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孩子心理学自残(为什么现在的初中生经常有自残行为)

为什么现在的初中生经常有自残行为

首先,作为一个示范毕业生。并且刚刚在学校实习完,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现在的初中生和我们以前的初中生是完全不一样的的!!!!!

所以,不要用我们以前的想法来看现在的初中生。现在的初中生比我们以前是成熟了很多。记得初一的时候,我们还不懂恋爱,现在我读小学的弟弟都在想情人节要送什么东西,说起来都觉得悲哀。

初中生的自残行为实质上可分为以下因素:

第一:学习压力太大。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多大,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每个家长的至理名言。家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怪兽家长们可能丝毫不顾孩子的感受,甚至把孩子当成炫耀的工具。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学生跳楼率特别高,很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学业。

第二:心理有缺陷。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身边的周遭环境都在变化。初中生们心智并不成熟,有时候遇到某些事情,都还不懂得怎么去处理,所以就在心理上就很容易产生不同因素的变化,所以家长的关心和学校的适当辅导是必须的。

第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在很多的一些直播平台、网络游戏都十分暴力。初中生们的判断力并不高,他们有时候黑白不分,不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有时候会模仿游戏甚至社会人士,在他们看来那只是为了好玩,完全不会去想什么后果。

再次呼吁,学校和家庭应该多加配合,家校结合才是最实在的。要从内心真正去关心孩子和爱护孩子。

觉得好的可以点个赞,谢谢!

青少年自残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谢友邀,青少年自残,主要原因还是人生观比较单纯,经不起学习上的压力和来自父母各方面的苛刻要求,有些还是情慼上产生了问题。总之也是花样百出。这只是以我之见,当然友如有高见不访也说一下。谢了!

女儿同学有抑郁症还发割腕图片给她怎么办

不知道你女儿有多大,初中?还是高中?但现在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确实有明显的升高,甚至说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工作的重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远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自伤行为,因为消极悲观的情绪令其绝望,但又缺乏的勇气,所以很多孩子的自残实际上是一种宣泄和减压的行为,但自残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失控行为了,人如果失控了,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所以当务之急,联系你女儿同学的家长,将情况告诉她的家长,然后很肯定的告诉他不管怎么样也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去看一看,孩子是不是抑郁症,需不需要治疗,一定不要从非专业的角度去考虑,去决定,一定要听专业人士的意见,稍一不慎,可能就是一生的悔恨。

其实与其说割腕,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用小刀轻轻划开皮肤,这也是我接触到孩子们最多的自残,主要位置就是前臂内侧,不容易被家长发现。我曾经的一位刚上大学的女性患者,在大学被导员发现双侧前臂上有近40道深浅不一的划痕,她说这是从上初中一直到大学前用小刀偷偷划的,每次感觉自己忍不住了就划一刀,疼痛带走了自己的绝望。女孩父母离异,从比较小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生活,可疲于应付生计的妈妈竟然在漫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现女儿的自残行为。

所以,可能你女儿同学的家长也并不了解他们孩子的真实情况,没有发现他手腕上的伤,起码并不了解他们的孩子正处于有多危险的境地。

去年我的一名住院治疗的初中小患者对我说,她们班级像她一样问题的,她知道的还有3个人,其中一个同学的问题最严重,曾经有过未遂的经历。而我们的家长往往对这种情况很不理解,觉得孩子们也没有什么愁事,怎么会抑郁呢?但这是疾病啊,谁又能说得清自己会不会发病?当抑郁症状来临的时候,谁又有信心完全免疫抑郁的侵袭?

千万不要忽视孩子们的抑郁问题,对于任何人来说,抑郁症都是沉重的负担,甚至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排名中,抑郁症被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对人类造成巨大负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而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远远没有发育成熟,对于困难和负面情绪也缺乏抵抗的手段,所以在抑郁来临的时候并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也是我们的教育和整个社会欠缺的地方,不过随着国家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视程度,相信不久这样的现状将会真正改变。

如果真的确诊抑郁症,一定要去就医,一定要去接受系统的治疗,因为任何一个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的早晚和治疗的是否正确,有很大几率直接决定了患者今后的转归问题,如果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失去了救治的最佳时机,导致今后复发几率的进一步增加,那么痊愈的机会也就渐渐离孩子们远去。相信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看到。

