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职场心理 > 职场压力

精神障碍患者常识(精神症的早期表现 六大表现预示患者已经出现异常)

精神症的早期表现 六大表现预示患者已经出现异常

三甲 解放军总医院 精神科

什么是精神变态者

从常规来说,变态是说某人的作为不符合常理,与我们的心理意识相背驰,所以称之为变态;其实这种说法是玩笑意思的变态,真正的变态则是一种或几种精神疾病。

“精神变态”是在此基础上没有犯罪感且对他人没有同情心的“心理异常”倾向。这一病症被指为精神病中最恶劣的状况。

原因

大部分精神变态都是先天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陷入不幸的环境中,暴力倾向就会加重并稳固。因此,专家指出,随着离婚、离散等情况导致的家庭破裂现象增加、暴力现象被容忍、努力的过程被忽视、“成功万能主义”不断扩散,禁锢在自己世界中的精神变态就会增加。

分类

人格

分离型身份识别障碍俗称人格。它是临床心理学和精神学中最具争议,最奇妙也是最令人着迷的精神障碍之一。患者通常具有多重独立的身份或人格,有些甚至有十几种,或者十几种以上。在同一个体中,存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身份或人格。这些人格可能有不同年龄,性别,生理反应以及说话和沟通。由于极度的生活压力等诸多原因,人们通常会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或者多个和本身性格截然相反的人格来保护自己,实现某种心理需求。一般情况下患者本身并未意识到另一人格的存在。

失语症

学术上的失语症指的是语言功能不健全的人无法发出某个语言。而失语是在某些时候也可以表示话很多。失语也可以是沟通障碍中的语言障碍。失语的人们失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种人不是哑巴也不是先天的语言能力失衡,他们不说话是由于某些刺激导致。

创伤后遗症

是说人们经历过重大灾难、打击或者变故后,在心中留下了种种阴影而心理压力增大,这种病也叫“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如果这种病的症状仅在创伤后六个月内发生,被认为是急性症状;症状超过六个月后发生,则被认为是延长症状。这种病人在生活中,痛苦或者害怕的经验发福在脑中或梦境中显现,会有强烈的再度经历灾难的感觉,面对类似的情境,会有痛苦的心理或生理反映,会造成选择性失忆,不愿与外界接触,会意志消沉,沮丧,长期紧张或狂躁。

暴食症

这属于进食障碍症,简单的说就是病态地吃很多东西。暴食症患者初期通常是因为负面的情绪无处排解或者是压力太大,于是通过疯狂吃东西来转移注意力,并且酒足饭饱的踏实感会觉得很安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进食过量,体重不正常。这就进入暴食症的第二个心理阶段,患者开始厌恶自己的暴食行为,并且为自己的肥胖而感到自卑,但又无法控制进食,挣扎自责。

抑郁症

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多恐慌梦,乏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人会感到强烈厌世,甚至有念头。病因一般以明显的精神创伤为诱因,如生活中的不幸遭遇、事业上的挫折、不受重用、人际关系不和等。抑郁症也与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为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

妄想症

如果一个人坚持的信念是错误的,甚至与社会现实及文化背景相抵触,还毫不动摇,他/她便是患了妄想症。病因分为生理和心理因素。在生理因素上,同一家族的人出现多疑、隐秘或嫉妒等性格特点的机会较高。头部受伤、酗酒甚至艾滋病都与妄想症的起病有关。有人猜测是颞叶或边缘区受损,或多巴胺能神经过份活跃之过。在心理因素上弗洛伊德强调欲力的过程,认为妄想是从恋期退化并固定在原始自恋期的结果。对的爱遭到禁止,继而投射成多疑及反叛。其他精神分析学者也强调恋、自恋及投射之说。Sullivan认为妄想可克服自卑和软弱,较受折磨的清醒令人舒服被害妄想症(persecutory type)— 坚信自己受到或伤害,病人往往会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备,还时常将相关的人纳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

妄想症分为: 嫉妒妄想症、情爱妄想症、躯体妄想症、自大妄想症等

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的神经症。强迫症表现主要是强迫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

狂指和折磨性对象,使之遭受痛苦和羞辱,在施虐活动中激起自己的性兴奋,得到性满足。性狂的行为包括打,咬,拧,压,针刺,鞭抽,绳捆等动作,从一方得到。性狂的强度可由幻想的施虐到严重的砍断对方手脚,更甚者会有谋杀。一般来说,性狂男性多于女性。

预防

预防为主是我国工作的方针。精神疾病的预防是指要尽可能的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条件,防止或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以及对本身、家庭、周围人员及社会的不利影响,病因未明者,在现阶段只能开展一般性预防工作。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纠正或改善自身性的缺陷,提高心理上应变能力,有利于康复和防止复发。

一般性预防

1.青年期心理卫生:青年期是心理状态成长、发展和波动的时期,是心理卫生保健的最关键时期。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采取诱导,劝解、说服及指导的,不可歧视或采用暴力行动。

