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常识

抑郁症开车能缓解病症吗(抑郁症,总是烦躁不安,有轻生的想法,可以学车吗)

抑郁症,总是烦躁不安,有轻生的想法,可以学车吗

病情描述: 抑郁症,总是烦躁不安,有轻生的想法,可以学车吗

抑郁症有好处吗

这是我写的,五年后再回头看第一次抑郁,我仍旧感谢,虽然很痛。

14年是很严重的一年,15年算是走出当时的痛苦、无力、绝望的状态,逐步走向正常。这里说的正常,不是没有痛苦,没有,而是能够正常生活、社交和工作。

怎么走出来的呢?其实,认识我的人,知道我写过很多很多文章,可以看到一些经验。

就我自己个人来说,我还是觉得以下几点比较重要:

1)、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好。

信念很重要,当你觉得你可以改变的时候,你才会行动。其实,对于抑郁,可能各种方法都可以,但各种方法可能都不可以,区别在于行动力。有行动,有付出,才有收获,这个原则用到哪里都合适。所以,信念,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支撑你行动。

2)、建立正确的认知。

这里的认知可能跟大家心理学说的改变认知的认知不太一样,我觉得这里的认知可以说是事物原本的面目:不完美是正常的、痛苦是正常的、失败是正常的、挫折是正常的、不被人认可是正常的.....好的是正常的,不好的也是正常的。

人很大一部分痛苦来源于认为不好的都是不正常的,其实不是的,不好的是正常,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好的,你不是独特的。

3)、察觉自我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需要。

人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刺激,各种刺激可能会引发我们各种的情绪,带来的有快乐,有不快乐。很多时候好像我们每个人认为只有引发快乐情绪的东西才是好东西,引发不快乐情绪的东西才是不好的东西。

曾经我也跟大家一样,总是只能接受好的情绪,不能接受不好的情绪。然后慢慢地我学会了察觉了自己情绪,知道此刻自己是什么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我怎么去处理这个导致情绪的为什么?

比如,前几天工作上,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但实际上还是无法推动工作的进展,当时很沮丧。其实,察觉这种情绪背后,沮丧,是因为事情推不动;想要推动,是想要做出成绩;为什么想要做出成绩,一是觉得作为团队领导,需要带着团队走向更好,当然,第二还是希望获得更多其他的奖励(比如加薪、升职等等);而沮丧,是因为自己想要的不能实现。

知道自己情绪的根源,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应对情绪的根源。想带着团队创造更大的业绩,或者个人自己的利益,其实无可厚非,利益,每个人都需要。但是,想要做出成绩,并非想和做就行了,还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领导、公司战略等等。推不动,至少自己尝试了,不成功,说明方法不对,那再换个方法就好。沮丧的情绪是很正常的,推不动也是正常的,没有任何事情都会一帆风顺,缓一缓再处理,或者想想什么才是公司需要,什么才是老板需要的,等等......是去思考事情本身,而非去抱怨公司,抱怨领导。

一是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让自己情绪变得更糟糕;二是抱怨也会让你的衣食父母们很反感,领导们都希望给自己解决问题的人,而非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或者总是抱怨的人;三是抱怨是一种认知,通过不断重复会强化认知,会陷入恶性循环。只有冷静下来,才能专注问题本身,直至解决问题。

4)、不害怕犯错,不断去尝试,获得更多的生活的经验。

很多抑郁的朋友,其实都是完美型人格。完美型人格背后可能是害怕自己犯错,害怕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完美,害怕别人不再喜欢自己、关注自己。正因为这种完美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不敢去尝试,而其实,人的成长,都是通过不断付诸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成长。因为在实践当中,我们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获得成长。所以,当不敢去尝试,外面摆出一副很强势的态度,而实际上内心,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有多脆弱。

内心经历过很多才能越丰盈、自信。人,对未知都很恐惧,行动,让我们未知的越来越少,对越来越多的事情胸有成竹,所以自信。

而慢慢地,你也许会发现,随着我们未知的越来越少,我们到达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在新的层级上的未知的事情再次越来越多,再次实践,这个层级未知的也会越来越少,慢慢地又到了另外一个层级。

不断实践,不断将未知变成已知,已知的越来越多,内心越来越踏实、自信、丰盈,才无需对外强势,你担心的、恐惧的、脆弱的越来越少,才会不在意外界的变化,因为内心充实而自信。

因为你的实践,不仅仅你将更多的未知变成更多的已知,同时,你也学会了、熟悉了甚至可以说精通了将未知变成已知的方法,而在遇到新的事情后,不再焦虑,惶恐,而是对未知事物越来越有掌控感。

