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精神科临床工作十多年的护士,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精神障碍的家庭干预它是将药物治疗、家庭教育、危机干预等手段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治疗。
家庭干预是以患者的家庭为医疗服务的对象,治疗工作的重点也集中在患者家庭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之上。家庭成员患有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同时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从而导致“病态家庭”现象。
家庭干预是患者出院康复的重中之重,也是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基石。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写的不好,请多指教,手打不易,谢谢关注!
【2018-01-09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谢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精神分类的药物治疗是一个过程,需要根据病情调整药物的剂量,当出现不良反应时还需要适时的调整用药。
精神症的药物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治疗三个连续的阶段。每个阶段的治疗都有不同的小目标,比如急性期的治疗目标就是尽快缓解精神症的主要症状,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激越兴奋、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减退,争取最佳预后,预防及防止伤害自身或危害他人的冲动行为发生。
急性期治疗有哪些具体治疗措施呢?对于不同疾病阶段治疗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先说说首发患者,这类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康复,应该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干预,早治疗,积极采用全病程治疗的概念,根据精神症状的特点及经济状况,尽可能选用疗效确切、症状作用谱广泛、不良反应轻、便于长期治疗、经济上能够负担的抗精神病药,积极进行家庭健康宣传,争取家属重视、配合患者的全程治疗。
对于复发患者,在开始治疗前需仔细了解患者过去的用药史和治疗经过,参考患者既往疗效最好的药物和有效剂量,在此基础上可适当提高药物的剂量和适当延长疗程,如果有效则继续治疗,如果治疗无效,则应该考虑换药或合并用药,复发患者的维持治疗应尽可能延长,同时进行家庭教育,宣传长期治疗的意义,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有效预防复发。
急性期治疗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吗?在治疗开始前要对病史、躯体、神经系统和精神检查,同时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了解患者的躯体状况,若患者为首次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所选药物的治疗反应还不确定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影响治疗,尽量选择单一药物治疗,除非两种单一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其他方法,还应避免频繁换药,抗精神病药的起效时间一般在2-4周,所以不应在短于4周时终止停药,除非患者出现了严重的、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时,还需要注意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家庭照料情况和当地的医疗条件选择治疗场所,包括住院、门诊、社区和家庭病床治疗,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危害社会安全和严重的、自伤行为时,应实施强制的住院治疗控制病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感谢邀请,我是精神科医生,肯定的告诉你,可以回到原本的生活中去,上学,上课,甚至高考都可以,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自律,你的未来还是可期的,起码经过治疗后上学或者高考的患者还是有一些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精神障碍患者都是好了犯,犯了好,好好犯犯,没有以后,但作为医生我并不认可这句话,绝大部分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大多都是没有规范服药治疗,或是治疗不充分,缓解期自身准备不足。其实很多精神障碍疾病的缓解期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比如抑郁症,比如双相情感障碍,比如分离转换障碍。即使最严重的精神症,也是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症状的程度的。
比如我之前的一名精神症患者,读高二的时候发病,办理了休学来住院治疗,在缓解了所有的精神病性症状后,回家坚持服药,第二年复学,经过紧张的学习和复习,第四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双一流高校。虽然是令人谈之色变的严重精神障碍,但坚持服药的情况下,还能学习高中课程,能参加高考,能考上一所让别人羡慕的好大学。所以,如果疾病缓解的彻底,缓解期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当然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可以上课,可以学习。
精神障碍患者的疾病缓解期最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坚持遵医嘱服药,在我的病区,所有反复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中,有80%都是因为没有规律服药,或者私自减药,或者干脆停药。所以精神障碍患者缓解期最大的敌人就是不规律服药,只要坚持遵医嘱服药,一定会将复发的几率降低到最低的。
另外,作为患者,尤其是精神症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我的建议是要有足够的自己所患疾病的健康知识,知道自己的病是怎么回事,可能出现什么症状,当精神症状再次出现的时候不要完全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科有一句话:“学会带着症状去生活”,就是让缓解期的患者及时偶尔再次出现幻觉或者妄想,但因为自身有足够的辩证能力,可以识别幻觉或妄想,不听从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就可以做到“带着症状去生活”。
精神症自愈的方法是什么?
作为专业医生,我给出的答案可能让大家感到失望。因为精神症自愈的可能简直太小了。
有学者精神症病人做大面积调查发现:病人最终转归有痊愈、轻度缺陷、明显缺陷和痴呆四种结局,其中比例各占1/4。但是,我们需要清除,这里的痊愈,很大一部分包含了经过治疗最终症状消失的病人。
一,从疾病性质来讲,可分为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
一般来讲,相比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预后往往不好。所谓阴性症状,指的是患者的病情以“孤僻、被动、懒散、淡漠、活动少、人际交往少”等为特征。
而我们一直所惧怕的吵闹、打人、胡言乱语,甚至有幻听、幻视等,应该被划分到阳性症状之中。其实临床上,这类病人的结局,反而较上述的阴性症状缓解的要好。
二,从发病的缓急来看
急性起病的较慢性的预后好。其中,急性发作病例之中,有一部分的确可能是间断性病程,那么间断性病程,从病程性质来说,就可能具有自愈的可能。
三,从病前性格来看,存在性格缺陷的病人,预后往往更差;
四,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例,相比之下,较没有遗传史的预后差;
五,除了上述,影响精神症预后的因素还有社会的支持、家庭背景、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职业、社会经济状况等等。
综上,精神症并没有自愈的特别的办法,即使是通过系统治疗,企图达到治愈的目的,也要看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治疗因素以及上文中提到的种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