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暗示

心理学史上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心理实验)

心理学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心理实验

监狱角色模拟实验是心理学上一起比较著名的实验,此实验是由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发起的,实验开始前曾万众期待,但当实验开始的几天后,争议之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个实验太不人道。

呼声越来越高,实验不得不停止,虽然实验没有按照一开始制定的计划全部完成,甚至连计划一半时间都没有到,但实验结果已经很能说明人性的可怕,实验结果令人发人深省。

该实验被命名为监狱角色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周围环境因素对人内心的影响程度。

给被试者一个虚假的身份,他们多久可以完全进入角色,认为自己扮演的角色就是真实的自己,他们是否能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全新的自我认知,能否区分实验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津巴多教授找了21个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让他们体验真实的监狱生活,在整个实验中,被试者会随机扮演犯人和看守两种不同的角色。

实验预计时间是两周,实验目的是查看这21个被试者所产生的变化。

21个被试者将以扔硬币的决定自己扮演的身份。

抽签结束后,十个人将在实验中扮演犯人,剩下的十一个人将化身看守,实验正式开始,整个实验过程完全模拟真实的场景,包括犯人被捕。

第一天早上,犯人们将以自由的身份在街头被逮捕,他们将被抓住、然后戴上手铐,然后模拟真实的场景,被捕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反抗,可以说一些污言秽语,但说这些话的结果会怎么样由被试者自己承担,为了实验尽可能真实,被试者所有的行为都被允许。

接着他们被带入警局,询问、登记、备案……最后被带入监狱服刑。

实验地点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的地下室中,扮演看守的被试者会和真实的狱警一样身着制服,每人都配备口哨和警棍。

而犯人则比较凄惨,他们的服装道具只有一套囚衣,材料非常劣质,并被关在牢房里限制其自由。

还不到一天时间所有被试者就都进入了各自的角色,看守们不管以前是什么样的性格,很快他们都变得很粗鲁,他们辱骂犯人、大声呵斥,对犯人充满敌意,还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招数来惩罚和消遣犯人。

犯人们也同样进入了角色,他们开始试图讨好看守,让他们不要自己。

还有一些人则团结起来一起与看守对抗。

在实验中,所有程序完全照搬当地监狱的真实情况,看守们除了按照正规程序以外,还制定了很多新的规则,比如犯人在吃饭和熄灯后必须闭嘴,不准交头接耳,他们必须按时就餐,彼此之间不准喊名字只能称呼号码,称呼看守要喊长官,如果触犯了任何一条都要受到看守指定的惩罚。

在实验开始前,津巴多教授曾嘱咐过所有被试尽量进入自己的角色,同时要记住这只是一个实验,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场游戏,防止有人深陷自己的角色不可自拔。

可是实验开始后,所有人似乎都忘记了这其实是一场实验。

在看守们的眼中他们认为这些囚犯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们必须要为自己做出的事情受到惩罚, 尽管他们什么事也没做。

但如果犯人在监狱中违反纪律,他们将受到看守严厉的惩罚,看守有义务让每一个犯人都变得懂规矩,帮助他们改邪归正做一个好人。

在犯人眼中,他们认为看守都是心理变态的施虐狂,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折磨自己,尽管自己每天中规中矩还是会被看守们找到机会。

因此,在实验的第三天,犯人们团结一致组织了一场活动,目的是要看守们对待他们好一些。

结果在看守的辱骂声和警棍胁迫下,活动结束。

由于这场活动的发生,看守们也制定了更多的条款来约束这些不老实的犯人,有人甚至提出要好好整一整这些犯人,特别是那几个带头的应该让他们好好吃点苦头,直到他们发誓以后绝不敢再带头为止。

教授在观察实验数据的时候发现,这些被试者在实验中跟他们之前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的脑袋还是混乱,他们不再像在学校里那样一样思考问题,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折磨这群令他们讨厌的犯人。

而犯人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跟这些狂看守对抗。

其中有一个看守在实验开始之前是一个性格儒雅的和平主义者,从来不会主动发起争端,但是在实验进行到第五天时,他的性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开始盯着其中一个犯人,只要这个犯人稍微有些出格,他就会处罚这个犯人,而且不遗余力地处罚,只因为他看这个犯人不顺眼,他非常讨厌这个犯人。

这个和平主义者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囚犯编号XXX不喜欢喝罗宋汤,每次发给他的汤,他都不喝,我非常恼火只要看到他不喝汤,我就要强行逼着他喝下去,并且一点儿也不许剩,其他犯人即便剩下半碗我也不管,我只是盯着他一个人。他要是敢不喝我就强行灌进去,今天我把整碗汤泼在他的脸上,尽管我的心里有一些愧疚,但只要看到他不听话的样子我就非常生气,以至于控制不住我自己。”

