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性格”
性:人性很复杂,是个“变量”,复杂到用语言、科学都无法精准定义;
格:心之所“向”,源于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至知,知与行就是“性格”
其实就是指“三观”是否稳定,是否容易受到影响,如果连季节气候也能左右“性格”,排除身体状况因素,可以反省下是否可以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知 识”来稳定。
你好,你的问题很好,抑郁症其实不分所谓生理和心理,我们可以把生理和心理看做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的内容,而抑郁症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结果。
之前有提到过多次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定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这一点要首先确定,因为即使再大、再严重的精神压力下,还是有人在同等压力下发病,有人承受同样的压力却能保持心理健康。所以由此可见,单纯的心理因素不能直接造成抑郁的发作。这里就要考虑发病机制的其余两个主要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是一定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的,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疾病,这里的遗传指的是遗传易感性,举个例子,一级亲属中有抑郁症患者的人,比普通人患抑郁症的几率大概高10倍以上,但仍然不是绝对发病。
我自己的理解:你说的心理指因为明显的心理因素产生的抑郁症,如果持续时间足够长,抑郁症状足够多,达到医学诊断标准,那就是抑郁症,不是什么心理性抑郁症。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患的抑郁症,只要真的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你就会发现,及时解决了抑郁的缘由,抑郁症也不会消失,病因没了病症还在。所以抑郁症根本没有生理和心理之分。
严重的抑郁症是有可能达到你所说的这样的表现的,因为抑郁症的本质是慢性致残性疾病,长期得不到控制的抑郁症状持续存在,会对认知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改变,认知功能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大脑的主要功能,所以严重的抑郁症是可能造成大脑无法恢复的损害的。
当然一般的抑郁症缓解期是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比如首次发作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可以有50%的患者达到彻底治愈的结果,即使无法做到彻底治愈,也会在不同药物的帮助下达到缓解症状或者完全消失症状的地步。有时候可能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但临床医生一般会在3-4周后更换疗效不满意的治疗药物,也会在一种药物不理想的时候考虑选择两种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
只要坚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科学治疗方法,相信一定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认知功能不可逆改变。
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极度消极悲观。在这样的心绪状态下,他们不愿与人交谈,没有社交意向,在自己的世界里痛苦、悲观,会生气,但应该不会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