欢洋娃娃,这是正常的儿童心)

4岁多的男孩喜欢洋娃娃,这是正常的儿童心

4岁多男孩喜欢洋娃娃,是正常的,家长不用担心,原因一般是孩子比较缺乏安全感,找个洋娃娃玩具获得安全感,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带过的孩子很多男孩到了5岁还每天上学带个娃娃,有一个孩子都大班了,每天抱着一个大加菲猫上学,一天都不撒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

父母陪伴的比较少,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忙,没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老人带的比较多,孩子缺乏安全感,就会寻求一种玩具来获取这种安全感,洋娃娃有点像妈妈的怀抱一样。有很多孩子会抱着自己从小喜爱的玩具不放,不知道您家是不是属于这种情况,

日常的教养

也有的家庭,有时候会把男孩子当女孩子一样养,说话教育和买的玩具等也会影响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

作为孩子来讲,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定说男孩喜欢洋娃娃就不好,这个年龄段是没关系的,很多女孩子还喜欢玩枪呢,都是孩子本身的爱好。

那么家长如何干预,引导呢?我的建议如下:

  1. 多陪伴孩子,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
  2. 尊重孩子,无论孩子喜欢玩什么,不要强制孩子不玩,或者不要和孩子说类似这样的语言:“这是女孩玩的玩具,男孩不能玩等等。”
  3. 家长的言行举止要多加注意,很多孩子有自己的获得安全感,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家长不要刻意的表现出来,孩子内心获得了安全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4. 如果不想让孩子玩洋娃娃,可以慢慢的用另外一种玩具替代洋娃娃,用正确的孩子是可以接受的。

女儿抑郁症住院后每天想出门玩,每天想要买

你好,你的女儿大概率是出现了转躁表现,也就是说你女儿的精神疾病诊断应该不是单相抑郁,而是双相情感障碍,之前是出现了明显的情感低落表现, 所以住院的时候医生诊断为了抑郁症,但经过抗抑郁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转躁,并且出现了躁狂或者轻躁狂的症状表现,比如你说的每天想出们完,每天想买东西,都属于躁狂的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

很多时候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是困难的,容易出现错误的,所以双相情感障碍也被认为是整个精神医学中诊断难度最高,误诊率和漏诊率最高的疾病。即使在精神医学相对发达的美国,诊断一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平均也需要经过3名精神科医生,耗时7.5年的时间。在我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误诊为了单相抑郁,人格障碍,精神症等其它精神障碍。

关于你女儿的病情,相信医生只是发现了她之前表现的情感低落表现,很可能在入院前曾经有过类似轻躁狂的表现,比如持续四天很高兴,睡眠需求减少,行为增多,感觉自己有明显高于以往的精力去做一些事情等等。这种轻躁狂表现由于更接近正常人的表现,所以更难被我们识别,甚至在精神科识别轻躁狂的表现也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对于你女儿双相情感障碍的判断,并不是来自对以往轻躁狂的推断,而是她住院治疗后出现的每天想出门玩,每天想要买东西等表现,明显区别于她原本抑郁症的症状表现,而我们知道正常的情感一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所以这样明显的从低到高的波动,一定是病态的,是不健康的。而且一个最关键的点是经过抑郁症治疗后出现了转躁现象,要知道一般在精神科,如果抑郁症治疗期间出现了明显的转躁现象,是可以直接被认为是双相情感障碍的。

既然更改了诊断,是不是要更改治疗方案?

当然是这样的,而且单相抑郁症的诊断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差别很大,尤其你描述的女儿的表现,很有可能是满足抑郁症诊断和轻躁狂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二型。由于轻躁狂一定更容易达到,所以即使像之前那样出现了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也不应该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二型的治疗,理论上不使用抗抑郁药物,而是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比如碳酸锂,比如丙戊酸钠,比如拉莫三嗪。因为任何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都很可能会引起转相为轻躁狂的发生。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疾病,但缓解期是可以完全恢复社会功能的,所以如果一名双相障碍患者,接受规范的治疗,保持情感的持续平稳,是完全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的,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患者,他们都在过着正常的生活。所以,你女儿的病情,请一定加油。

给宝宝买很多益智玩具,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我并不觉得给孩子买太多的益智玩具是对孩子好,因为这样会对小孩照成不好的习惯。一个人太容易得到满足就会变得不珍惜。如果我们给予小孩太多的玩具,就会让他们养成浪费,不爱惜东西的坏习惯。所以对于孩子来说益智玩具是让他们开发智力与玩耍的,应该让他们认识到益智玩具也是用钱买的,他们应该要爱惜与珍惜益智玩具。只有我们时常教导小孩子,他们才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玩具太多,在家到处都是,该怎么处理

先归类:汽车、玩偶、乐器、球类、积木、乐高、拼图、贴纸书、绘本、点读书、声光类等。

孩子同一时期不太会对所有玩具感兴趣。比如我女儿之前喜欢木质拚图和贴纸书,现在喜欢乐高。

把孩子喜欢的玩具全放在外面,让她随时玩。其它类型的收起来,每个星期拿一种出来,看孩子的兴趣有没有转移。

我是喜欢把孩子当前年龄段,以及比当前大一至两岁可能感兴趣的玩具都买一两种回来,发现她的兴趣后,再大量买。

以上都是为了锻炼她的能力,提供资源,她自己会选择的。

为什么小孩喜欢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

保证宝宝的安全,为宝宝制造混龄玩耍的环境,同时培养宝宝的主见意识。

有一次,我带小龙去附近的森林公园玩。那里有一个玩沙子的场地,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在里面尽情地玩沙子。

一到那里,小龙就兴奋地冲向沙子堆里,抓着沙子玩了起来。我见此,赶紧拿着铲子紧随其后。当我赶到时,小龙已经不玩沙子了,在四处张望。

随着他的视线,我看了看这里的小朋友,大多数宝宝跟小龙一般大,有四个小朋友大约三岁半,还有两个宝宝比他更小。

小龙看了看大家,又弯下腰来,撅着屁股铲着沙子玩。我在他面前蹲了下来,试图跟他一起玩沙子。我一边堆着小山,一边说:“小龙,你看妈妈堆的是什么?”

