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破窗效应的理解和启发(破窗效应 作文)

破窗效应 作文

“破窗效应”的理论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次实验。在这项实验中:一位学者找来两量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把它们放置在中等阶级社区和杂乱街区,他把停在中等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了个洞。结...

你怎么看待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是心理学十大效应之一,这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自由,会不停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问题就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

一扇打破的窗子,如果不及时修补好的话,那将会引导人们去破坏另外好的窗子。如果任其发展,那将会所有窗子都会被打烂。

破窗理论的可怕之处,在于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并会引诱你去做类似的事情。因为你站在破窗环境中,是觉察不出有任何不妥。时刻警惕自己不要陷入困境。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

关于破窗理论,通常有两个说法。一个来自于心理学:一条良好的街区,所有窗户都是完好无损,就很少有人搞破坏。如果有一家窗户被打破,并且没有及时修补好,这会给坏人一些心理暗示:原来搞破坏可以不受惩罚,于是作恶之心被纵出来。顽童们会争而把整条街的窗户都砸破,再逃之夭夭。

这种破窗理论是心理学现象,通常指向“作恶的作众心理”。在社会生活领域,指向某种现象:一个社区有犯罪和暴力事件,却没得到有效治理。犯罪就会孳生,善良家庭陆续搬走,黑帮分子越聚越多,社区越变得堕落,“好人逃走、坏人留下”的现象会加速。

纯正的经济学破窗理论,讲的是消费乘数谬论。最早总结这个现象的,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它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这个名篇里,举到这个例子。

也是街区一个顽童,他抡起砖头,砸破面包店的橱窗。店主怒气冲冲追出来的时候,顽童已经溜得没影了。店主盯着橱窗窟窿,散落的面包,表示要追查并严惩这个顽童。这时候,一位围观的智叟走过来安慰他(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大明白”):“玻璃砸破,你别生气啊。你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这个孩子的破坏行动,其实是做大好事呢。”边上人哄堂大笑,店主看他不像开玩笑,问他为什么。

这位智叟说:顽童砸你的玻璃,你损失多少钱?5法郎?看起来挺多啊。可是,如果你的玻璃永远都不破,那卖玻璃的商店吃啥?他卖5法郎玻璃给你,赚到这笔钱,可以到别的商家那里消费,比如去鞋店买一双鞋。鞋匠赚到这5法郎,又会向其他商家买东西……如此循环推理,这5美元居然带动上游产业,使无数人获得工作。

这么说,抢起砖头砸玻璃的顽童,居然没有造成损失,反而使无数人获得工作,使经济变得更有活力?店主觉得不可思议,问智叟:请问你贵姓啊,凭什么让我相信你的这套说法?智叟微微一笑说:我是一名经济学家。围观人群掌声雷动,所有人都拜服他的智慧,就连玻璃被砸破的面店店主,也转忧为喜,恨不得找到顽童,对他表示感谢。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些荒唐:搞破坏的人,居然成为发展经济的功臣?这是一套怎样的歪理呢。

很遗憾,这种理论在20世纪确实大行其道,俘虏了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那位智叟,你可以称他为凯恩斯。凯恩斯主张消费刺激经济,甚至主张挖沟填沟,创造就业。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有一回凯恩斯到酒店消费。离间的时候,他特地把一些没有用过的毛巾搞乱,扔到地上。同行的人就大惑不解:为什么这么折腾?凯恩斯一脸得意地说:我把房间搞乱,打扫房间的侍者,他们才有工作可干啊。听起来是不是奇葩的辩护词?

好,让我们回到破窗理论,分析这种理论的谬误。

顽童砸破面包店主的玻璃,带来5法郎损失。他原本打算拿这5法郎才买一顶帽子,或者买一瓶酒的。可是由于这项损失,钱挪用去补窗玻璃,帽子没得买了,或者酒也没法再买。原来的财富,拿去填补窗户的损失。如果我们要看具体的损失,可以看到:一顶帽子或者一瓶酒的使用,具体的财富是真真实实减少了。

破窗理论的所谓“创造就业”,不过是“就业转移”。玻璃店主得到一个就业机会,帽匠或酒馆少了一个就业机会。只不过在破窗理论里,玻璃店主的机会被体现出来,而帽匠和酒店的机会减少,这些损失被忽略,成为“看不见的损失”。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