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婚恋心理 > 恋爱心理

大学生抑郁症情况调查(当下的部分大学生有焦虑和抑郁的现象,这是否与父母收入低以及担心自己将来就业收入有关)

当下的部分大学生有焦虑和抑郁的现象,这是否与父母收入低以及担心自己将来就业收入有关

大学生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我看到一项社会调查,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

某省会城市18所院校2610名大学生的调查,20. 3% 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焦虑等心理障碍。

总结无非是以下几点:

1,大学生的身份焦虑

在大学还没有扩招之前,整个社会给大学生贴上的标签,大多数是什么“天之骄子”、“社会精英”、“祖国建设的栋梁”等等。那时候,能够考上大学,对于个人,或者家庭,甚至所在的村子来说,都是极其重大的标志件。

因为考上大学,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对于家庭来说,意味着可以摆脱传统的农民阶层;对于村子来说,意味着文化底蕴又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张雪白的入学通知书,更是一幅通往更好生活,更高阶层的美好画面。

而如今,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呈现出井喷的趋势,大学生关于自己的身份定位,早已经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已经十分之清醒和现实,毕业之后,也只能去做一名“高级搬砖工”而已。

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一切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处于急速腾飞的阶段,那时候各个行业对于知识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达到了极高点,加上高考恢复没有多久,大学教育才刚刚起步,所以知识资本,在那个时代,是极其吃香的。

但这种知识资本的时代,到了今时今日,已经完全被稀释掉了,稀释掉的原因,是大学生的数量增多,大学教育俨然成为了平民教育;而知识资本带来的边际收益,远远不如金钱资本带来的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村的孩子,不想去上大学的原因。

当我的表哥考上大学,几乎整个村子都知道这件事情,而且村民对于这件事情,是极其乐观和开心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考上大学,就可以开始赚很多很多钱,而且还不用那么辛苦。

但现在这样的一种风气,已经没有了,村民认为大学生这种身份,已经完全失去了已有的光环,他们反而认为,读那么多书,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打工也不用那么辛苦,钱也不会太少,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去读大学呢?

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存在,现在我每次过年回家,看到农村的中小学,都是一幅衰败的景色。

那种一上大学,就可以成为人中龙凤的日子,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焦虑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时每刻都需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

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你需要和别人进行长时间相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你可能只是住在家里,不用面临宿舍纠纷,二来是因为你和你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复杂,你们完全是基于同样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

可一旦进入了大学,同样都是同班同学,同样都是同个宿舍的舍友,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却有着天差地别。

你可能喜欢早点睡觉,一到晚上的时候,就会很自觉的爬,而且不喜欢别人发生什么动静,但你的舍友,是一个夜猫子,不到凌晨3点,他是不会困的,因为他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难免会发生声响。

一天两天可以忍,但长达四年的相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熬得过去过去的。

遇到一些通情达理的舍友,彼此就一些差异沟通起来,也会很顺畅,最怕一些蛮不讲理的舍友,不但对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令人无奈的是,他还找尽各种时机跟你抬杠,最后弄得大家结下了梁子。

与舍友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如此错综复杂,相处起来如此烦人,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第一是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彼此很少会有共同的语言。虽然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彼此之间的不同,可以产生很多的话题,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的维系下去,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相似性的存在,我们古人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是大家都是独生子女,要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极其困难的。90后,尤其是95后的年轻人,崇尚的是张扬个性,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而集体的生活,过于追求个性带来的后果,就是彼此之间会产生。

之所以难以解决的原因,是因为想站在对方来进行考虑问题,需要耗费你过多的注意力资源,大脑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是一个能够偷懒就巴不得立刻偷懒的器官,因而,你会用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来解释这次发生的:

嗯,他们北方人就是这么蛮不讲理!对,他们南方人就是这样优柔寡断!

刚进入大学这座象牙塔的人,一般会对其包含的各种感情带有强烈的向往,但一旦接触到了之后,才发现所谓的友情、爱情,原来如此复杂,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个中的心情,应该很不好受吧。

3,大学生的消费主义焦虑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这样的一个段子:

年轻的白领,为了能和自己的其他同事一样,拥有一个最新款的爱马仕包包,硬是天天泡面加开水,经过几个月的魔鬼式省吃俭用之后,才给自己添置了包包,而她每天都拿着这个包包去搭乘地铁,每一次把包包放在安检传送带上,都莫名的心疼,最令她感到可恶的是,有人竟然问她这个包是在哪里买的,跟真的一模一样……

会消费,有能力消费是好事,但请不要被人了之后,以为只要和别人有同样的一款包包,用同样的一款化妆品,去一次国外旅行,就能和别人一样,实现阶层的跨越。

商家为了让你消费,使出的技俩,那可是杠杠的。

他们会跟你说,买最好的化妆品给自己,女人不爱惜自己,怎么对得起现在漂亮的脸蛋;他们会跟你说,现在买不起,没有关系,我们支持各种信用卡分期,反正分期不用手续费,不用白不用啊;他们会跟你说,别在最美好的年纪里,让自己的青春白白浪费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你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刷卡消费中,被无情的拔高,等你回过头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在消费主义的战车里,轰轰烈烈地往前狂奔。

