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绝经前后需要注意紊乱、潮热、情绪变化等近期症状,以及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老年性痴呆、心血管病变等远期症状。
绝经过渡期可以从40岁开始,巢功能逐渐衰退,泡数目明显减少,最终由于巢内泡自然耗竭或剩余泡对垂体丧失反应,导致巢功能衰竭,永久性停止,称为绝经。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绝经年龄取决于遗传。
40岁前,由于巢内泡耗竭或医源性损伤发生巢功能衰竭,称为巢早衰。视病因不同,可以选择激素替代疗法或顺其自然,激素替代治疗有严格指征,有一定副作用,需要与妇科大夫商量。
紊乱。是绝经过渡期常见症状,由于稀发排或无排,表现为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及经量增多或减少。如果流血多,时间长,不是正常现象,要及时看妇科大夫处理。我们在临床上看过很多病人流血多到已经导致贫血才来看医生,太晚了。
潮热等血管舒缩症状。是雌激素降低的特征性症状。特点为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颈部和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犮热,随后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每日数次到十几次,甚至更多。潮热严重可影响工作、生活和睡眠,是需要性激素治疗的主要原因。
自经失调症状。常出现心悸、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自经失调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大,如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等。骂人的那句“你更年期啊”,说得就是这种情绪波动大的情况。
泌尿生殖道萎缩。出现干燥、困难,必要时应用润滑剂。除了性生活问题,还会出现反复和尿路感染。
骨质疏松。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快速丢失而出现骨质疏松,50岁以上妇女50%会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增强体育锻炼,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等有利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状况。
老年痴呆,也称阿尔茨默病。绝经后期妇女比老年男性患病风险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心血管病变。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较绝经前明显增加。防治上,作息有度,戒酒限酒,均衡饮食,适宜运动,保持健康生活。
其他:腹型肥胖和痛风在绝经后发病率升高。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五年之前吧,我也看过一个类似的病人,他在多家医院都看过,说是口腔溃疡,治疗了三个多月,基本没有起效。吃饭已经受影响了,不能吃硬的食物,像馒头,火烧,煎饼都不能吃,只能喝点稀的,比如面条,稀饭,粥等。
他也是熟人介绍来看病的,来了之后我怀疑是天疱疮。因为天疱疮这个病是可以侵犯口腔黏膜的,类似于口腔溃疡的改变,但是它是一种免疫性大疱病,当时就做了免疫荧光病理,病理结果支持天疱疮这个疾病。当时口服激素类药物治疗,两三周以后溃疡就没有了,总共治疗了两年多之后,再也没有复发过。
当然长在口腔的,还有一个病需要考虑,那就是白塞氏病,白塞氏病又叫口眼三联征,一般是口腔有溃疡,眼睛也有虹膜睫状体炎,也可能有溃疡,再就是也可以全身起毛囊炎。
所以如果口腔溃疡反复不愈的话,还是建议到皮肤科去看一看,排除皮肤科的这些疾病,然后再按口腔溃疡治疗,可能会事半功倍。
民间有高人,民间有秘方!讲述本人亲历的一件事情。
二零一二年六月突然腰部巨痛,浑身冷汗,夜里去医院急症,被初诊为肾结石发作。第二天经检查,左右两边结石分别为0.8,和1.2。因当时工作较忙,加上怕进医院,所以只要不发作就不想进医院,一五年退休后,连续两次夜间发病,两次住院,都是采取保守治疗,治表不治里,石头没有排出,第三次发作住院,采取体外碎石,但结果不理想,最后医院决定手术取石,我一听就害怕,表示先回家调养一下再说。回家后,一位老朋友来看我,谈到我肾结石三次住院未果的情况,他沉思了一下说,他们老家的一个大山里有个老农民,有一祖传秘方,专治结石,但老人常年在深山里,很难找到,而且所用的药材也是要在深山老林的悬崖峭壁,荒无人烟的地方才能找到。我半信半疑,也没当真。我这位朋友可是真的用心,他回去后,专门跑到山里,千方百计的打听,终于找到了这位老人,老人不识字,也听不懂普通话,年近八十身板很硬朗,我朋友送他两条很普通的当地香烟,并说明来意,老人二话不说,拿起砍刀就出门了,我朋友不放心也跟着他一起上山,整整一下,弄了小半蛇皮袋的树枝,他告诉我朋友,洗干静后,分五次,每天煮一大碗,必须煮半小时以上,一口气喝下,一星期后石头自然消失。我朋友托人把东西带给我,并告之方法,我当时觉得就凭这几根树枝能治好病吗?很是怀疑,但转念想想,死马当着活马医,喝了也不会有什么坏处,就按照说的方法喝了。过后,确实也没有再发作过,后来,我又因血糖高住院,医院给我做了全面的检查,做彩超时我突然想起肾结石不知怎么样了。于是,提醒大夫帮我仔细看一下,大夫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很坚决的告诉我,你没有肾结石!当时我真的不相信是真的!但事实摆在面前。我高兴的打给我朋友,请他帮我去感谢这位老农民,可是我朋友说,老人家在山里不好找,他在山里习惯了,不愿出山!
