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疾病

1心理学对人性的看法(人性是什么)

人性是什么

传统文化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老子讲,道法自然。在这里很显然地指出,人们要修心行的目的,就是要率性使之符合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讲心的体性,王阳明先生在他的心学里讲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用。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所谓人之初,或者说人的体性,是无善也无恶的,也可以说无恶就是善。而人们的思想意识心只是心体的用,在社会的影响下它他会表现出或善或恶,因此说,社会对人的思想导向和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学解释,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在意别人对

在意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都是好人

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有这样困扰的人通常都是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们善良、在意别人的感受、内心敏感、感情丰富。然而,他们也很难建立真正和谐深入的人际关系。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在沟通中顾虑太多,显得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很怕做错说错,于是干脆不做不说;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所以惧怕太过于靠近另一个人,错失了许多机会。

为什么有那么在意别人看法的人呢?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样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背后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和我们内在的自我价值感有关。自我价值感是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自身的价值。过于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常常是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上。别人说我好我就是有价值的,如果别人说我不好我就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价值感,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所以对这些人来说,被别人说不好就等于抹杀他生存的意义。别人的评价变成了生死攸关的事儿,当然会非常的在意。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呢?

这主要跟儿时的经验相关,特别是父母对待我们的态度。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儿童在发展早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后逐渐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得到外在的和内在的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反馈,才形成并发展起自我价值感。因此,自我价值感是在个体与周围人及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后天产生并逐渐建立发展起来的。著名心理学专家HaleS等认为,由于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最频繁和最密切的社会基本单位,儿童的内在自我价值感主要是通过父母及其他亲密的家庭成员之间密切的、频繁的、广泛的互动而形成的。而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很少获得过父母“无条件的爱”,即“无论我做得好还是不好,父母都是爱我的”。在很多人小时候,就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和自己的外在表现息息相关的,比如:“如果我考了第一名,那么我就是个好孩子,我的父母就会爱我;如果我考砸了,那么我就是个坏孩子,我的父母就不再爱我了。”因此,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我们一直都陷入在好孩子和坏孩子的评价中,我们一直被这样外在的评价束缚着。虽然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建立内在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儿时的习惯被沿用至今,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且更为可怕的是,成人的世界更为复杂,很多时候事情是没有评价标准的,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下一个行为会得到怎样的评价,这种失控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恐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莫名烦躁恐惧的部分原因。

那么这种状况有办法改善吗?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都曾经历过从“在乎别人看法”到“不那么在乎别人看法”的转变,当然,这个过程也不会一蹴而就,是需要一点一点来改善的。

第一步,看到自己;

许多人内在的情绪和感受是从来没有被看见过的,包括他们自己。所以第一步我们首先要学习自己看见自己。这个步骤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情绪来临时,什么也不做,只是深呼吸,安静下来,然后试着去分辨自己的情绪分辨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刚才的情绪是什么?烦躁?自卑?愤怒?”。

第二步,认识自己;

当我们可以分辨得出内在的情绪和声音时,就可以继续深入下去和自己对话。“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我希望得到什么?”“为什么我希望得到这个?”“为什么我需要他的肯定?”总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多问自己现在追求的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我们就可以更加看清自己。当对自己有了可观的认识后,我们面对别人的评价时就不会那么的盲目那么的激动。

第三步,接纳自己。

简单来说,我们认识自己后,会发现自己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我们陷入在自己的缺点里不能自拔,那么就变成了自卑,不利于后续个人的成长发展。关于自我接纳也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详细来分享。

最后,用林语堂先生的一句话来结尾: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祝愿我们早日活出心中的自己!

你所认为的人性是什么

孔子二千多年想到人之本性说了这么一句名垂青史的话: 食色性也。人性是一切人类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人性即如一棵大树的根,其它的人的思维、劳作都是大树的枝干树叶。人要生存必须有能量供给,所以吃饭时胃肠口舌舒适愉悦。人种要繁衍,所以性活动带来各种感官乐趣。

在本能人性的存在前提下,人又形成次人性,比如求真、善、美,诚实、勇敢、理性、智慧以及伪、假、丑、恶、嫉妒、贪婪、虚荣、无耻等,次人性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心理活动形成的,所以次极人性即如树干要修剪,通过教育、法律、道德修正人身。

人的本质属性则不但要受到保护,而且必须尊重,这是天道。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没人性,心理变态

还是个别吧,主要跟家族教养有关,一代学一代,大人家长做的事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人当着小孩的面不注意影响,发泄个人的私欲,


所谓温饱思!物质条件满足了,精神条件就会缺失。我们能做的就是善待孩子,远离变态!

为什么多数人总是会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

谢谢邀请,人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当人独处时,可以随意随心随性,别人看不到,也不会影响到别人,不必在乎在意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也就是可以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

但人不可能一直独处,他要生存,就必须融入社会,与社会和谐共处,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共处,就要遵守社会的公共道德,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行为规范。

这就是人必须在乎他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的根本原因。在和别人相处时,如果还是独立地以我为中心,必然伤及周围的人,就会产生摩擦,互不能忍,就会被孤立,寸步难行,难以立足社会,难以生存。

所以,人的独立,是相对的,只有顾及别人的感受和看法,相互尊重,相互依存,才能既保持独立,又能和社会和谐共生。

这是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抑郁症 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