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成长之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谓是“一路反抗,一路升华”。
01
马斯洛的故事
马斯洛出生于美国纽约,童年经历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惨!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大写的惨!!!
马斯洛老爸娶的是自家表妹,近亲结婚,繁殖能力还超强,一口气生了七个孩子,马斯洛是老大。
老爸花心、酗酒,对孩子异常严厉,还动不动就玩消失。老妈性格淡漠甚至有些冷血,有一次,小马斯洛带了两只小猫回家,被老妈给活活打死了。
不仅如此,老妈还很偏心,对弟弟们很好,对小马斯洛却又打又骂。
成年之后的马斯洛曾用“不称职”、“恐怖的怪物”等字眼形容自己的老妈,可见幼年的心理阴影之深。
小马斯洛身材瘦小,但却长了一个大鼻子,老爸老妈经常取笑他弱不禁风的身材和极不协调的大鼻子。
17岁的时候,马斯洛认定“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像自己这样丑陋”,是一个敏感、自卑的孩子。
在学校里,因为犹太人的身份,小马斯洛也不是很受老师和同学的待见,只能把读书和学习作为自己的“避难所”。
马斯洛智商很高,据说IQ值高达192,学业上非常优异。
马斯洛原本遵从父母的意见,进入大学学习法律,但发现自己对法律毫无热情,于是三个周之后转学到了康奈尔大学学习心理学。
此时,康奈尔大的心理学“扛把子”正是构造主义开创人铁钦纳(不记得铁钦纳的,请点击心理学的历史流派: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复习),马斯洛不认同构造主义的观点,还嫌弃铁钦纳老师讲课极其枯燥和无聊,又转学走了。
后来,马斯洛到了威斯康星大学,在那里先后获得了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在威斯康星大学,他听过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的课,并对韦老师充满敬畏之情,将其视作完美人性的典范(不记得韦特海默的,请点击心理学的历史流派:格式塔心理学复习)。
韦老师和其他卓越人士的存在,也引发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关注,开始思考心理健康且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有着什么样的心理特征。
起初,马斯洛是一个热切的华生式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可以采用科学方法可以解答人类身上的所有问题,同时,他也认同、吸收了精神分析和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观点。
毕业之后,马斯洛进入了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学院工作,这段期间,马斯洛活得非常快乐、充实,他风趣、热情的教学风格备受赞誉,还有一些学生喜欢找他做心理咨询。
这些经历让马斯洛开始逐渐舍弃了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因为他慢慢发觉,与研究人的外在行为相比,人的内在需要更值得挖掘。例如,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先天倾向,追求自我价值和潜能的最大化。
马斯洛开始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很快遭到了行为主义的排斥和打压,身边的同事孤立他,甚至主流杂志都拒绝发表他的论文。
但马斯洛没有气馁,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相继发表了几本重要的著作,继续阐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并逐渐被心理学界所接受和认同,而他本人也被视作了人本主义的精神之父,一个反主流文化运动的英雄。
马斯洛
02
罗杰斯的故事
罗杰斯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郊区,老爸老妈都是极其严格刻板的徒,固守着所谓的教宗教义,不喜欢表露情感,不喜欢和邻居有过多交往,从小到大,对罗杰斯的一言一行都充满着约束和钳制。
小罗杰斯的童年时代也很孤独,老爸老妈还对哥哥更加宠爱,所以他也只能和小马斯洛一样,选择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
19岁的时候,罗杰斯考上了威斯康星大学(大约十年之后,一个叫马斯洛的同学也转学进入这所学校,这所位于威斯康星州的名校见证了两位人本主义大师的成长),在大学里,随着和同学交往的增多,马斯洛才一点点改掉了自己原本孤僻的性格,也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起初,罗杰斯对农业更感兴趣,但在22岁的时候,他被学校派到北京学习了六个月。
这次之行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他参加了一次教会活动,触动了他对宗教的深层思考,并跳出了老爸老妈那狭隘的宗教观。
他开始觉得,人应该通过对生活事件的理解指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依赖他人的观点,同时他也相信,人有一种自我完善的本能。这些理念,日后都成为了他倡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石。
后来,罗杰斯转学到哥伦毕业大学攻读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开始从事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工作,9年之后,他进入大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和心理咨询生涯。
在这样的工作基础之上,罗杰斯创建了一种影响至深的心理咨询流派——“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
他反对指导性过强的方法,主张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倡导的代表性理念有:
真诚:真实与诚恳,一种没有伪装、表里如一的态度。
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让对方觉察到自我的价值。
共情:一种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设想一下,你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一个咨询师,对方怀着一种真诚、温暖的态度,倾听你的烦恼,认同你的感受,给了你无条件的关注和接纳,还引导着你排除障碍,追求自我实现……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像极了那句广告语,暖暖的,很贴心。
罗杰斯
03
人本主义的观点
与弗洛伊德不同,他的理论观点来自于深受心理疾病折磨、生活极不快乐的一群病人,而马斯洛和罗杰斯的来访者却主要是年轻、聪明、富有朝气和追求更高目标的大学生。
工作对象的不同也直接决定了理论方向的差异,人本主义倡导的理念包括:
(1)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不是受无意识支配的“动物”,也不是完全受环境塑造的被动的人。
(2)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3)人有巨大的潜能和存在的价值。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铿将有力的观点相当于“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左手扇向精神分析,谁说人是被无意识支配的,人明明可以追求自己的目标,实现存在的价值!
