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患有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听上去有点严重,但其实因为这三组疾病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存在很多类似问题的患者。
首先,在我们目前施行的国际诊断标准中,强迫症本身也属于焦虑谱系的,两者本身就有很广泛的重叠地带。当然,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发现强迫症特点鲜明,很多地方又区别于焦虑障碍,所以即将于明年正式公布的ICD11诊断标准中将强迫谱系障碍单独列为一个章节。
而抑郁症也同样会继发于焦虑症或者强迫症,不论是强迫症还是焦虑症长时间处于紧张情绪的折磨之下难免会产生持续存在的抑郁情绪。
这三种疾病一般也可以同时治疗,比方说部分SSRI类药物就对这三种疾病同时有效,个人比较喜欢舍曲林和氟伏沙明,对抗强迫作用比较明显。当然同时可以开展辅助心理治疗,相信效果也会是不错的。
这里补充一句,如果患者是一名年轻人,那么还要注意确认既往有无符合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者轻躁狂表现。如确实存在上述表现,可能诊断会变更为双相情感障碍,那样的话诊疗计划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变了。
希望您和家人都心理健康,有需要可以私信我,我会一一回复的。
现在社会,各种压力不断,难免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调整状态,及时应对各种各种压力。得了抑郁症,可能是心里藏着东西,又不肯或者没有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导致自己越来越封闭!在闲暇时可以听听音乐,音乐是最好的伴侣,一曲妙音让人心情舒畅,无比欣慰!也可以到外边对着山大吼,把自己内心的不满或者不快通过呐喊宣泄出来!其实,抑郁是现代社会通病,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稍有不慎,就会让自己陷入抑郁的境地,只有把自己的内心变强大,能抵抗外来因素不利的影响,就可以化抑郁为动力!加油!未来的路还很长!
你是紧张焦虑的人吗?
首先做个测试,我简单说几个关键词,然后你自己参考一下,是否自己自身存在焦虑,不自信,不敢对视对方视线,害怕,脸红,结巴,大脑一片空白,恐惧,打不开自己,自卑感,颤抖,抽搐,出汗,社交恐惧,眩晕,气短。
当你有三个关键词以上,那我告诉你中枪了,恭喜你!你是一个缺乏勇气的勇士,而你和曾经的我一样,也是需要改变的人,如果你有紧张焦虑,甚至紧张空白,结巴,那你更需要被改变了。
什么人容易焦虑?
经调查研究:焦虑,在人群中的普遍发生率达到1%到5%左右,在45岁到55岁之间的患病率更高。然而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两倍,所以45岁到55岁之间的中年女性患焦虑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些人面临社会家庭及工作上的压力。另外,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也会引起焦虑产生。女性在期间,由于激素的分泌变化,会使换焦虑的程度远远大于男性。除此之外,多愁善感不愿与人沟通的人也容易产生焦虑症状。
在小编看来人人都有焦虑情绪,只不过是分轻重程度而已。
焦虑给家庭带来哪些危害?
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中,很容易影响到家庭关系,会把坏情绪发泄到家人的身上,因此严重的影响到家庭关系,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如果长时间处于焦虑的状态中,很容易会因此导致孩子也出现焦虑的问题,进而对孩子的成长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努力给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很重要。
生活中,如何缓解焦虑给出3点建议
1、如果有严重的焦虑,抑郁可以用要药物来干预控制,但是有副作用,往往治标不治本。
2、最主要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比如找找人倾诉内心的苦衷和烦恼,写日记、祷告、收听舒缓轻松音乐、多做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排除焦虑,让你的精神越来越好,还可以多去阅读好的书籍,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不去盲目攀比,生活要有规律,膳食平衡。多培养多种爱好,比如享受美食,照顾宠物,去旅游接触大自然,看看外面的世界。
3、自我提升,往往是那些现状不佳的人,才对未来充满了焦虑,所以要解决对未来的焦虑就是改变不满足的现状。给自己充电,多学习技能,让自己忙碌充实起来就没有闲心瞎想了。
快行动起来吧!行动是打败焦虑,最好的办法。理清思绪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去行动良好的行动,也有助于健康心态形成,于是就有了良性的循环。
快行动起来吧,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愿我们远离焦虑信心满满,迎接每一天。
如果得了普通感冒,有的人可能会选择不吃药,硬抗过去,也确实很多人都能扛过去。
而如果得了重感冒、发高烧,还会有人选择不吃药硬抗过去吗?能扛过去吗?不怕重感冒、持续高烧不退,进而损害免疫力最终把人拖垮吗?