中医古方剂,历史悠久,有些“名方”历久弥新,目前仍广泛应用于临床,这里精选五个治疗心脏病的名方,管中窥豹,“一睹”古方剂的魅力。
一、炙甘草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历代医家应用本方后都有独到见解,评价如下。
补阴为主。清代柯琴指出“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代田宗汉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补血为主。清代医家唐容川认为炙甘草汤是“补血之大剂”。
气血双补。金代医家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阴阳并调。清代医家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扩建中之制,为阴阳并调之法”。
【药味及特色】
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9味药组成。
具有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功效。主治气虚血弱,症见脉结或代,心动悸,体羸气短,舌光色淡,少津。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淡白或淡红,脉结代或细为主症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能降低再灌注诱发的室性早搏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并能缩小再灌注后心肌梗塞的范围。能对抗实验性“阴虚”动物的心律失常,减慢心率,消除窦性心律不齐,降低室性早搏发生率,并能改善“阴虚”证候。还能抗缺氧。
二、瓜蒌薤白白酒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名家评价。《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薤白滑利通阳,瓜蒌润下通阴,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胸中阳也,而反痹,则阳不用矣。阳不用则气上下不相顺接,其津液必凝滞而为痰,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证见矣,脉紧沉迟为阳虚之验,故主以通阳”。
【药味及特色】
由瓜蒌实 、 薤白 、白酒 3味药组成。具有通阳散结,行气祛痰的功效。主治胸痹证。胸部闷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胸阳不振,痰阻气滞者。
现代药理研究:有扩张血管,抗缺氧,保护缺血心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脂质代谢和调整前列腺素及环核苷酸代谢平衡等作用。
三、苏合香丸
【来源及医家】
苏合香丸是著名的温通开窍药,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方为温开剂的代表方,既是治疗寒闭证的常用方,又是治疗心腹疼痛属气滞寒凝的有效方。
看医家对苏合香丸的评价,帮我们了解此方。
清代医家张璐《本经逢原》: “苏合香,聚诸香之气而成,能透诸窍脏,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凡山岚瘴湿之气,袭于经络,拘急弛缓不均者,非此不能除。”
清代医家洛《本草从新》: “今人滥用苏合丸,不知诸香走散真气,每见服之,轻病致重,重病致死,惟气体壮实者,庶可暂服一二丸,否则当深戒也。”
清代医家汪昂《本草备要》:“走窜,通窍开郁,辟一切不正之气。”
【药味及特色】
由白术、青木香、乌犀屑、香附子、朱砂、诃黎勒、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龙脑、苏合香、乳香15味药组成。具有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省人事,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或痰壅气阻,突然昏倒。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癔症性昏厥、流行性乙型脑炎、肝昏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属于寒闭与寒凝气滞者。是抢救煤气中毒和心肌梗塞、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近代药理研究:方中含挥发油成分,是表达辛味的重要物质基础,这些基础物质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强心,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心脏。
【新扩展方及特点】
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苏冰滴丸都是由古代名方苏合香丸精简而成,现在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1、冠心苏合丸
主要成分:苏合香,冰片,乳香(制),檀香,土木香
功效:理气,宽胸,止痛之功效
应用:用于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疼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2、麝香保心丸
主要成分: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
功效:芳香温通、益气强心
应用: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3、苏冰滴丸
主要成分:苏合香脂、冰片
功效:芳香开窍,通脉止痛
应用: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心肌梗塞,具有上述症状的,能迅速缓解症状。
四、血府逐瘀汤
【来源及医家】
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
《医林改错》:“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日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清代医家 唐宗海《血证论》:“王清任著《医林改错》,论多粗舛,惟治瘀血最长。所立三方,乃治瘀血活套方也。一书中惟此汤歌诀‘血化下行不作痨’句颇有见识。凡痨所由成,多是瘀血为害,吾于血症诸门,言之纂祥,并采此语为印证”。
【药味及特色】
由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麸炒)、桔梗、柴胡、甘草11味药组成。
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主治胸中血瘀。症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唇暗或两目暗黑,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渐热,舌质暗红,舌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现代药理研究: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缺血器官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损伤,抗缺氧。
五、朱砂安神丸
【来源及医家】
元代李杲《医学发明》
【药味及特色】
由朱砂、黄连、地黄、当归、甘草5味药组成。
具有养血益气,镇惊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心血不足引起的心烦体倦,怔忡健忘,少眠多梦,心神不安等。
【名方新应用】
临床常用于神经衰弱、精神症、抑郁症、癫痫、心肌炎、心脏期前收缩等证属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有催眠、抗惊厥、抗心律失常、解热、镇痛等作用。 抗心律失常,能明显缩短其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减少其异常搏动次数。
请您阅后给我留下意见和建议,不胜感激!