2.中年期心理卫生:中年期是生理和心理状态较稳定阶段,但在夫妻关系、子女教育、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等问题上,思想和心理上往往出现矛盾和,中年也是易发生心身疾病的时期。因此也要加强中年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3.老年期心理卫生:随年龄的增长,躯体的衰老,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衰退,心理活动也逐步产生相应的改变,常出现孤独、寂寞、忧虑、沉默、多言、少动或怪癖等现象。老年性抑郁状态也是老年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4.学校的精神卫生:属于群体的精神卫生。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协调(如老师对学生训斥,讽刺、挖苦、刻薄等;同学之间的意见矛盾互相嫉妒,感情不睦)等均可影响心理反应。学校管理严,安排过紧、要求过高、学习负担过重,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影响身心健康,产生睡眠障碍,记忆减退、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消沉、焦虑、抑郁或紧张等神经症表现。也可出现其他精神障碍。

病因性预防

疾病的预防莫过于排除病因,精神病的病因是多方面因素的,主要归纳为:遗传因素、个性特征、易感因素、环境因素,目前精神疾病的病因预防就着重围绕这些方面展开。

1.遗传咨询。遗传因素在精神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是1%,父母中有一方患有精神病的,其子女罹患率是16%,父母双方有精神病的,其子女罹患率是40%.因此,避免近亲结婚、精神病发病期间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避免怀孕、夫妻双方患精神病的避免生育等,有利于减少该病的发生。

2.个性特征的锻炼。个体性格内向、孤僻、软弱是精神疾病的易感因素之一。性格形成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和谐的家庭生活,正确的教养方法,良好的周围环境对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尤为重要,家庭与学校配合,有利于养成他们诚实、坦白、坚强、勇敢、开朗的性格。树立自信心,通过个性锻炼形成自我和谐、自我强大、自我肯定的性格特征,良好地适应生活环境。

社会性预防

包括重视、社会人群关注、整个社会文化的认同。有专门的领导机构、专门的资金保障、专门的工作人员是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同时,需要社会的关爱、同情、理解。

名人变态史

在作家眼里,变态是个宠儿,所以的俄底普斯、抑郁的哈姆雷特、妄想症的堂基珂德,这些有心理疾病的人就占据着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学人物的苇子。在画家眼中,变态是种激情,所以会有像幼儿园大班小班小朋友那样成天画色块和线条的米罗,让女人在画面上支离破碎的毕加索,不管什么东西都朝丑方向画的八大山人,狂躁的梵高甚至把耳朵割下送给。

精神症出院后怎么恢复

我女儿十三岁患病,病了十二年,去年开始有了久违的笑容,那是我期待已久的,说起来孩子病情的恢复觉得像中了一样,有点不可信但又是真实的,所以我有此生无憾的感觉了。

和许多孩子出现问题的父母一样,孩子刚得病的头几年是崩溃无措的,有天塌地陷的感觉,但冷冰冰的医院和状态不正常导致失学在家的孩子告诉我,不是梦,孩子就是得了精神病。

我总结一下这些年走过的路和生活经验,觉得精神病患者的恢复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环境相对安静稳定。精神病人出院后,都相当不愿意去医院,哪怕是复诊,他们也没有安全感。我家孩子出院后,我们家就搬离了原来的县城,因为亲友们都知道孩子的情况,小区的邻居们也知道,原因是几次去精神专科医院都是绑着孩子去的,小区里人尽皆知。精神病人都十分敏感,我女儿年龄小,更要顾及心理感受,于是我们搬到空气相对好的小城市,期待生活重新开始。

第二:坚持服药。我家的孩子刚病头两年也是不配合吃药,说吃药就困还发胖,这点确实是事实。但六次住院让她记住了不吃药就还得封闭治疗。几次的住院经历让她知道了不吃药的后果,所以只有配合。并且我承诺孩子,身体胖了病情好了以后可以减肥,在家里减肥或者去机构都可以,让她减少对用药的顾虑。

第三:创造相对轻松温馨的氛围。精神病人感兴趣的事相当少,经常能听到孩子说活着真没意思,所以十多年来我几乎没有工作,陪着她去海边赶海,她十八岁以前陪她上网吧,用我的身份证上网,最多的时候一天陪同六个小时,我也几乎崩溃,但是没有办法,家里不敢装网线,怕她迷上电脑控制不住。

为了让孩子对生活有兴趣,报了美术班学习画画,还有烘焙,只要她感兴趣的,花钱又不是太多家里可以承受就去尝试。精神病患者率很高,每当孩子说活着没意思,家里就得重视。孩子得病这些年,出门旅行了很多次,我哪有心思,都是为了陪孩子出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崂山风景区、北京、鸟巢、万里长城、黄河风景区、南京玄武湖、哈尔滨太阳岛……这些地方都是陪孩子去的。

第四:谨遵医嘱。这些年的用药情况,我都是按照医生的方案做的,每次减药量,都是医生允许的。春秋两季是病情不稳定时期,有问题及时领教医生。

孩子去年好的,医生说巩固巩固再考虑减药,目前两片这个药量,已经坚持三年了。目前孩子和病之前没什么两样,但是我还是尊医嘱不敢擅自减量或停药。

精神病人还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学校上课学习吗

感谢邀请,我是精神科医生,肯定的告诉你,可以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上学,上课,甚至高考都可以,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自律,你的未来还是可期的,起码经过治疗后上学或者高考的患者还是有一些的。

