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整天不真实感(患有焦虑症,虽然每天都在刷题做家务,但注)

患有焦虑症,虽然每天都在刷题做家务,但注

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家庭各项需求旺盛,焦虑症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有的轻有的重些罢了,譬如小学生期中期末考试会焦虑,中学生中考、高中生高考肯定焦虑,大学生找工作、考研会焦虑,青年人谈对象会焦虑,婚后还房贷、车贷、养娃都会焦虑,每个年龄段都有很多焦虑事情等着。

首先,学会冷静思考,找出自己焦虑的主因。是学习压力太大了,造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是最近学习难度加大,自学有些困难?如果是心理压力造成的,可以去医院看心理医生科学排解,缓解心理压力,轻装上阵。如果是最近功课学习有困难,可找辅导老师单独辅导,答疑解惑,迎头追赶。

其次,注意体育锻炼,身强体壮注意力会集中。如果体质不强壮,也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业余时间,多参加跑步、跳绳、打篮球等活动,热热身出出汗,头脑清醒、思维活跃,学习精力充沛。

最后,多与父母沟通,平心静气谈谈心里话。一定要相信,父母是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人,因为父母是生养自己的血脉亲人,空闲时多抽点时间和父母说说心里话,增加彼此了解、信任,人常说"灯不点不亮、话不说不明"就是这个道理。

每天晚上焦虑的你,为什么早上醒来还没有任

你好。通常来说焦虑是因为是问题久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引发焦虑。焦虑固然难受,但是相对于焦虑来说面对、解决问题更难。

通常来说问题会从小发展变大,引发焦虑,有一个过程。当问题很小的时候,我们没有解决它,一方面可能因为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因为问题小时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当问题发展到大引发焦虑的时候,通常靠自己的力量较难解决了。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需要一些帮助,比如: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自己坚持打破旧有模式。如以上都无效,则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帮助。

得了焦虑症后整个人都颓,也许我本来就

用62个箴言控制焦虑情绪和因此产生的身体反应——摘自阿尔伯特·埃利斯《控制焦虑》

可以利用多种方法来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和因焦虑而产生的身体反应,如下所示。

努力去实现无条件的自我接纳(USA)

1.我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有自己的个人好恶。只要我不去干扰他人的个利和社会权利,我就有权去争取我想要的东西,并减少那些我厌恶的事情。因为我选择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群体中,并想要获得社会生活的利益,所以我认为无条件接纳别人(UOA)的想法很合理。为了获得更多我想要的东西,并减少更多我厌恶的东西,我会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设定一些宗旨和目标。我会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做出评价,当它们有助于我完成自己的目标时,它们就是“好的”或“有价值的”;当它们不利于我获得更多我想要的东西,而且不能消除更多我厌恶的东西时,它们就是“不好的”或“没有价值的”。

2.我会严格避免用一种全局性的观点来评价自己,即不要用一种概括性的言论来评价自己。我不会因为自己做了“好事”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也不会因为自己做了“坏事”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我的行为并不能决定我的人品。我会行善,同时我也会犯错。

3.我会用一种不准确的全局性观点来评价自己,我很难阻止自己不去这么做,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倾向,后天环境也会培养这种倾向的发展。当我对自己进行评价时,我会武断地认为自己是“好人”,不为别的,只因为我活着,我是人类,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是一种有益的观点,因为这种想法有助于我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宗旨,而当我认为自己是“坏人”,是“没有价值的人”时,这种想法往往会破坏我的目标。因此,我会无条件地认为自己是“好人”,而不会因为我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这些东西都只是暂时的)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这是一种有条件的自我接纳。因为我活着,我是人类,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我无条件地接纳自己(USA),这种想法很妥当,毕竟这些都是一生也不会改变的特征。因此,即使我不能通过经验来证实这一说法,我仍然可以将自己定义为“好人”。这种观点非常合理,它有助于我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宗旨。但是,这种观点只是从实用主义上来说是“真实的”,但并不是绝对“真实的”。

4.我不会说:因为我具备这种行为或特征,所以我不喜欢自己。相反,我会说:我不喜欢自己的这种行为或特征,我如何才能改善这些行为或特征呢?

5.我会将自己的特征与我过去的特征以及别人的特征进行对比,并努力改善自己的特征。但我不会拿自己的“整体”与过去的自己或他人进行对比。

6.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但并不意味着我就比别人好,也并不是说我比他们特别。我有一些特征要比别人好,还有一些特征没有他们好。但是,我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并不能决定我就是怎样的一个人。其他人也是如此。

7.我的行为有“好”有“坏”,我选择去接受它们,并努力去改善那些“不好”的行为。我选择去接受他人,可能也会努力去帮助他们(但不会强求)来改变他们的一些行为。

努力去实现无条件接纳别人(UOA)

1.我会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做出评价,但不会对我这个人做出任何全局性的评价。对待他人,同样亦是如此。我不会去他人,但是对于他们所做的一些与我的目标和宗旨有关的行为,以及与正常的社会标准有关的行为,我会做出“好”或“坏”的评价。

2.如果我确实对他人做出了评价(我往往易于做出这种行为),首先,我会无条件地接纳他们(UOA),我认为他们是“好人”,只是因为他们活着,他们是人类,他们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感情或行为是“好的”。如果我只对他们的行为做出评价,而不去评价他们这个人,这种想更加稳妥。

3.当我能够成功地做到无条件接纳别人时,我往往只会不喜欢或者讨厌他们的行为,但不会讨厌他们这些人(即行为者),也不会因为他们而愤怒。我可能会尝试去纠正他们的行为,但不会或惩罚他们——接受罪人但不接受我所认为的罪行。