右手扇向行为主义,谁说人是被环境决定的,人明明可以拥有自由意志,决定前进的方向!
并且,马斯洛和罗杰斯的历程,可谓是人本主义式成长的典范。
两个人的童年经历都有些悲惨,家庭氛围淡漠,亲子关系糟糕,还缺乏同伴支持。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痛苦不堪的早期经历可能在潜意识中埋下了的种子,日后搞不好会演变成神经症。按照华生的观点,两人自小接受的环境刺激都极为消极和恶劣,心理发展势必也令人堪忧。
可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很多时候,并不是家庭出身和周遭环境就此决定了人的命运,千万不能忽视了自由意志和主观能动的力量。
虽然人本主义的缺点是概念有些主观、方法不够精确,但毫无疑问,人本主义对人性的理解,传达出了一种新的人生哲学。
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有着一种不能低估的自我发展潜力,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在困境之中依然奋发向前,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1、B.F.Skinner:斯金纳(1904-1990),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2、Jean Piaget: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盟。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3、Sigmund Freud:S.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4、Albert Bandura:班都拉(1925-),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5、Leon Festinger:费斯汀格(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他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有很大影响。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6、Carl R.Rogers: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7、Stanley Schachter:斯坎特(1922-1997),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上瘾和情绪。他认为人类的情绪体验是人的生理状态和对这一状态的认知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8、Neal E.Miller:N.米勒(1909-2002),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反馈学说的创始人。1958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1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
9、Edward Thorndike: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0、A.H.Maslow: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主要贡献:1、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人本主义心理学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重要的人学,它在使心理学走上研究人或人性的科学道路上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布根塔尔指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的"一场重大的突破",也是"人关于自身知识的一个新纪元"。它在人类状况方面会发生的变化,将同我们在过去那个世纪已看到的物理学方面的变化同样深刻。
2、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把性化、非人格化和无个性化的倾向,阐明了动机的巨大作用和层次理论,突出了人的高级需要所具有的更大的价值。
3、提出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式统合的新构想。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中的方的僵化、二歧式思维和实验主义,提出将实验-客观范式(experimental-objective paradigm)和经验-主观范式(esperimental-subjective paradigm)统合起来的新构想,突出了开放研究、整体分析和多学科式跨学科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
主要理论:1、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
2、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
Rogers的在人本主义的治疗别重视治疗师必须要有三个成分:真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
意义:1、相信儿童的潜能--自然人性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基于自然的人性论,认为有机体均有一定的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来发展自我潜能;强调人的基本需要均由人的潜能决定,人性是善的或中性的,每个人生来就是"佛",带有"佛性",恶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是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2、注重儿童的需要--实现"各自"的自我:马斯洛根据动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经典的需要层次理论,即自下而上的生理、安全、归属感和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一般模式。
3、儿童共同成长--知情统一的教学观:罗杰斯(1963)认为,生活是一个使个体不断成长并达到完美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实现倾向的,指向于个体的成长、自主、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环境(包括教育的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主要体现为:
1、理论体系不够严谨,缺乏对基本观点的明确目标和充分论证,一些概念也描述得很模糊。
2、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忽视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和制约。
3、人格问题研究方法有其积极意义,但作为一种方体系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排除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和分析方法不足以说明人的精神生活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