正视孩子们的情绪变化,重视抑郁症,从我做起,改变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偏见,我们是参与者,同时也可能是受益者。

喜欢自残的女生都有什么心理

自残是一种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的行为。喜欢自残的女生可能有以下一些心理因素:

四岁多的小男孩,被批评时有点自残的苗头,该如何对待该问题呢

在回答这个之前……我还是想先讲个故事。

有位80后妈妈挺喜欢玩手机的,可以说是除了必须要用两只手完成的事情外,其他时候总会用另外一只手捧着手机。当然她也挺喜欢她女儿的,基本上自己出门必会带着自己的女儿,但若是问她在女儿跟手机之间选择其中一个,她的回答肯定是女儿,但是女儿跟手机都在身边的时候她看的肯定是她的手机。有时候她也会关心一下女儿,因为在她玩手机的时候她的闺女悄悄的移动到了电视前面,跟电视机形成了非常近距离接触,当她抬头看闺女的时候便会让女儿离远点,可是女儿根本说不听,当她重复第二遍的时候,女儿就会哭了,久而久之,妈妈也就放弃了对闺女“看电视不要离太近”的说教,专心忙于自己的“手机”事业中去了。

弹指一瞬间,女儿由开始的步履蹒跚到了飞快奔跑的6岁,有一次她在小区门口冲女儿拼命摆手,女儿明明盯着她的这个方向愣是没有认出来她,这个时候才发现坏事了,周末的时候她带女儿去医院检查,结果令她自己震惊~闺女近视竟然达到800度,要知道小女孩才6岁。

前些日子我见了这位妈妈,这位妈妈说“现在总有人说我当初不对啥的,可是现在说啥也没用了,孩子这样我也不想的啊”,听到这里其实蛮同情她的孩子的,因为活着还需要跟手机争宠,一不小心就被手机盖过去了……

提这个例子主要想说的是:第一,有问题现在解决,不要拖到“说什么也没用”的时候;第二,孩子小对很多事情都不懂,但是作为爸爸妈妈,肯定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第三,多给孩子点注意力,不要让孩子来跟手机争宠;第四,现在很多二胎问题主要发生在老大跟和谐相处上面,其实这个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爸妈,不要让孩子整天上演争宠戏码。

OK,讲了这么多,又该回到主题上面了。

四岁多的小男孩被批评的时候出现自残苗头,这个确实不是一个好现象,这个时候爸爸妈妈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首先,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因为4岁其实是幼儿模仿以及习得行为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很多动作、很多行为也许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因为自己看到了,所以自己就会学。爸爸妈妈的负面情绪以及类似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个必须从自身上找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次,需要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生活环境,除了爸爸妈妈外,其他跟孩子有接触的人有没有类似行为,为了孩子的成长,有的时候不妨学习一下孟母,给孩子选择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最后,审视一下孩子的成长环境,比如孩子看的电视、电影,有没有接触到类似的暴力游戏,这些都必须好好的筛选一下,因为如果不谨慎,后果很严重。

那么父母到底如何挽救这个小男孩呢?

找根源:把周围问题检查完毕后就该治标治本了。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试着多跟孩子交流一下,看看孩子是否受过其他恐惧什么的,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有时候他懂得比成人都多。

多谈心: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直接的骂他或者批评他,而是要试着跟他交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他把鱼缸打坏了,可以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再告诉他这么做鱼缸也是会疼的,小鱼也是会死的,说完之后,你再问问他下次还要不要这么做,这个时候关于鱼缸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完,当然也可以就此结束,但是最好的是再去买一个鱼缸以及小鱼,放在原来的位置,告诉孩子说以后要做小鱼的守护神,这个时候孩子就会燃起一种叫做责任感的东西。

多给孩子一些注意力:不要忽视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注意力,多带带孩子去玩,去看大海、看草原,都可以使人心胸开阔,而且眼界也会变得开阔,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

价值观引导:告诉孩子人最宝贵的就是身体,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地跟自己说放弃,因为没人可以代替你,当孩子打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制止,告诉孩子他疼爸妈也很难过,但是再难过也无法代替他的疼痛。

求助专家、心理医生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术业有专攻,当自己确实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一下专业领域的人员,这样才可以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

最后一句话:人生很不易,且行且珍惜!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