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者可能难以完全理解焦虑者所经历的痛苦。
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焦虑失眠”。
从你说的情况判断,是有一些神经衰弱了。饮食不佳,精神休息不好,或是年纪的原因,都有可能形成神经衰弱。注意营养均衡,合理膳食,保证良好的睡眠习惯,遇事与人交流沟通,可以改善这种情况。
当然,也不排除焦虑症的倾向。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症状轻微的话,可自我调整。提供几条自我调整的技巧:
一、深呼吸,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
二、幻想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试试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对付。”,“我比别人行”。这样可使你渐渐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应,使你的智能反应逐渐表现出来。结果,你果真平静下来了。
四、在面临每天的例行干扰之前,暂时放松数秒,可以大幅改善焦虑的程度。
五、转移注意力,假使眼前的工作让你心烦紧张,你可以暂时转移注意力,把视线转向窗外,使眼睛及身体其他部位适时地获得松弛,从而暂时缓解眼前的压力。必要时,可去看看心理医生。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是啊,如何看待焦虑和害怕?我从两个方面来解答你的提问。
第一,焦虑是害怕的表现形式;具体说来就是,首先,害怕即担心、紧张等情绪反应,它是人类以及人类个体面对外界猛兽或者自然灾害威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这是我们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防御心理,遇到危险、威胁等情况时,我们在情绪上就会表现出害怕、担心、紧张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焦虑情绪,例如不安、害怕,甚至恐慌等。其次,焦虑也来自我们对自己(各种心理需要)满足的压抑,例如,你早上起的迟了没有吃早点,一上班就开会,你把早点带到会议室在开会时吃,但又担心领导看见批评,因此你在情绪上就会表现出害怕,偷偷摸摸的吃,可是心里依然忐忑不安。
第二,从哲学、心理学上看,焦虑、害怕等情绪反应,都是我们人类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担忧;例如,你需要工作,没有工作你会担忧、害怕,为一日三餐要操心;可是有了工作,你又觉得工作压力太多,觉得自己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你也会担心、害怕,即心理学上说的心理压力,表现出来就是焦虑情绪;从人类动物属性的本质看,焦虑(害怕)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功能,人没有焦虑不行,它是我们防御外界威胁的本能反应;可是焦虑多了也不行,人如果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就会表现出过于警醒,时常处于警觉状态,这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导致我们烦躁、容易激动、甚至冲动,时间久了就会转变为焦虑症。
因此,焦虑是必须的,但是过度焦虑就是病态现象,我们一定要把握好适度焦虑这个界限。
希望心理老师左叔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心理老师左叔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心理治疗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有:行为治疗: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等,为治疗特定恐怖症最重要的方法。其原则包括:是消除恐惧对象与焦虑恐惧反应之间的条件性联系,是对抗回避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