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面对压力时,就算是好事,比如,结婚、老婆怀孕、将做父亲、升职等,都会产生忧虑和担心,这是人正常的情绪体验,一般都是短暂的,很快就能平息。而焦虑障碍就是病理性的。
焦虑障碍的特征:过度的担心或害怕超过现实范围,并且影响到了一个人的躯体症状,比如,睡眠不好,食欲下降、心跳加速、胸闷、腹痛、易激惹、思维难聚焦、坐立不安等。
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惊恐障碍、场所恐怖症、广泛性焦虑、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分离焦虑。
其中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人群中最多见的,它的特征:表现为一种形式或多种形式的过度担心,存在于大多数时间,难以控制,导致正常活动受限。比如说他可能担心自己或亲人的健康、职业、人际交往、角色转换等。
1、用一点抗焦虑药。如果影响睡眠程度比较重,可以建议他面询一下医生,使用一点药物,效果会快一点,可以控制一下症状。
2、运动可以缓解焦虑。坚持持续锻炼身体,每天至少30分钟,出汗的程度,跑步、游泳、打球自己喜欢的项目就好。
3、病理性的原因使他不能控制的往坏处想,可以引导和鼓励他用行动面对现实。比如,去参加医院或其他机构组织的父母课堂,爱人孕期需要什么帮助,去哪家医院,需要什么准备,孩子出生前后的生活用品采购。多储备点常识,付出些行动,思想不可控,事情是可控的。当事情看起来可控时焦虑会减轻。
4、问他的担心是什么,不要嘲笑他,就他担心的问题多进行沟通。比如,恐婚是因为害怕无法应对婚后的各种不确定,做父亲会面临更多的责任,怕不能胜任。通过沟通减少他的心理负担,表明人都是不完美的,做不到最好,尽力就行。
在我国大多数的家长都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生理健康,但很少有家长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当有一天,孩子突然被抑郁症击中,家长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的家长到处寻医问药,有的家长向孩子做检讨,有的家长不再逼着孩子上学了,可孩子似乎并不领情,严重的到了有倾向,家长日夜看护,一时间家里乌云笼罩,暗无天日。此时家长开始拼命的寻找孩子生病的原因,看着孩子整日郁郁寡欢,沉迷于游戏,不肯上学,或者让你给他换学校,可既使换了学校,也依旧会找理由拒绝上学,家长看着孩子一天天的错过上学的时机,又着急又无奈。其实孩子的生活相对比较单纯,生病最可能的原因有失恋,校园欺凌,老师对孩子出言不逊的羞辱,还有来自于家庭的压力,父母对子女期盼过高,或者恨铁不成钢的暴力行为,当发现孩子抑郁以后,很多家长都把责任归咎于外在因素,我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刻接纳孩子,帮助孩子走出抑郁是家长当务之急要做的。千万不要责备埋怨孩子,怪他不争气,怪他不坚强,这样只能导致孩子更多的怨气和无助。也不要一味的鼓励,恨不得孩子一天就好起来,天天喊口号似的给他加油,这样只能徒增孩子的烦恼,让孩子更远离家长,结果都是适得其反。这个时候家长要耐心的体会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真正的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经常有孩子患抑郁症后,问妈妈你还爱我吗?这说明孩子此刻最怕的是被抛弃,无论是什么原因的抑郁,总归都是孩子内心受到了创伤,这个时候家是他唯一的保护场所,而且抑郁症的病人都会变得敏感,脆弱,无助,恐惧,他会觉得健康的时候你们都对他各种不满意,那么现在什么都做不了的他,是不是会被你们嫌弃,会更激怒你们。所以孩子此刻其实并不需要你为他做什么,只希望能得到父母加倍的爱和陪伴,能够给予他呵护和理解,这个时候家长要尽量倾听孩子病中的感受和述说,然后就孩子的痛苦和困惑,一一给予分析和疏导,同时还要就某些问题做出承诺和保证,尽量的做到让孩子认为你已经懂他了,你是他的依靠和希望,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放松心情,知道自己还是被爱着的,是有人牵挂,有人帮助的,这样孩子才能开心起来,才能配合家长积极治疗,才能树立起强烈想走出来的愿望。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治疗方法最好是药物和心理联合进行,因为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正是因为这种不成熟才导致了无法承受不良刺激而造成了抑郁,所以心理治疗对孩子是非常有效的。但前提是,必须去正规大医院,找有资质的心理医生,切记有病乱投医,不要相信什么偏方,中医那些不负责任的宣传。当孩子的病情基本稳定后,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一家人出去做个长途旅行,或者换个环境生活一段,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提上学的事情,一定不要给他任何压力,等孩子彻底痊愈了,在从新规划人生也不晚。
看到宝宝因为分离焦虑甚至恐惧而伤心难过或痛哭,身为父母,内心肯定也很难过,特别是有要事要离开宝宝时,内心更加焦急。
其实,孩子内心的总有对父母的依赖。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宝宝的年龄、安全感的建立、现场的特殊情况。
年龄的影响——一般来说,孩子在0-3岁时,由于生活上都由父母来照顾,因而对于照顾者的依赖性也会比较大,面对照顾者的离开,必然反应也会更强烈。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分离焦虑也会少很多。所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关于分离焦虑,可以得到对孩子不同的理解。照顾者再做好离开之前的预先告知后,低龄宝宝会有些许难舍,但会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慢慢消失,如果反应过于强烈,那么很有可能是由于安全感的建立不全。
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部分大人的一些难解行为也有可能是由于安全感缺失导致的。而对于一个有良好的安全感的孩子来说,可以看到脸上充满着欢乐,同时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人不会表现出特别的抗拒。而低龄幼儿安全感的建立,在于父母,特别是母亲的陪伴。这种陪伴需要用心,包括眼神,肌肤的接触,多增加亲子阅读,亲子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同时,需要离开的时候,要对孩子做好预先的说明。
现场的特殊情况——由于宝宝每天接触的信息很大,有时甚至父母都不知道他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当他由于某个场景下,收到惊吓(哪怕有时是一个泡沫爆炸了),他都会对该事物留下深刻影响。所以,当孩子恐惧的时候,要多分析让他恐惧的源头,移除源头,方能让孩子安心,此外通过其他场景慢慢让孩子去了解接受那些自然的现象,消除心中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