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好想提问都错了!第一类错误叫a错误,第二类叫β错误.下面从a和β错误的来源,a和β错误之间的关系,以及样本对a和β错误三个方面进行简单描述.(1)a错误的来源,如图片所示,a误差的概率在统计检验中可以人为的控制,也...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做“证实性偏差”,就是你一旦相信一个事实,就会下意识的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选择性的注意和收集信息,并且排斥那些和你观点相悖的现象,从而得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和。
刚开始了解心理学的朋友,都会遇到感觉、知觉这几个概念。
感觉好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这些我们经常听说,心理学上一般还有肤觉(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触压觉、温度觉、内部感觉(平衡感、内脏感如饥渴饱胀恶心)等。普通心理学教材上可以详细查到。
可以说,人无时不刻不在获得大量的感觉信息,望闻问切。这些信息进入大脑经过迅速的整合加工,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比如物体认识,红、圆、甜、脆等,大脑接收这些信息在通过经验记忆判断出苹果。在感知觉活动中人的内部信息加工机制不断复杂,有注意、记忆、思维等等。
我们尝试把这种信息的接收处理形成判断的过程理解为认知,那么认知偏差就是信息处理得出的结论和事实不相符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接收的信息不全面(盲人摸象)、可供对照的经验不全(以偏概全)等等,也有一些常见的错觉,就是我们的心理加工过程造成的,所谓眼见不一定为实;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庖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比如,
下图的横线是平行的
下图的红色竖线是等长的。
下图的黑色圆大小是一样的。
认知过程偏差现象很普遍,除了上面这种简单心理过程,还有复杂信息处理,比如说“所信者听也,而听尤不可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涉及面就更广呢。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可以帮我们理解思维推理不同、得出结论不同。一个小孩坚持物体近处热远处凉,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小孩坚持物体近处看着大,远处看着小,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你看,好像都说的有理,到底谁更接近事实呢?这就需要更多信息和复杂的认知过程来接近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