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对20世纪的行为研究和思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弗洛伊德引入了一个新概念,他把这个概念称为“潜意识”。潜意识是人类意识中的一种力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言行举止都不是无意识的。 失言、误解和错觉等现象都源于潜意识,因此它是人们常常不以为然的情绪和态度的储藏库。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通往与人类潜意识活动有关知识的康庄大道”,对梦的解析可以揭示更多的信息。弗洛伊德把思想分为3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它不仅是本能冲动的源泉,而且也是对原始需求立即得以满足提出的要求。 “自我”是有意识的,它是一种对自身的清醒感受,通过思想、行为和决策等表现出自己。“超我”是思想的一部分,能够判断对错。此外,它经常与思想的其他两个部分发生,尤其是本我。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严重的将会导致精神障碍。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些中的多数都源于早期的性冲动,因为社会总是对其打上了羞耻和偏见的烙印,因此经常会导致这些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弗洛伊德认为这种一味的逃避态度最终会演化成一种潜意识。 然而,如果在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上出现,那么这些行为和思想则常常是的或者是自我摧残的。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或者性冲动的重要性,而他的学生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则认为,除了性因素之外,其他因素也能够对行为产生刺激。荣格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他认为人可以分为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分别表现为主要通过自身来满足需要的人以及通过其他人来实现个人满足感的人。针对弗洛伊德关于思想的三分法,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原因在于他认为人们对潜在的知识宝库中的神话、符号和信仰进行共享,而且体现于人们的所有行为中。
作为心理学界较为年轻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两者的狭隘与偏激。他批判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批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精神分析是伤残心理学,因为精神分析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人本主义批评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理论只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行为受原始的性冲动所支配,行为主义理论的许多结论来自对简单动物行为的研究,这两种理论都没有把人看作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失掉了人的重要特性。人本主义者相信,人是独立存在的。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人。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
其一是人格的系统性特征。弗洛伊德始终把人看作是由不同层次、不同功能有机构成的系统,前期侧重于描述心理空间的深度,把人的心理活动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区域,并详述了它们的不同功能;后期侧重研究心理人格的系统尽管和动力性质,分别以本我、自我和超我代表心理活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并深入探讨三者的不同功能及其内在联系和发展关系。其二是人格的发展性特征。弗洛伊德吸收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把人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服从物理学和化学规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就是研究人的动态的心理能量系统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人格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既取决于人格内部能量发泄与反能量发泄的相互作用,也取决于人对现实环境和社会文明规范的适应、求同、移置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