如果真有这样的人,人们在心里会不会嘀咕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得了病还不赶紧治。
身体上生病了,我们极其重视,但心理上生病了呢?心理生了小病,可能扛一扛看看书什么的,真的扛过去了,而如果是心理生了一场大病呢?
我理解,尽管社会上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已经比过往好很多了,但偏见、歧视、不解还是继续充斥在某些角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真的很理解你的顾虑、内心的苦楚...
但是,生病了就是生病了,你只是心理生病了而已,跟身体生病了是一样的,都需要休息、看医生听医嘱、被人照顾。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较身体疾病例如癌症等,心理疾病的诊断比较主观,同样的症状经过不同的精神科医生评估可能会下一个完全不同的诊断。但是,也可以说诊断在越来越客观,因为精神诊断是按照诊断标准如DSM5或ICD11来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
这些诊断是你自己估计的还是精神科医生诊断的呢?
如果是自己估计的,并且你当前的状态确实真的非常不好,建议你找精神科医生问诊。如果是精神科医生诊断的,建议你服从医嘱。
而如果你不相信这位精神科医生的诊断,毕竟精神诊断确实带有主观性,那么建议你再找其他精神科医生确认一下诊断,门诊上我见过很多的患者都是这样的,因为医生水平的不同,过往的诊断确实存在误诊的情况,导致耽误了病人的治疗时机。
祝好。
当你想要完美及时地完成一些事情,却因为焦虑情绪不断地打击自己,又无法达成目标时,内心产生了一种自我惩罚似的内耗感。
就如同下列的一段对话:
母问:“你为什么不去完成功课?”
子说:“因为功课太难了。”
母问:“有问题可以问同学老师。”
子说:“我觉得自己可以解决,但是时间不允许。明天就要交了,我是不可能完成的。”
母说:“不可能完成,现在就开始,一点点来。总比不做强。”
子说:“那是不可能的,我永远也不能完成这么难的题目。”
恶性循环,情绪焦灼,时间流逝,内心惩罚自责感。
内耗就像是以上这样的情况,明明知道问题在哪,但是情绪累积,不断否定,一个根本不能逾越的难题。
内耗产生的原因:
1. 完美主义。
在心目中有一个完美的自己,这个自己是如此优秀,优秀到一定不能有差错,不能犯错误。如果不能做到,就会花很多时间精力不断排斥自己,否定自己,又不甘心成为这样的内心评价的自己。导致黑暗死循环。
2. 目标定制不切合实际。
目标过大过高,导致无法达成最后的结果,从而又从另一个角度来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就是,所以不能完成目标。
内耗产生的结果:
1. 对他人的伤害。
越是容易内耗的人,对他人的要求也会越高,强迫他人与自己一致,保持“完美”,但是他人并不能如此,于是对他人的容忍度就低了。人际关系也会相应的变得困难,难以被他人接受。
2. 对自己的伤害。
不原谅自己,排斥自己,恶性循环。一旦遇见同样的事情,强化失败的经验。
如何做才能停止内耗?
1. 降低期望值。设定合理目标。
一旦目标并未达成,下一次吸取经验,设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实际计划。
2. 从脑海中去掉“应该”“一定”等言论。
将必须要达成的变成可能达成,避免完美主义倾向。
3. 消极情绪一旦形成,立刻断源。
从一些积极的事件和人物身上得到积极的感受。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支持。
4. 不断创造小而可达成的自信事件。
一点点累积自信心。
避免内耗,我们可以从产生的原因入手,切实地改变悲观行为,从精神与行为中找到到成长模式。
我是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萤火虫老师,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