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确认双向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青春早期精神症的前驱期)

双相情感障碍和青春早期精神症的前驱期

感谢邀请,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症是我们精神科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虽然在疾病发作时可能会有相似的症状,但两个疾病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疾病诊断都不相同,在临床病例分析时两个疾病也经常需要鉴别诊断。

青春型精神症

该病经常被称为瓦解型,特征性症状包括性行为和(或)言语,伴有平淡和不恰当(不协调)的情感。如果存在任何的妄想或者幻觉,也倾向于特点并不是围绕一个主题。患者一般发病年龄较早,持续性病程,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是: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想入非非,思维凌乱,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好扮弄鬼脸,行为幼稚,愚蠢,奇特,常有兴奋冲动,患者体能活动亢进,也有意向倒错,如吃脏东西,吃痰,吃大小便等。幻觉生动,妄想片段,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诞与患者的愚蠢行为一致。病程发展较快,虽可自行缓解,但治疗和维持不及时,不系统也容易再发。复发状况要考虑到患者的维持用药,家庭和社会的维系因素,以及个人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

情感障碍

又称心境障碍,既往称之为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伴有与异常心境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心境异常典型表现为心境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的“三高”症状,或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少的“三低”症状。其实情感障碍和心境障碍还略微有所不同,以前的情感障碍狭义上只包括重性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在心理学定义,心境是指持久且恒定的内在情绪体验的状态,而情感是指一段时间内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故现在情感障碍更广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需要符合两条标准,本次发作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标准,既往至少有过一次其它情感障碍发作。如本次为某种类型的抑郁发作,则既往需有至少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情感障碍发作。

问题中我们看到有前驱期这个词,在出现精神症显著症状前,患者常常有一段时间表现不寻常的行为和态度的变化,由于这种变化较缓慢,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或者这些变化不太引人注目,一般并没有马上被看作是病态的变化,有时是在回溯病史时才能发现。这一段表现可能是精神症患者的前驱期表现,临床可归纳为“前哨综合征”类型。

1.非特异性变化----特异性的精神病前症状----精神病。

2.特异性变化----对此变化的神经症性反应----精神病。

3.前哨综合征,这些症状自动缓解,并不直接发展至精神病。

主要的前驱症状按出现频度递减:注意减退,动力和动机下降,精力缺乏,抑郁,睡眠障碍,焦虑,社交退缩,猜疑,角色功能受损和易激惹。

其他临床表现为:猜疑或偏执观念,焦虑,易激惹,恐慌,不安宁,人际关系差,工作,学习,家庭活动中遇到麻烦,社会活动交往困难,呆坐,寡言少语,无故发脾气,一种难以理解的说话,不那么切题,不能自控,精力不足,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胜任正常工作,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

而上述表现均为精神症前驱期的临床特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疾病发作初期可能仅为言语、情感、行为活动方面的轻微异常,一般不易被察觉,患者也不会有精神症前驱期这样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的表现。

综合考虑精神症青春型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较严重,虽有缓解可能,但比例较低,大多数患者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再次复发,每次复发也会使原有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疾病发作时除了出现相应的情感症状,还可能伴有一定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时往往容易与精神症混淆,但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幻觉、妄想表现会随着病人情绪稳定,情感障碍好转而减轻,甚至消失,但精神症患者往往在幻觉、妄想这样的症状上残留,而且精神症患者即使是青春型也不会在情感障碍症状上那么丰富,情感反应不协调,思维逻辑障碍等都有明显区别。

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双向情感障碍又被称为“躁郁症”。它其实是一种大脑疾病,会导致情绪、精力、活动水平和日常行为和工作出现异常状况。

目前定义的双向情感障碍有四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1型双向情感障碍,定义为持续时间至少7天的躁狂发作,或者躁狂症状非常严重,需要立即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经常会同时出现抑郁发作,通常持续时间至少两周。当然还有可能出现抑郁与躁狂混合发作。

