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婚恋心理 > 恋爱心理

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有抑郁症吗(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会发展成抑郁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否会发展成抑郁症

心理分析:您好。如果应激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缓解,是有可能由创伤后应激障碍成为抑郁症的。如果您对平时喜欢的事物都提不去兴趣,时常觉得容易劳累,有可能是抑郁症的症状。
      但是现在还不清楚您是否存在应激障碍,是否长期回避和车祸有关的事情,过度警觉或焦虑。心理指导: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会在事件发生后半年内出现,持续一个月以上如果是近期感到抑郁,不一定和车祸有关,建议寻找近期突发的事件,可能因为和之前有关所以激发了以前的情绪。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可用于自我暗示、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分析治疗等。心理治疗包括咨询心理医生、及时沟通、更多的社交活动、与朋友的心声交谈以及家庭护理。如果这些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就需要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或精神症药物。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DSM - 5关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注:以下诊断标准适用于成人、青少年和6岁以上的儿童。对于6岁及以下的儿童,需参阅“6岁及以下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

A、患者以下列一种(或多种)接触于真正的或者被威胁的死亡,严重创伤,或性暴力等创伤事件:a.直接经历创伤事件;b.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创伤事件;c.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创伤事件;d.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如,急救人员收集尸体残骸、警察反复接触儿童的细节)。

注:诊断标准ad不适用于通过电子媒体、电视、电影或图片的接触,除非这种接触与工作相关。

B、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存在以下1种(或多种)与创伤事件有关的重新体验症状:a.反复地、不自主地、和侵入性痛苦地回忆起这些创伤事件;(注:6岁以上的儿童,可能通过反复玩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主题或某方而内容来表达。)b.反复做内容和/或情景与创伤事件相关的痛苦的梦;(注:儿童可能做可怕的梦但不能辨认其内容。)c.出现分离反应(如,闪回),似乎创伤事件正在重现个体的感受或动作(这种反应可以连续出现,最极端的表现是对目前的环境完全丧失意识。(注:儿童可能在游戏中重演特定的创伤。)d.暴露于象征或类似创伤事件某方而的内在或外界迹象时,出现强烈而持久的心理痛苦;c.暴露于作为此创伤事件的象征或很相象的内心或外界迹象之时,出现显著的生理反应。

C、创伤事件后开始持续地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出现以下1种或两种情况:a.回避或努力回避有关创伤事件或与其高度相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受;b.回避或努力回避能够唤起有关创伤事件或与其高度相关的痛苦记忆、思想、或感觉的外部提示(人、地点、对话、活动、物体、情景)。

D、与创伤件有关的认知和心境方而的消极改变,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开始出现或加重,具有以下两种(或更多)情况:a.患者不能记起创伤件的某个重要方面(通常是由于分离性遗忘症,而不是诸如脑损伤、酒精、毒品等其他因素所致);b.对自己、他人或世界的持续性夸大的消极信念与预期(如“我很坏”、“没有人可以信任”、“世界是绝对危险的”、“我的整个神经系统永久地损坏了”);c.由于对创伤事件的起因或结果抱有持续性的认知歪曲,导致患者责怪自己或他人;d.持续的消极情绪状态(如,害怕、恐惧、愤怒、内疚、或羞愧);e.明显地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f.有脱离他人或觉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g.持续性地难以体验到积极情感(如,不能体验幸福、满足或爱的感受)。

E、与创伤事件有关的警觉性或反应性有显著的改变,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开始或加重,表现为下列2项(或更多)情况:a.激惹行为或易发怒(在很少或没有挑衅的情况下),典型表现为对他人或物体的言语或身体攻击;b.莽撞或自我伤害行为;c.高度警觉;d.过分的惊吓反应;e.难以集中注意;f.睡眠障碍(如,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睡眠不安)。

F、病期(诊断标准B、C、D、E)超过1个月。

G、此障碍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而的缺损。

H、此障碍并非由于某种物质(如,药物、酒精)所致的生理效应或者其他躯体情况。

伴分离症状:个体的症状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此外,作为对应激源的反应,个体经历了持续性或反复性的下列症状之一:①人格解体:持续地或反复地体验到自己的精神过程或躯体脱离感,似乎自己就是一个旁观者(如,感觉自己在梦中,感觉自我或身体的非现实感,或感觉时间过得非常慢);②现实解体:持续地或反复地体验到环境的不真实感(如,个体感觉周围的世界是虚幻的、梦幻般的、遥远的或扭曲的)。

注:使用这一亚型,其分离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如,与毒品有关的失忆、酒精中毒的行为)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情况(如,复杂的局限性癫病发作)。

妇女焦虑障碍特点

三甲 衢州市医院 精神科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