5)、设立自己的边界、底限。

曾经,我也和一些人一样,一直以赚钱为耻辱,以仅仅满足生存为耻辱,觉得工作一定要做出成绩,要如何如何备受关注,要如何实现人生的意义。而成就、备受关注、实现人生意义其实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所以往往会压力巨大,会痛苦。

直到去年遇到我的闺蜜,闺蜜英国名校留学海归硕士,某银行高级管理,她跟我说起她的领导某500强企业高管跟她说的“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为什么工作?生存!”。

然后,我才开始接受,其实,生存才是工作最基本的需求。

我们首先因为工作,养活我们自己,养活我们孩子,只不过因为收入高低变化,我们是否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首先,确实是生存: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基本的需求能满足我就好好工作下去。至于其他的,做出成绩,获得认可、关注,实现诗与远方等等,并不是说工作不可以满足,而是这不是别人给予的,它可以通过自己不断工作积累的,当然,也可以通过突然之间的升职、加薪获得的,但实际上想想,突然之间的突然,几率有多大?

昨天,也在跟朋友们说,工作或者商业合作,属于自己的利益要保障,但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有多少价值拿多少利益,而且有时候即使有了很多价值,但利益还不是马上能给予的。

所以,工作,最基本的需求保证生存满足了,就好好工作下去,其他的,升职、加薪都是不可控的,不能期待过高。

这里的不去期待,并不表示,我们认为升职、加薪无望而不去努力,而是说,我们做好自己的:努力工作,升职不升职也好,加薪不加薪也好,认可不认可也好,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但这些不影响我们去努力工作,一是努力工作也是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自信;二是努力工作,至少不会出现更差的结果,比如说失业;至于更好的结果,当是意外,没有也能接受,有则更好,但不要把有当必然。

升职、加薪、认可、关注等等其实都是我们内心的,越多,人越痛苦。相对的,少欲则少痛苦,无欲则刚。

也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关注过程,享受过程,而非结果。

6)、不再追求认可、关注。

其实,认可是个很奢侈的东西;但人类一直在追求。不仅仅是抑郁症患者,正常人也一样,所以,追求认可,并不是病,是人类的本性。

追求认可,使我们努力,让我们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过度追求认可,则很容易让我们不专注,也很容易因为别人的不认可,而沮丧、愤怒。

但仔细想想,我们自己平时很认可别人吗?也许观测自己的内心,有时候你会发现不屑、也会发现嫉妒、也会发现根本就不关注。在你做过的事情后,别人再做,你会不屑;在别人比你强的时候,你会嫉妒;在你很忙的时候,你根本就没关注。所以,换成别人来关注你,也是如此。

认可、关注也本身不可控。但是,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是可控的,也是必须要做的。

当你专注于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时候,别人认可也好,不认可也好,没有关注也好,这些并不能影响我们去做我们本该去做的事情。

这一年,我内观自己,内观自己的情绪,情绪背后的各种想法,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善意、自己的恶意,其实,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改变自己内在那个不好的自己,使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吧?这也许就是我们说的“止于至善”吧。

7)、完成自己遗憾的事,或者在心理学上叫“未完成的事”。

其实,我一直很爱我的父母,也渴望父母爱我们。

我也曾因为自己工作很忙,没有孝顺他们而内疚。每每听到孝顺两个字,我抗拒,因为我害怕面对自己内心的。

这次,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和父母在一起住了1个多月,我通过和父母的相处,交谈,解决我内心一直的遗憾,内心的也被解决了。没有遗憾,没有内疚,也没有。

当内心越来越宁静,其实,对外也就柔和很多,睡眠,饮食也会很好,也会因为身边的一些小事而时常感觉到幸福。

现在我16周岁了出现了很多抑郁症的症状,我该怎么办

这样症状持续有多长时间了,觉察一下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发什么事?有具体的事件导致的吗?例如,学习压力,还是跟同学关系问题?

把导致情绪的具体事件一一列出来,并列出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也可以征求其他人对事情看法,看看他们看法跟自己看法是否一样。换个角度看问题。

如果自己还是无法缓解情绪,可以跟父母沟通,带你上医院心理科看看。

你也不用对症状过于担心,心理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可以恢复过来的。


我朋友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因为想不开想要开车,喝了酒构成了醉驾,抑郁症醉驾会被拘役吗

执业认证

律师您好!有抑郁症的人开车造成公共安全罪会怎样判刑

首页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