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据2017年的数据为9.7%,人数达1.15亿,而精神病的发病率据疾控中心的数据表明2017年我国的各类精神病人人数超过了1亿,可以想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群是可能存在精神病和糖尿病都存在的情况,保守估计也会在数千万。
糖尿病人由于长期的疾病状态,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特别是血糖长期控制不良时或者处于对并发症的恐惧,压力变大,可能会出现精神障碍的状态。
一部分精神病人,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患者的肥胖和糖耐量的异常,也会出现糖尿病。
这两种情况,一般精神疾病状态较轻,医生给的治疗方案能够坚持,并且原发疾病的病情改善,也会对继发出现的精神异常状态和血糖情况有所好处。因此,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糖尿病朋友,应该积极和糖尿病专科医生尽行沟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饮食和运动治疗,减重,并做好心理疏导,选用适宜的精神治疗药物,一般病情会得到很好的稳定。
但是我国还有一部分精神症的患者,超过了640万,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人数也达到了110万,占我国重度精神疾病患者的60%以上。对于这部分人群,大约有70多万患者存在糖尿病。这部分人群的血糖才是比较难以控制的。
散在在社会的那一部分精神异常患者,由于沟通障碍,由家人来约束他们的饮食和用药,可能都不容易到位,检测血糖和进行定期的体检都是非常困难的。要求达到基本的控制,可能都需要家人付出极大的努力。而且这部分人群的情绪可能极为不稳定,可能出现伤人或者自伤的情况,都可能导致血糖的极大波动,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症或者糖尿病合并损伤感染等严重后果。
在精神卫生机构住院的那一部分患者,集中配餐,有约束,有制度,有规律供药,这部分患者可能能保持的相对较好。但因为为重度精神疾患,这部分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为宽松控制,非常容易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出现心、脑卒中,眼、肾、神经等各种病变。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疑问请留言,必复!
当人们处于更加紧张和焦虑的状态时,他们的血糖确实会上升。糖尿病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因长期担心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而遭受焦虑,但程度不同。许多证据表明,当人们感到抑郁、焦虑或恐惧时,他们可能伴有尿糖和对胰岛素的需求增加。当感到安全和满意时,血糖将下降,尿糖将下降,胰岛素需求将减少。这表明情绪障碍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加重病情,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
人类的心理活动通常都伴有生理反应,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国外研究显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30%有抑郁状态,而非糖尿病人群中,抑郁患者只占3.8%。
1、紧张、激动、恐惧、压抑等不良情绪,会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也会引起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升糖素等分泌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糖激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
2、情绪过于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减弱,胰腺、胆汁的分泌减少,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饮食,导致血糖波动。
3、情绪低落、抑郁,使得睡眠质量差,同样会使血糖波动明显。因此,长期的紧张、压力大的人群是糖尿病的易患人群,同时很多情绪不稳定的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既来之则安之,既已患了糖尿病,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疾病,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更多内容,欢迎阅读~~
指尖血和静脉血,哪个血糖高一些?
什么是糖耐量试验?正常值是多少?
10种水果升糖快慢大全,终于知道吃什么水果了!
既往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可升高这一群体罹患糖尿病等多种心脏代激疾病的风险。虽然抑郁症可恶化老年人群的血糖相关健康结局,但抗抑郁药对血糖的独立影响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