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不知道您儿子有没有跟您讲,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愿意看心理医生?另外,心理医生跟心理咨询师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还请家长和孩子都不要讲看心理医生当成是一件非常见不得人的事。
其实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除了遇到极少数孩子自己要求前来, 很多家长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不愿意过来做心理咨询,该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父母试图用欺骗的手段让孩子得到帮助。比如,骗孩子说出去玩,然后带到咨询室。有的家长,甚至提议说让咨询师假装是朋友到家里与孩子交流。
可是孩子比我们想象得更聪明、敏感,这种欺骗式的方法只会让孩子更反感!
孩子不愿意来心理咨询室做心理咨询,强行拉过来孩子抵触大,不配合的话谁也没有办法,导致很多父母选择放弃,让孩子自由发展,问题只能恶化和持续!
孩子的问题当然需要解决,只是父母需要正确的方法!
父母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尽量理解到孩子的需要,跟孩子沟通,让她/他感觉到自己的痛苦能够被理解、被解决,并愿意尝试做心理咨询。
1、如何跟孩子描述“什么是心理咨询”?
家长可以对孩子说:“心理咨询和你去上其他诸如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培训班是一个道理,只是心理学是帮助调整个人的精神与心理状态的,当你的状态好了,对其他方面也是有帮助的。
2、你并不是因为“心理疾病”才需要去做心理辅导的
很多孩子排斥心理咨询,是因为觉得做心理咨询就代表自己有心理疾病,害怕被人嘲笑,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带着一种“你心理有问题”的语气去和孩子说话。而是要平心静气地、真诚地告诉孩子,心理咨询的目的和作用。
3、分享一些与心理咨询有关的资料和故事给孩子。
父母可以分享一些心理咨询师的视频或者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图、同龄人的事例给孩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的朋友的孩子去咨询后感觉很好。家长要帮助孩子打破对心理咨询的刻板印象,不要让孩子觉得跟医院或者老师谈话一样的,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4、真诚邀请孩子做心理咨询。
父母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我需要做心理咨询,因为你不上学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我意识到自己对你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能需要调整。请帮我个忙,我们一起与咨询师聊一聊,你也谈谈对我的看法。”
5、家长自己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意识。
家长不要先设定孩子不愿意来,觉得这样伤了孩子的自尊,怕孩子不能接受,担心咨询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如果家长自己对心理咨询不信任或避忌,觉得心理咨询都是有问题的人才做,这种意识孩子是能感觉到的,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因为孩子的许多认知是从父母的态度得来的,当家长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自然不利于孩子接受咨询。 当然,上面的建议都建立在亲子关系还不太差的情况下。
建议父母自己先做心理咨询。
有一些父母会觉得自己没有问题,纯粹是孩子的问题,所以该接受心理咨询的应该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可是孩子通常只是作为家庭中问题的代表,很多时候即使孩子的问题得以解决,但一旦他回到没有处理好问题的家庭中,他还是会复发,还是会过得很艰难。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要想让孩子做心理咨询,最好的方法不是把孩子直接拉过来让孩子单独接受心理咨询,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来做心理咨询。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但是父母还想解决问题,父母应该先来做心理咨询。处理孩子带来的难受焦虑等情绪,让心理咨询师带领你们看清并处理你们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模式等问题。
如果有亲子关系问题,家长可以先通过咨询学习和调整与孩子的沟通相处,教育和家庭规则等。等孩子的怨气和对抗消减一些再跟孩子好好沟通,同时孩子看到了父母的转变,自然也会愿意尝试一下咨询。
父母自己率先来做心理咨询,给孩子做出一些姿态和改变,让孩子看到心理咨询给父母带来的转变,其实也是给孩子提供一次改变的机会和良好的示范,打消了孩子的一些顾虑,增加了前来咨询的信心和动机。
对于抑郁症的孩子,首先要解决抑郁症的问题,而不是上不上学的问题,因为抑郁症是事关生死的问题。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去克服抑郁症,找心理医生找宗教或者是采用迷信的方法,任何方法都值得去尝试。普通的医院只能够开一些抗抑郁的药物,这些药物有副作用,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药物一定能够根治抑郁症。
所以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要多尝试,确保孩子能够正确的面对人生,能够活下去,这点是最关键的。
高一的儿子因为情绪忧郁休学在家一年,整天看手机不与外界接触。作为父母确实够头疼和心急。这个现象可能每一个成长中的男孩子都有,只不过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状态。
我感觉除了外界因素、遗传基因,可能也与做父母的长期以来给他提供的生长环境和疏于勾通有关。
都说父亲是儿子的一面镜子。别以为男孩子就可以比女孩子让人省心和放松。作为家有儿子的父母。可能父亲对儿子的影响更大一些。不是光有母亲的关爱就可以使他健康的成长的一个男子汉。父亲和儿子最好的关系是一种朋友和哥们儿关系。只有从小就成为这样一种关系,才会使男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那么儿子既然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休学一年不用过于担忧。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千万不能过早把孩子看成一个问题少年。从现在起除了想办法搞清楚儿子的心结和日常生活的关怀。尝试着带儿子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转移他的注意力。也还可以问他愿不愿意试着打打工,当然这肯定只是短期内让他步入正轨生活状态。待情绪和状态都调整好之后还是要继续完成学业。
相信孩子、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渡过这个非常时期,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