如何摆脱因心理暗示导致的焦虑

你好,我是小鱼,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小鱼认为所谓心理暗示的焦虑,主要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这个压力并不理性,而是从不考虑外界因素,只要稍微一个念头就会倍感焦虑,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焦虑。

实不相瞒,小鱼也有这样的焦虑,比如开着车突然心情陷入低谷,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过了而立之年,依然一事无成,而且现在也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于是焦虑感扑面而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焦虑呢?读了李笑来的书之后,小鱼很受启发,觉得明白以下4点可以帮助缓解焦虑。

01 交换才是硬道理,用“我有的”换取“我要的”。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第一步,拿出一张纸将其划分为左右两半,然后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

第二步,对列表内容进行客观评判。对于“我要的”列表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直接划掉;再看用“我有的”能换取哪些“我要的”,并标明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

第三步,重新审视那些“我要的”,你会发现有的可能无法用现在“我有的”来交换,却又是必须、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心里就要有两种准备,一是接受自己没有达到目标的现状,二是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的资本换取那些“暂时换不到但极其想要的”。

还有一种最坏的情况,就是你发现对于“我要的”,我却什么都没有。乍一看也许你会感到气馁。但其实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你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经足够了,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

用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当你一到“我想要什么”的时候,马上就会提醒自己思考一下“我有什么”。然后,你会突然间变得“脚踏实地”起来。

02 完美永远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一些完美主义者,他们对于任何事情,都希望可以尽善尽美。对于那些不能做到完美的事情,干脆就直接放弃,不去着手。

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人是伪完美主义者,正是因为他们追求完美,所以错过了很多事情,也错过了很多机会。甚至还打肿脸充胖子,说”我没什么可后悔的”。

实际上呢,在这个世界上完美根本就不存在。虽然一些真正优秀的人,也会被别人称作完美主义者,但他们也并不是真的完美,只能说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并且一直在努力。

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正如同完美不存在一样,未知是永远存在的。我们害怕未知,害怕不确定的东西,希望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是我们永远做不到。所以对于未知的事情,我们常常畏而却步。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必须接受未知永远存在,然后不断尝试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否则,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平添无数的焦虑,而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

当人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另外情绪的焦虑会让人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状态下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来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到时候这些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了。

03 接受现状无法摆脱的事实。

有一句非常治愈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梦和远方”。马爸爸也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曾几何时,这两句话让我们对生活又充满了美好的期许。对,是期许。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内心很清醒地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

因为我们了解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摆脱现状。拿工作来说,尽管有机会进入梦寐以求的领域,结果发现自己还是一无所有、毫无竞争力,最后不过是一切清零、从头再来。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沉默成本就越高。这也是很多人都在无意之间被自己的梦想所绑架的原因。这么说可能是太残忍,但这就是现实。

要知道,无论是谁,从本质上看都无法摆脱现状,因为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过去某一或者某一些时刻的结果,而每一时刻的现状都是未来某一或者某些时刻的原因,没有人能够逃脱现实的束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显然对于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极其不理智的。李笑来说,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接受现状,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也是一件本事。

04 跟时间做朋友,把未来交给时间。

李笑来表示,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但是最困难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事是正确的事情,更别提正确的方法了。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呢?核心只有一个,就是看它是否现实。因为事实证明,几乎一切愚蠢的行为都来自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能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

就像以上提到的症状,包括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它们既清楚又简单,你只有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李笑来建议,最好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然后,你会和所有这样做过的人一样,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一些实际上完全不现实的念头所左右。

这是正常的,但是通过不时的记录、反思,你会越来越善于甄别那些不现实的念头,进而摆脱它们的影响。这就是差别,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不现实。

接受现实,也许痛苦,但又醒悟,没有其他的办法。正如凤凰涅槃,只有浴火才能重生一样,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愿你跟时间成为朋友!

焦虑症是心理疾病吗

谢谢邀请。

焦虑和焦虑症是有区别的,一般的焦虑不安不是精神疾病,只有出现了焦虑症了,才是精神疾病。

焦虑的一般症状就是对还未到来的或者还未发生的事情感到紧张,手足无措,坐立不安。

这是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一种表现。一般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等到事情过后,情绪又恢复正常了。这不足为奇。比如上台发言前的几分钟,人有点焦虑情绪。或者是在考试前几天也会有这样的表现。

而焦虑症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绪焦躁不安,心慌气短,眼神、表情、语言等各方面都显得很不正常。甚至怕和别人说话,尤其是谈到某个问题时会突然间大发脾气。

发现有焦虑情绪的时候,需要及时帮助他化解。否则就会蔓延到随时都可能出现情绪不正常的发生。

如果自己感觉到有了焦虑情绪,那就尽快想办法转移注意力,用活动或者唱歌的,给自己减压。

如果发现了别人有了焦虑情绪,就给他讲故事,说笑话,让他笑起来。笑声是缓解焦虑情绪的最好方法。

对有焦虑情绪的人,最好不要让他一个人独处,无依无靠者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严重的会走向焦虑症。

多备几个方案,让他有选择的余地;多设想几种后果,让他提前预防并加以应对。

比如考试前可以帮他设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即考上或考不上。考上了不要太高兴,考不上也不要太灰心。

只有做好了心理准备,才会有可能做到心理应对。

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那么就不可能做到心理应对。

所以说,焦虑是对未来事物的不可预见到恐惧的情绪体验。

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缓解。

不要过于担心。谢谢您的阅读,祝您快乐每一天。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