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健康 > 心理诊疗

儿童睡前焦虑症怎么治疗(请问,焦虑性胸闷如何调节)

请问,焦虑性胸闷如何调节

你好,胸闷还属于焦虑症的表现,疾病不易治愈且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去除心理因素,因此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涤痰、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
      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如果需要帮助可以与我联系或进入我的主页,祝早日康复。

宝宝即将上幼儿园,作为父母开始变得焦虑,

谢谢邀请,首先我觉得,存在即合理,你这样一定有它的原因,所以说是正常的。但是始终这样并不好,因为会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那么先处理好自己尤其关键。这在心理学是有办法的。这个我花了用心写的,结合了我的育儿经验,心理咨询经验和文献,希望看了我的分享——最后迎刃而解!

从依恋到分离——孩子、家庭和大千世界

01理解依恋和分离,做好心理准备

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父亲辅助),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那么孩子在0到3岁,就与父母产生了天然的社会性联结。父母深爱他们的宝宝,并愿意为他付出一切。我想现在的父母都是的,与孩子建立的都是比较安全性依恋,孩子就是他们的宝宝,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这都是挺好的。

然而孩子随着成长,大概到了3岁,孩子就开始进入幼儿阶段,大概持续3-6岁,在心理学,我们也称这段时间叫幼儿期,学前期,孩子一部分时间在育儿园度过,开始接受家外面的世界。

我想很多家长会感到,宝宝刚从家出去,到幼儿园,多少会有些不舍,有些担心,而这种担心随着时间越来越近,会变得焦虑,紧张。我非常理解,这背后都是家长对孩子深深的爱。因为爱,所以难分难舍。

然而孩子还是要去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心理准备,处理好从最初的依恋到分离。

有的家长没处理好,对孩子心理健康是不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发展最初阶段,越早的分离处理的越好,心理越健康。如果越早的分离没处理好,产生的心理问题越重。

家长试着想一下,孩子到幼儿园去了,是不是孩子成长的表现的?孩子的成长,难道不是父母期盼的事吗?你应该高兴才对!

02科学处理分离焦虑对孩子一生受益!

有了我上面的讲解,我想家长会明白,自己与孩子的情感联结,突然要分开有些难,有些担心,有些焦虑,是可以理解的。家长理解了,就要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心理,否则一旦真的产生焦虑,焦虑会传染的,传到孩子,对孩子成长不利,不是恶性循环吗?所以科学处理分离焦虑对孩子一生的受益,非常重要。让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与同伴建立同胞关系,由幼儿园老师把大千世界介绍给孩子。

有两点特别重要:

  1. 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处理好自己情绪,不要把自己焦虑传染给孩子。我这篇说的,家长应该可以理解,可以自己先理性调节,如果不能,建议求助专业人士。
  2. 接纳孩子,孩子去幼儿园顺利还是不顺利,发生的一切我们家长都要接纳他,允许他存在,千万不能不顾孩子的感受,强制要求孩子。上幼儿园是孩子新的一天,搞得的嚎啕大哭,真的很伤害孩子心理。

从生态系统论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扮演的角色意义以及家庭与幼儿园的一致性!你理解了,知道可以做什么了,就放心了他了,就不会焦虑了!

美国心理学家尤里· 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r , 1917~2005)提出了一种人的发展理论,该理论目前处于本领域的前沿, 因为它在环境影响发展问题上提出了最详细具体的论述。生态系统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认为,人在复杂的关系系统中的发展受到多水平环境的影响。鉴于生物影响因素加入环境同推动了发展,后来布朗芬布伦纳把他的理论称为“生物生态模型” CBronfenbrenner &. Evans , 2000) 。 布朗芬布伦纳把环境想象为鸟巢状的结构,包括家庭、学校、邻居、工作单位等日常生活场所以及这些场所之外的更大空间 。这些环境的每一个层面都对发展有重要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中的环境结构

小环境系统(微观系统)关注成长中的人与直接生活环境间的关系;中环境系统指几个小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外环境系统,是那些会影响却不包括成长中的人的社会领域; 大环境系统指影响各个层次的活动和互动的价值观、法律、习俗和文化资源。时序系统(图中没有)不是一个具体环境, 它指人所处环境的动态的、永远变化的特性。

微观系统(microsystem)是处于环境层次中最里层的系统,指的是孩子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古时孟母三迁,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对大多数婴儿来说, 微观系统一开始仅限于家庭,但随着婴儿成长, 活动范围扩展至幼儿园、学校等等。可见,学校是孩子除家庭以外最能影响孩子的地方。

你发现了吗?孩子成长小系统就有幼儿园,幼儿园在这个系统中是不可取代的地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这样的环境。

再看第二个系统!

