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典型的心虚转移注意力的心理 ,一般来说 一个人的眼睛如果看向右上方就是在想象
lietome里面是说眼睛向左看则表示回忆,所说为事实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李伯曼发现,当大脑回忆真实存在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而如果去虚构一个画面,即说谎话时,眼球的运动恰恰相反,会先向上、再向右转动。所以,如果想知道一个人是否说谎,你可以问一些必须要回忆才能想起来的细节,然后,观察他的眼睛······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 李伯曼发现,当大脑回忆真实存在的事情时,眼睛会先向上、再向左转动。而如果去虚构一个画面,即说谎话时,眼球的运动恰恰相反,会先向上、再向右转动。所以,如果想知道一个人是否说谎,你可以问一些必须要回忆才能想起来的细节,然后,观察他的眼睛。
央视的《挑战不可能》曾经在某个春节档,排了一期节目:两个心理咨询师彼此通过对对方的观察,判断对方吃什么馅的饺子。引起一波人围观,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坚信可以通过对方的一举一动洞察对方的内心,有人坚称这是节目效果。而身边认识我的人,自从知道我是心理学毕业的,也会问我:“你学心理学的,你能不能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弄得我哭笑不得。
学心理学真的能洞察别人的想法吗?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和你说一说。
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范围涉及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领域发生关联,比如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等。
作为一门思维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合点形成的综合叉学科,心理学在尝试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的同时,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中的角色。同时,它与哲学、医学、神经科学、精神病学、生物学、宗教学等探讨个体身心的学科密切联系。
实际上,人类心理活动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很多人文、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休戚相关。
从心理现象产生的内容看,人是社会存在和自然现实的统一体;从心理现象产生的形式看,人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
心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那么,心理学主要研究些什么呢?
从研究对象上看,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即,人在实践活动中的感知觉、思维、记忆,对事物的态度与体验,调节自身行动的意志与动机,以及人的需要、价值观、信念等等。
既然,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那是不是就表示,心理学能够洞察人心呢?答案是未必。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微表情,指的是当人们通过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传递给对方时,在不同表情之间,或是在某个表情里,人的脸部会不自觉的泄露出其他信息,其持续时间大约1/25秒,虽然这个下意识的表情仅仅在一瞬间,但有时可能表达相反的意思,做表情的本人和观察者通常都觉察不到,而这些微表情,更能真实的体现人们真实的感受和动机。
例如,在一些本应是悲伤的场景下,有个人明显很希望表现出悲伤的表情,可是嘴角却抑制不住的往上翘,说明他内心不是真正的悲伤,反而可能因为正回想某些快乐的事而心不在焉,也可能他的内心其实幸灾乐祸。
(图片来自美国心理影视剧《Lie to me》)
美国学者Paul Ekman走访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描绘出了不同脸部肌肉动作和不同表情的对应关系,称之为面部行为代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缩写FACS)。这些微表情数据被美国应用到、司法系统和医学临床等领域。例如,一些训练有素的恐怖分子、间谍特务可能轻而易举的就通过测谎仪的检测,但是通过微表情,一般可以发现他们虚假表面下的真实表情。
然而,这并不一定准确。尽管微表情是从人类本能出发,不受思想控制,也无法掩饰,但并不是绝对的。同样是说完话后眼睛往左上方看,有的人可能是习惯性动作,有的人可能是在撒谎。同样是额头,没有整过容的(包括微整)在产生情绪的情况下,枕额肌会有轻微动,整过容的人却完全没有。那些能够瞬间捕捉和解读微表情的,通常是训练有素的或本身有天赋的,而这些人仅占10%。
人们为了社交方便,洞察人心,总结了人在某些心理状态下可能做出的动作,却不是十分绝对。例如,男人右肩微耸一下表示在说谎,然而对于嫌犯,这一点却不怎么验证;惊讶的表情超过一秒就可能是假惊讶,然而有些人却例外;揉鼻子就是掩饰,然而对于有些带鼻炎的人而言,这可真冤枉他们了……
这些经过心理学家观察测量得来的数据,却不是100%的准确,因为人的内心是复杂的,而心理学仅仅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实验,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推理和验证,并不能真正洞察人的心里在想什么。
如果你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这些问题对您或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