到了第六天,由于实验的走向已经与一开始的预想越走越远,实验只能提前结束,以保护每一个被试者。

如果这个实验真的按一开始的设想开展两个星期,结果会是如何,所有人都不敢想象。

但是,实验进行到此处已经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些性格友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竟然变成易怒的施暴者,他们施虐的行为越来越频繁。

实验证明在某一个特定的环境内,那些人畜无害的年轻人会因为周围的环境和周边带来的压力让他们迅速发生转变,比如监狱环境让他们变得暴躁。

如果是十分忙碌的环境则会让人产生忧虑。

在压力下这些年轻人的性格会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地发生转变,说明人会在特殊的环境里发生改变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实验还没有撑到两周就被永久禁止了,因为有人看出了实验背后的东西,有关部门给出的说法是实验太不人道,实际上是他们不希望人们太过深刻地意识到人性,因为人性在深究下是极为可怕的东西,有人曾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可怕,唯一可怕的是人性。

人性可以因为太多东西发生改变,身边的人、事、环境、金钱、诱惑这些东西通通都可以改变人性。

津巴多教授为何会要做一个这样奇怪的实验呢?

他到底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实验的灵感又来自于哪里?

津巴多教授的灵感来源于一种鱼,一种位于太平洋里的一个叫做布拉特岛的小岛,附近海域所特有的一种鱼类,当地人称呼这种鱼为王鱼。

王鱼与其他鱼类不同的是它一生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有鳞王鱼,一种是无鳞王鱼,而更奇怪的是有没有鳞片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王鱼自己选择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选择自己是有鳞过一生,还是无鳞过一生。

小王鱼是没有鳞片的,一生都没有鳞片的王鱼总是躲在较安静的水域潜伏,除了猎食的时候它们一般都安静地待着。

但也有比较奔放的王鱼它会选择慢慢让自己全身长满“鳞片”,这是王鱼独有的一种本领,它能用皮肤分泌出一种特殊味道的分泌物,吸引水里小的水生物种靠近自己,当这些小的水生物种吸附到王鱼的身体上时,王鱼就会依靠皮肤将这些水生物种吸干,这些水生物种死后就会一直附着在王鱼的身体上,久而久之就成了王鱼身上的“鳞片”。

这并不是真正的鳞片,选择了用鳞片包裹自己的王鱼会比沉浸在安静水域的王鱼要大上四倍之多,即便足够奔放在它所在的水域内也很少会遇到捕食者。

有鳞王鱼将不用再躲躲藏藏,两种王鱼会用不同的过完自己的一生。

只不过有鳞王鱼进入老年之后,由于机体的退化,身上的“鳞片”将会慢慢脱落,失去了保护的王鱼会得到捕食者的眷顾,但它们大部分会选择、自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可能它们并不是有意为之。

它们已经适应了以前的样子(身份),突然之间的转变会让它们异常痛苦,它们无法适应这个全新的世界,会异常的烦躁,会在水中剧烈的挣扎。

这时候,王鱼便会出现自残的倾向,它们会用力撞向水里的岩石,然后慢慢死去,可以在它的身上清楚地看到鱼身上有很多伤口,眼睛也会因乱撞而瞎掉。

有鳞王鱼的晚年看起来很惨,有人会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平平淡淡过完一生比老来不幸要好多了,即使它曾经辉煌过。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如果有机会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句话?

其实王鱼跟我们人类很像,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有些人在经历过一些事后老老实实认命过完一生,饿不死也富不起来,就像是一只无鳞王鱼。

而有的人天生要强不愿认命,会不惜一切代价往上爬,明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还要不遗余力往上爬。

在历史上这种人很多,明明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要冒着被灭族的风险向上攀爬,古往今来这种人每个朝代都有,哪怕到了现代也是一样,有些人早就衣食无忧比大多数人都富裕,却还要去干那些贪赃枉法的事情。

有了一身鳞片式的铠甲时耀武扬威,等到“鳞片”脱落的时候再大呼后悔,是不是跟王鱼如出一辙?

文章的最后奉上一句话“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人性实验

神农尝百草,这个就不用说了,把自己当做试验品,尝遍了很多植物,最终确定那些有害那些是药材。

埃里克森的著名实验

在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做了一个著名的调查研究实验,这个实验就是他对柏林音乐学院学小提琴的学生进行长期跟踪调查。这些学生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开始每周练习2~3小时,然后慢慢加大训练量。而最优秀的学生,从学琴起直到20岁,花在练琴上的时间都在一万小时左右。

在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人是谁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