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调整婚姻家庭中不利的心理因素,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
治疗流派有支持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采用综合治疗。
①急性治疗期控制急性期症状如兴奋、抑郁等。建议调整服药,服用来士普、德巴金和启维来平衡病人精神状态。也可以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疗程:一般6-8周;②巩固治疗期巩固急性期治疗效果,防止症状波动。
疗程:抑郁发作4-6月,躁狂发作2-3月,药物剂量一般维持原剂量不变。③维持治疗期防止复发,恢复社会功能。在仔细观察下逐渐减少非心境稳定剂剂量。
维持治疗应持续多久尚无定论,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个体化。
多次发作者,可在病情稳定达到既往发作2-3个循环的间歇期或维持治疗2-3年后,边观察边减少药物剂量,逐渐停药。在停药期间如有复发迹象,及时恢复原治疗方案,缓解后给予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期发病年龄早,有阳性家族史者应维持治疗。
躁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区别有什么 躁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是同一种疾病不同叫法,主要表现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 (1)精神运动性改变: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等。运动型迟缓或激越: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工作效率下降等或思维内容无调理等。 (2)生物学症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食欲下降、减退;精力缺失以及其他躯体不适,如非特异性疼痛、头痛或全身疼痛呕吐、心慌、出汗等。 (3)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和妄想、幻听、儿童主要表现为兴趣减退、退缩,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敌意、焦虑、精神运动性迟缓等。 2.躁狂发作: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等。 (1)情感高涨: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整日兴高采烈,笑逐颜开。 (2)思维奔逸:患者联想丰富,意念飘忽等。 (3)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患者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等。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自我评价过高,言语内容夸大,说话漫无边际等。 (5)睡眠需求减少:终日奔波,但无困倦感。 (6)其他症状:如食欲增加、亢进等。 3.混合发作:躁狂症状与抑郁症状同时出现。 4.其他症状:常见夸大、妄想、被害妄想以及关系妄想、幻觉等。 本内容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精神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常卫利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第一,精神症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思情意的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力障碍,但较多患者的工作、社交和生活功能的损害。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且多在 15~25 岁发病,男性发病的高峰期在 20~25 岁,女性在 25 岁左右。目前确切的病因仍然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遗传、负责信息传递的神经递质存在异常、胎儿时期脑部受到过伤害等有什么样的症状?常有感知、思维、会评论性幻听、内心被洞悉感、词语错构、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淡漠、行为被动等。第二,双向情感障碍是抑郁状态与躁狂状态交替出现的情感障碍。无破裂性思维,相反患者思维与情感一致:①抑郁状态时,患者心境恶劣,情感低落,严重者出现自罪妄想、贫困妄想,木僵,有倾向;②躁狂状态时,患者精力充沛,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兴奋不眠,话多,语速快,严重者出现夸大妄想。第三,精神症有“躁狂型”,其特征性症状依然是“破裂性思维”,这是与躁狂症的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