第二种是2型双向情感障碍,定义为一种抑郁发作和轻度躁狂发作模式,但并非完全躁狂发作。

第三种是循环情感障碍,定义为多次轻度躁狂症状以及多次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两年。但是这些症状不满足轻度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要求。

第四种是定义上不符合上面三种类别的其他双向情感障碍症状。

以上是比较专业的定义描述。对于普通患者,其迹象和症状表现为异常的极端情绪、睡眠模式和活动水平变化以及异常行为。

如果有以上的状况,特别是比较严重的。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评估,进而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治疗。同时,由于一些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类似,也会出现潜在的混淆可能。不要随意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

科学的角度,针对双向情感障碍,治疗方案具有药物和心理疗法的混合。但不同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药物疗法一定要接受专业的医生指导。由于这些药物是在一定周期以后才起到作用,一定要坚持。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创造性艺术治疗,可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很好的支持,教育和启发。它对患者的身心有着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感高涨和情感低落的表现,交替或者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是情感高涨,精力过剩,睡眠需求减少,言语增多,内容夸大,挥霍,做事往往冲动,轻率,易激惹。持续最少一周。

很多患者在躁狂发作的时候自我感觉非常好,觉得头脑非常清醒,认为自己能做一些大事,异于以往的过度消费,往往几天就花几千块钱,明显超出承受能力。有时因小事乱发脾气,做事冲动,不计后果。

轻躁狂发作症状与躁狂发作相同,但严重程度明显更低,更贴近平日状态,更不易发现。往往只是数天内感到很高兴,不困,做什么事觉得很顺畅,不会对生活产生明显的困扰。

轻躁狂发作的持续时间往往只要满足四天即可。

抑郁发作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症阶段了。持续的情感低落,睡眠减少,精力减退,易疲劳,兴趣丧失,社交退缩,自罪自责,无助,无望,无价值,悲观厌世,最终可能产生轻生行为。

我们普通人都可能产生抑郁情绪,但是作为一种情绪体验,抑郁情绪不会长时间存在,所以,如果抑郁情绪持续了一个月,那就不再是抑郁情绪,而是抑郁症了。

双相障碍

医学上认为,所有的躁狂发作都是存在抑郁发作的时期的,所以躁狂发作只被看做双相障碍的一个阶段。而双相抑郁就更为复杂了。

双相抑郁被分为了双相一型和双相二型。

双相一型是既往曾同时满足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情感障碍疾病。

双相二型是既往曾同时满足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情感障碍疾病。

为什么要区分双相二型和双相一型?因为双相抑郁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时特别容易出现转躁现象,所以需要通过诊断分型区分双相抑郁的不同类型,然后再运用不同的治疗计划。

双相一型在使用抗抑郁剂的时候要加强观察,出现转躁倾向应即刻停抗抑郁药。双相二型原则上是禁止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因为轻躁狂更容易出现转躁现象!但如果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到威胁生命的程度,我认为这种禁止是可以变通的。

总结

双相抑郁和抑郁症的治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因为诊断不明而使用了抑郁症的治疗原则治疗双相抑郁,很可能出现症状始终不缓解的现象,所以很多的难治型抑郁症其实就是没有识别的双相抑郁障碍。

另外如果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转躁的情况,就一定被认定为双相抑郁

了解双相知识,更细致的观察和发现患者生活中的转躁或轻躁狂状态,会帮助患者修正诊断,更好的,更科学的治疗患者的情感疾病。

双向情感障碍有什么样的特征

亲爱的小伙伴,这是一种情绪病,也就是通俗说的,精神病这和性取向没哟半毛钱关系呢,你放心吧

特点就是:情绪起伏很大,有时很伤感,有时很兴奋,有时候永远睡不醒,有时候又永远不用睡

另外任何心理病,精神病的征兆都是睡眠质量一落千丈,而且这个情况持续了较长时间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