别人的消费是建立在生产之上的,而你的消费,却是被人牵着鼻子,到处走。

大学生的评价体系极其单一,评价一个人,要么看你的绩点如何,要么就看你的外表和穿着,这种评价体系造就的后果,会让你舍弃成绩,而去追逐外表。

因为高绩点来得太困难,穿着和打扮,却可以在短时间内上手。

4,

我之前就在文章里面提到,人之所以会感到焦虑,是因为自己在乎的事情受到威胁之后,自己身体和心理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当你的身份、你的存在感、你的外表和衣着受到威胁时,你自然而然会感受到无边无际的焦虑情绪,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焦虑其实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如何和它进行相处。

1、接纳自己,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

之前什么“天之骄子”,什么“社会精英”,都是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而编造出来的名词,如果你现在还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的话,就只能说明,你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

想要让自己真正地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可以找个时间去你们城市的CBD逛一逛,看看高楼林立,看看到处川流不息的车流,看看地铁上黑压压的人群,这时候你可能就会明白,自己在时代的浪潮之中,可能连一只蝼蚁都算不上。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个时间,带着自己的简历去人才市场走一圈,尤其是要到大公司的摊位上逛一逛,看看自己的学校,自己的专业,自己的绩点和能力,在人才市场上,究竟能够卖个什么样的价钱。

相信我,当你的学校,你的专业,你的成绩和能力一般般时,你受到的伤害和暴击,可能会达到一万点以上。

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什么鬼的“天之骄子”,更不是什么“社会精英”,这样才能够缓解你内心不切实际的妄念。

2、接受友情只是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撮合

大学给人一种最大的幻觉,就是会让你放大爱情和友情的作用。

你和自己周围的朋友,只是在时间和空间偶然的撮合之下,才走到一起而已,你和他们毕业之后,终生很有可能连一次面都不会再见到。

只不过你现在的大学生活过于无聊和空虚,导致你经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上纲上线,而伤心欲绝,而焦虑不安。

等你过多几年回过头去看看时,你会发现,自己当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实是多么的幼稚。

接受这一点,可以让你更加专心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会被一些无所谓的感情所绑架。

3、生产比消费,远远要重要的多

在自己的能力,还没有上去之前,时刻管控好自己的,不要让它给绑架了。

在别人鼓励你买买买的时候,一定要下意识的好好想想,这是我想要的吗?还是因为在别人的利诱之下,自己无缘无故给自己加上的枷锁?

同时,你要知道,生产远远要比消费重要。

这里的生产,指的是你的学习能力、你的赚钱能力、你为别人带去价值的能力。

只有把自己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提升生产效率之中,你才会发现,自己之前因为消费主义产生的和焦虑,慢慢就会得到缓解。

希望对你们有用!

美国大学平均一学年32%的学生患有抑郁症,留学生的压力有哪些

这才是美国驻爱荷华州记者Sherman。

说到留学生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心理,包括:语言沟通、人文融入、学业压力等。语言上,虽然现在华人遍布全世界,但总归出门生活还是离不了英文,(除了生活纽约法拉盛等城外)又或者谁都会想结交几个说英文的朋友,互相交流下文化。很多学校在人口稀少的地方,和国内城市有着天壤之别,生活上的巨大落差,特别是社交的急剧下滑,导致心理不适。语言本身并不难攻克,难的是不同成长的背景、话题、玩笑的把控等。

其次,米叔认为最大的压力应该来自于学业。例如,在美国读书,特别是生物这样的专业,非常辛苦,专业性特别强。本科、研究生、读博都是面临着各种压力,前不久有新闻报道说国内一博士因学业不顺及和导师相处不好,了。但是国内读博通常还会有家人。在美国读博举目无亲,只能靠自己。

读本科也未必容易。语言总会是个大问题。另外还有文化。很多时候即使语言过关了,却也不知道该和美国人聊什么。这年头大学总是提倡group project。学生应该或多或少有过被歧视的经历吧。别人也未必就说你不好,但是能感受到别人不把你当回事,或者背地里给你很差的评价。

生活上的压力也会有,比如搬家、做饭、打工等。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般需要住校1-2年,但学校宿舍也会在每个暑假重新分配,因此搬家是特别正常不过的。刚来的留学生行李较少无所谓,但谁不想好好布置下自己的“狗窝”?米叔当年室友,全家帮忙搬着沙发、私人小冰箱、大地毯到宿舍,整理得有模有样。当时我还问他:“住两个学期又可能要换宿舍,不麻烦吗?”室友则说:“到时候家人会来帮忙,最重要是舒舒服服的。”而我当时为了方便搬家,桌上几本书、电脑、水杯有多简便多简便。(住在外面的学生另当别论)

最后米叔想说,压力到哪儿都是会有的,与生活磨合的同时,也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找到自己调整的方法很重要。

为什么有人说现在大学生抑郁症那么多

首先告诉大家,精神学和心理学本来就是伪科学

给大家看一个笑话,一种凭借填写表格来判断的疾病……精神疾病。是的,没有化学检验报告,超声波诊断报告,脑叶切片报告,x光检测报告,是的,只有表格,还有一种假设的化学平衡理论。详见国际非盈利公益组织cchr发布在网路上的资讯

为了谋财害命才弄的这个伪科学

为了谋财害命才弄的这个伪科学

为了谋财害命才弄的这个伪科学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