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解决拖延问题的方法都没说到点上。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通俗地说,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物体就将保持它当下的状态——你不启动发动机给汽车推力,汽车就会呆在那儿不动。
稍微引伸一下,保持当下的状态,这不就是拖延者一直在保持的状态吗?
有人说,我们是人,又不是个物体,这两者有可比必性吗?
我们确实不是一般的“物体”,但我们的大脑,是受神经回路驱动的,要改变自身的状态,同样需要改变神经回路的连接,也就是改变它当下的连接状态。
这就需要新的刺激。必须要借助“外力”的作用才有成功的希望。
而很多人给的解决办法恰恰是“内力”导向的,成功的机率当然很小。
当我们把解决拖延问题的焦点转向“外力”,就应当换一种思路:
从管理上抄掉拖延的后路
不妨想一想,流水线上的工作,为什么没有拖延的?
因为他没法拖,上一道工序给他结果,下一道工序等着他的结果,他的工作在一条“线”上,而不是独立的点。
这也间接告诉了我们哪些工作容易被拖延:跟上下游没有关联或关联时间较长的、独立完成的、时间相对充裕的……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调查,如果周一给大学生布置一份周六交的作业,6成以上的学生都是周五晚上才开始干。
别去责备学生了,也别给他们讲什么今日事今日毕的大道理,把这份作业分成五天的任务,每个时间点的任务都清晰可衡量,效果一定会大不相同。
不要逼着人去改变自身的弱点,而是从管理和制度上减少甚至杜绝它发挥出来的机会。
职场上更是如此。你把希望寄托在员工的勤勉和高度的责任感上,多半会失望透顶。
所以你要把那些员工关起门来独自干半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变一下工作
第一天提交基本计划,并小组讨论;
第二天提交主要框架,继续讨论完善;
第三天做第一部分,提交;
……
总之,就是不要让人把今天的任务,有机会拖到明天。
给每个员工的工作,都建立一条“流水线”,这才是有过程控制的管理。在这样的环境下,你想要拖延根本就没有机会。
但有一个问题:人家问的不是我们自己怎样克服拖延实现人生目标吗?怎么又扯到“管理”了?
道理很简单,靠我们自己根本就没戏,所以要主动改变做工作的。
如果你改变不了企业的制度和行为,就给自己找一个同伴互相监督,主动找到你的上下游定下时间节点,或者先制定好每天的进度计划硬着头皮先发给领导,相当于我们自己给自己建设了一条“流水线”——借助这些外力,逐渐就会让我们养成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才会真正的实现人生目标。
有一次去一家知名的幼儿园,他们给孩子有一项特别的训练:利用两到三周的时间,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比如拼搭一个复杂的模型。有意思的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是先订计划,用一个表列出每天完成多少工作进度和要求,然后才是照这个表去做,每天要对照检查和总结。
我怎么就没上过这样的幼儿园呢?弄得成人了还要补这些最基本的做事的课!
由于这次,拖延症百分之八十都有,为什么这样说,期间都不能出门也不能工作,每天不是吃饭就是睡觉,早上睡到12点起来很正常,现在这个期间要想根治拖延症基本不可能,因为现在什么也干不了,有一个办法能根治拖延症哪就是上班,上班不能迟到,迟到了要挨批还要扣工资,你敢拖延吗,除了上班我想没有其他办法能根治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