我是一名中医高级讲师,你我在文章中“遇见”,期待下一次重逢。
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有什么区别?
想区别血府逐瘀丸和柴胡舒肝丸并不难!大家跟着笔者的思路走。
血府逐瘀丸中“血府”是什么?中医上讲,“脉为血之府”。“血府逐瘀”意味着祛除脉道中的 淤血。
柴胡舒肝丸中“柴胡”本身就有疏肝的功能,另外,为什么要疏肝呢?肯定是肝郁了呗!而肝又有调畅气机的功能,肝郁必然会伴有气滞。因此,柴胡舒肝丸是能疏肝理气的丸药。
炒桃仁 红花(君药)、川芎 赤芍 牛膝(臣药)、地黄 当归 桔梗 麸炒枳壳 柴胡(佐药)、甘草(使药)。
桃仁有苦味泄降、甘润多脂的特点,是活血祛瘀的要药,并且活血力强,甚至有“破血”之功;红花有辛散温通的特点,能活血而通畅经络并散瘀止痛。两者不分伯仲,在整药显“君主之威”;川芎与赤芍也都助君药活血祛瘀,因此两者并驾齐驱在整药效臣药之力;牛膝也能逐淤血、通经脉,并在整药中肩负着臣药的另一使命——引血下行。
当归能补血活血而加强君臣之药的治疗作用,显然担当了佐助药的角色;生地黄能清热养阴生津从而减缓君臣药活血的烈性,担当了佐制药的角色;桔梗质轻上浮,专走肺经,善于开宣肺气同时载药上行;枳壳微寒苦泄,理气宽中,行滞消胀,呈沉降趋向,两者一升一降为君臣之药开辟气的通道,顺理成章也是佐助药;柴胡轻清升散,既疏肝解郁又升举阳气,依然并肩桔梗而为佐助药;甘草是调和药性的使药。
1.由于祛淤药均易耗伤正气,所以不可久服,而应中病即止。
2.由于活血药易动血伤胎,所以孕妇以及量多者忌用。
柴胡、薄荷疏肝;酒白芍柔肝;麸炒枳壳、醋香附、陈皮、炒青皮、乌药、木香理气;姜半夏降逆止呕;紫苏行气宽中;炒槟郎消积行气利水;醋三棱、醋莪术活血祛瘀;炒山楂、炒六神曲消食;防风胜湿止痛;豆蔻、姜厚朴芳香化湿;黄芩清热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当归润肠通便;酒大黄泻下攻积;甘草补气。
我们放眼一望,这些成分的队伍好“壮观”!同时,或许大家会觉得有点凌乱!没关系,下面,我们从分析病因病机开始寻找其配伍规律。
通常,情志不舒或饮食劳倦而引起的肝胃不和,不但削弱了胃的消化能力而导致饮食完谷不化。也牵连了脾,使脾运化精微与水液的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内停。水湿与食积堵塞气道,从而产生气滞;另外,肝郁又是形成气滞的另一原因。因此,方中配以山楂、神曲来消食化积;茯苓、防风、豆蔻、厚朴、黄芩来“治水湿”;当归来润肠;大黄来助力药物泻掉浊物与水湿。并且,柴胡、薄荷、白芍起疏肝与柔肝作用,从而使其功能得以恢复。
柴胡舒肝丸注意事项:
1.孕妇及量多者忌服,因为有行气活血成分,会导致流产以及增加经血量。
2.身体虚弱者不宜服用此药;并且此药不宜久服。因为理气药久服易克伐正气,所以需中病即止。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健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