第二个环境层次是中间系统(mesosystem),指的是在微观环境中儿童和其他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与家人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到他在学校中与同学间的相处模式。如果在家庭中儿童处于被溺爱的地位,在玩具和食物的分配上总是优先,那么一旦在学校中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则会产生极大的不平衡,这样不易于与同学建立和谐、亲密的友谊关系。

当你看到第二个系统,就明白,学校和家庭对于儿童教育保持一致性对孩子多么重要。

如果两者是了,对于幼小儿童来说,她就会错乱,不知所错。作为家长,我们就要了解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教师风格,这样就会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

很多人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不知,害怕无法掌控,如果我们知道,可以应对,就会心理踏实,安全。对于孩子入幼儿园,又何尝不是呢?

孩子入园,你有的是时间去了解。这样就就有了方向,就会放下焦虑。

我相信你知道上面的:依恋、分离、系统,就好办许多了!

请记得:每个孩子的适应期不同,但是家长越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孩子也能被你感染,尽快完成他的适应期。要是家长越慌,越着急,越不能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孩子的适应期也因为家长的不适应而延迟了。

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如果还不放心,那是什么问题?

当你知道上面,做好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有的朋友提出意见,说可以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提前演练,固然是一种办法,不过我觉得没必要。幼儿园,本来就是学前阶段,学前阶段,就是学之前,还没正式学呢?!就是锻炼尝试的,安全第一,其他出错又何妨呢?她这么小,我们允许出错,允许他尝试,不管他出现什么,我们都去接纳他。很多家长就是太过于担心,才焦虑。我们要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这样?有没必要?

就是我们太按照成人的固有思维去处理问题,追求完美,不能有差错,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其他家长都这样我不那样就完了等等这样不合理信念,绝对化要求,糟糕透顶的担忧,让自己痛苦不已,折磨自己,也折磨孩子。愿家长们有一定自由,心理弹性,合理面对。

如果实在难,那家长可能需要请心理专业人士帮助了。今天孩子去幼儿园,将来还要去远点的小学,中学,大学,未来还要有自己的家庭,孩子还可能去世界更远的地方,终有一条父母也会离开自己感觉孩子,如果一直有分离焦虑怎么办呢?那就一直共生吗?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就是从小时候跟妈妈的共生关系,一步一步走向分离(分化)。曾奇峰甚至说“万病源于未分化”,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跟父母(尤其是母亲)分化好,会产生诸多问题,小到普通人际关系,大到人生大事的选择,各处都会被沾染。就像人生中的每个产品,都被打上“xx家庭制造”的logo。

如果自己不能面对分离,那可能就是自己童年分离个体化受阻,今天不能接受任何分离。如果是,最好请心理专家给治疗下。不然就像我上面说的,人要面对那么多分离,不是长久的痛苦吗?自己不能处理好自己,那也会传染给孩子,再孩子这代重复重演。

好的生命是一代代爱的传递,关心孩子没有错,得有方向,相信自己。

心理学家说:一个有自信 也有方向的家庭,当然就会出现一个对未来有希望的年轻孩子,也就会觉得生育子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而不是充满担忧的负担了!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 @解忧心理医生 ,有时每天做两三咨询,平常喜欢看书,偶尔回答头条问题,喜欢的话,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儿子十岁,晚上还要跟妈妈睡一起,有什么好

慢慢来吧,先给他灌输思想男孩子长大了要学会独立,慢慢的先陪他睡着后再离开让他自己睡,几天过后再明确告诉他该自己睡了

小孩老是做噩梦是什么原因

噩梦多发生在后半夜的REM睡眠时(快速眼动期)。孩子多梦见自己被别人或野兽、鬼怪等追逐、攻击、围困等,或处于危险而绝望无助的境地,场景多离奇恐怖。孩子在梦境中惊恐挣扎,但动弹不能,于是哼唧乃至惊叫,并引起呼吸、心率加快,经常让孩子在夜间惊醒。

孩子往往不能区分其真实性,总是感觉梦中的魔鬼会再次出现,感到危险和无助感,因此而害怕重新返回睡眠中,或单独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因此非常需要父母的安慰。

孩子做噩梦的原因

☹常常在于白天引起了的事件和经历,如搬家、上幼儿园、生病、家庭等,这些事情都会增加孩子的精神负担和压力;

☹另外孩子在睡前听了恐怖的故事或看了惊险的电视节目、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小朋友的欺负后也会发生;

☹精神比较紧张,多疑虑或焦虑的孩子也易于发生;

☹睡眠姿势不佳(手臂压在胸前)或躯体不适(胸痛、腹胀)也是诱发因素。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