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精神病人还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学校上课学习吗?该注意些什么?
很多家属都关心这样的问题,患病后首先考虑结局,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至少眼下,我们应该先治疗,因为对于精神疾病来说,有太多的不确定的预知性,每一例个体也不一样,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对治疗的敏感度来分析。
广义的精神疾病包括器质性精神疾病、精神症、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等;
狭义的精神疾病,可能只是指精神症。不可否认,精神症的预后并没有那么乐观,大概有80%的精神症个体会随着病程的迁延出现社会适应不良。这里所说的社会适应包括患者的人际关系、学习能力、以及生活照料能力。
精神症患病后,个体的学业进展、维持以及就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很多患者最终因为意志减退而停止原来的职业(包括学生)。在这之中会有一些个体,能够完成学业或继续工作,但总体的学习效率,以及工作能力会因患病而大打折扣。还有一个不太乐观的信息就是,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越早,往往提示预后越差。
对比之下,像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躁狂症)、神经症等,经过良好的治疗,大部分能够回顾社会,但同时也要做好复发的准备。
而对于文章中我提及到的人格障碍,恐怕就不会有那么乐观了,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会出现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最终以多种可能,终止了自己的职业经历。
能够影响精神疾病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及时、准确的治疗。
有效的治疗能够延缓疾病的发展速度,减轻其社会功能受损的程度。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即便是精神症,也有接近20%的个体最终预后良好。那么这20%是否值得我们去努力?我想大多数的家庭都不愿意属于剩下的80%
既然提到了治疗,就不得不提到专业性。精神疾病的种类很多,对于每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很多落后的偏远地区喜欢将该病归类为“神学”,这样一方面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还可能因此给予患者不良暗示,为疾病的治疗增添新的难度。
调查:
诚邀回答这个问题。我刚为人父,正在学习育儿知识。我也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说实话,十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思想思维都有他独到的一面,就比如玩手机。现在都是信息高速时代,电子产品,手机基本上人人都有,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衍生了新的问题,孩子玩手机过于着迷,耽误学习。作为家长,不能以打骂来让他改正,这样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要跟他讲道理,这个年龄是以学习为主,多读书,以后才能有好的工作,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或者给他报兴趣班,或者让他做比较有益的活动,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手机可以玩,要适度,不能沉迷。
病情分析:心理疾病,是一种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