精神障碍患者的转归

有些人可能会说精神障碍患者都是好了犯,犯了好,好好犯犯,没有以后,但作为医生我并不认可这句话,绝大部分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大多都是没有规范服药治疗,或是治疗不充分,缓解期自身准备不足。其实很多精神障碍疾病的缓解期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比如抑郁症,比如双相情感障碍,比如分离转换障碍。即使最严重的精神症,也是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症状的程度的。

比如我之前的一名精神症患者,读高二的时候发病,办理了休学来住院治疗,在缓解了所有的精神病性症状后,回家坚持服药,第二年复学,经过紧张的学习和复习,第四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双一流高校。虽然是令人谈之色变的严重精神障碍,但坚持服药的情况下,还能学习高中课程,能参加高考,能考上一所让别人羡慕的好大学。所以,如果疾病缓解的彻底,缓解期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当然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可以上课,可以学习。

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缓解期最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坚持遵医嘱服药,在我的病区,所有反复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中,有80%都是因为没有规律服药,或者私自减药,或者干脆停药。所以精神障碍患者缓解期最大的敌人就是不规律服药,只要坚持遵医嘱服药,一定会将复发的几率降低到最低的。

另外,作为患者,尤其是精神症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我的建议是要有足够的自己所患疾病的健康知识,知道自己的病是怎么回事,可能出现什么症状,当精神症状再次出现的时候不要完全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科有一句话:“学会带着症状去生活”,就是让缓解期的患者及时偶尔再次出现幻觉或者妄想,但因为自身有足够的辩证能力,可以识别幻觉或妄想,不听从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就可以做到“带着症状去生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精神患者不等于没有未来,只要你能坚持科学治疗,对自己的疾病由足够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就一定能够做自己的主人。

关于身边的精神症患者,你如何看待,怎么相处

感谢邀请,因为自己是精神科医生,接触的精神疾病患者较多,尤其是精神症,这是临床中就诊率最高的疾病,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和大家一样,很不理解病人日常行为,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开始对精神障碍病人有了更多的认识。

什么是精神症

这个疾病很多人听说过,但真正能够接触或者了解这个疾病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是听别人讲述这个病如何恐怖,如何危险等等;但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怪异行为,大家根本不知道原因,甚至很多人还带有嘲笑和歧视;其实这都是精神科知识没有广泛普及造成的,公众对这类疾病好似惊弓之鸟,谈之色变;同样是精神症,在国内和国外大众心理的接受程度完全不一样,而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也有着极大的差别;

精神症是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病人存在感知觉、思维形式及内容方面的改变,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导致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互不协调,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尤其是患病多年未系统治疗的病人,有严重的社会功能衰退,精神症也是致残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不但起病原因复杂,发病后的症状也比较顽固,临床表现多样,即使通过治疗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控制精神症状;很多病人可能长期带症状生活,但精神症如果不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会是症状明显加重,严重的患者受症状支配极易出现冲动、紊乱、自伤等行为;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健康以及周围人的安全。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精神症

患上精神症的确很不幸,但我们通过积极的治疗很多精神症的症状是可以得到控制或者缓解的,比如幻觉症状,有些病人在来院之前整天自言自语,言语内容杂乱,别人无法听清;还有些病人因为受到幻听的支配出现怪异的行为,这些表现很多病人自己也无法控制,但是通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或者物理治疗,这些症状往往缓解最明显;

精神症比较难于治疗的是阴性症状,比如很多病人发病后出现言语少,不与人交流,行为孤僻,生活懒散,与家人缺乏亲密感等等;还有思维内容的贫乏,意志缺乏等,这些症状在精神症中也比较普遍,但想要缓解却很困难。

对于精神症要有正确的认识,家属也好,患者也好,除了多了解精神症的知识以外,还应该对疾病有合理的预期;我们要知道那些症状恢复较好,那些症状需要看看适应,从而有针对性的观察病人,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怎么和病人相处

很多病人通过对症治疗之后都会归于家庭,可能需要家人的照顾来进行康复,作为医生我给大家一些建议;首先监督病人服药是最基本的工作,在出院的时候医生都会把比较适合患者的服药计划告诉家人,家属应该严格按照病人在医院的作息时间及服药时间,并且仔细观察病人的服药情况,避免出现漏服或者藏要行为;其次了解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也可以和经治医生沟通掌握病人发病时的突出表现,回家之后着重观察,如有发现波动及时送回医院;很多家人心疼患者,尽可能让病人在家接受治疗,其实如果病人有症状波动,越早回医院就诊越好,既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加重,又能避免增加治疗难度;多了解关于精神症的疾病康复宣传教育,在社区或者当地精防部门留下病人的详细资料,方便医疗服务机构掌握病人的患病情况,患者能够及时享受国家的政策待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帮助,感谢关注。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