小龙看了看,用铲子将我堆的山顶铲掉了。我又用沙子堆上去,当我堆好时,他却跌跌撞撞地走向那两个大孩子那里。我本想将他抱过来,可转念又想,耐心地看看他到底要做什么也未尝不可。

于是,我静静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他走到大孩子面前,停了下来,很专注地望着他们俩。突然,其中一个大孩子抬起头来:“这是我们的地方,我们正在修火车隧道,你不能来捣乱。”

听了那个大孩子的话,我不由自主地笑了,暗自想他们都有团队意识了。就在这时,小龙一个举动将我拉回了现实中,他突然弯下腰,抓起一大把沙子,转头就跌跌撞撞地朝我跑来。

那个大孩子很不高兴地说:“叫你不要来捣乱,你就偏要来捣乱。”

小龙跑到我面前却“咯咯”地笑着。过了一会儿,小龙又朝他们跑去。那个大孩子这一次很不客气地说道:“走开,不许来我们这里。”

我以为小龙会哭着跑回来,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一点也没生气,蹲下来,继续旁观他们的游戏。那两个大孩子害怕他来捣乱,转过身来,背对着他。过了好一会儿,小龙似乎想引起他们的注意,抓一把沙子又朝我跑来。

其中一个大孩子说:“哼!你要抓我的沙子,我也来抓你的沙子。”说完就将我堆的山顶抓了去。小龙依然没有生气,又屁颠屁颠地跟了去。我知道他是想跟他们玩,可是,他们却不欢迎他的加入。

于是,我放弃原来的阵地,来到他们旁边的一块地方,堆起了山堆,并且在山堆的旁边做了一间小屋。当我做好以后,我笑着说道:“小龙,你快来看妈妈做了个什么。”

小龙转过身来,那两个小朋友也探过头来看。“咦!那是房子!”其中一个小朋友一边尖叫着,一边跑了过来,很快另一个小朋友也跑了过来。

很快,我们就一起玩了起来,他们两个围着我的房子继续挖隧道,而小龙也加入其中,时不时地从我这边给他们抓一把沙子去。

妈妈烦恼一扫光

古语常说:“三岁一代沟。”这句话在大人身上得到了验证,可是,在孩子身上却没那么灵验了。我们发现很多小宝宝都不喜欢跟同龄的小朋友玩,反而喜欢当大孩子的“跟屁虫”。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当宝宝看到大孩子会滑滑梯、会玩绳、会用沙子玩出各种各样的事物来时,他深深地为大孩子那强大的本领所折服,崇拜心理油然而生。所以,他们总是屁颠屁颠地跟在大孩子身后,甘做他们的“小跟班”,即使受到了欺负,哭一会儿,又屁颠屁颠地跟在了他们的身后。

宝宝乐意,可妈妈不乐意。当妈妈看到宝宝受到了欺负时,真是心疼不已,更害怕宝宝受伤,便试图阻止宝宝这一行为。诚然,宝宝甘做“小跟班”确实面临着被欺负的风险,但也能让宝宝学到不少东西。他们在跟大孩子玩耍时,通常会不自觉地以大孩子为榜样,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提高了语言和社交水平,加强了身体动作的灵敏度和协调性,从而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宝宝甘做“小跟班”有利也有弊,那么妈妈如何做才能让宝宝既获得进步又不受欺负呢?下面我提供几种建议:

1

保证宝宝的安全

当宝宝跟在大孩子后面玩时,妈妈也要随时跟着,防止大孩子跑来跑去撞倒宝宝,把宝宝撞伤。一岁多的宝宝骨骼与肌肉都处于发育阶段,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当他们玩耍时,妈妈要保持关注,注意保护自己的宝宝。

2

防止宝宝被“恶意”欺负

所谓“恶意” 欺负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上的欺负,如打、咬、踢宝宝等;另一方面是言语上的欺负,比如,嘲笑、辱骂宝宝;还有一方面是情感上的欺负,比如,孤立宝宝、不准别的孩子跟宝宝玩等。当这三种情况出现时,妈妈最好引导宝宝跟其他温和的孩子一起玩。

3

制造混龄环境

妈妈尽量多带宝宝出去玩,鼓励他与不同年龄的宝宝交往,指导他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比如,礼貌地跟人打招呼,跟小朋友交换玩具等,尤其要学会与同龄小朋友交往,毕竟宝宝最需要的小伙伴应该是同龄的朋友。

妈妈尽量多带宝宝出去玩,鼓励他与不同年龄的宝宝交往,指导他学习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比如,礼貌地跟人打招呼,跟小朋友交换玩具等,尤其要学会与同龄小朋友交往,毕竟宝宝最需要的小伙伴应该是同龄的朋友。

4

培养宝宝主见意识

跟大孩子玩容易降低宝宝的主见意识,宝宝容易被大孩子牵着鼻子走。所以,妈妈应该多制造一些让宝宝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只要条件允许,妈妈应该尽量让他自己做决定,并努力配合宝宝完成自己做决定的事。当宝宝做决定的次数多了,他就会更加自主地想问题,即使长大了也不会轻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