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心理障碍源于什么(产生沟通障碍的原因)

产生沟通障碍的原因

沟通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
  (一)发送者的障碍
  1.目的不明,导致信息内容的不确定性 发送者在信息交流之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我要通过什么通道,向谁传递什么信息,并达到什么目的”.
  2.表达模糊,导致信息传递错误 若发送者口齿不清、语无伦次、闪烁其词或词不达意等,都会造成传递失真,使接收者无法了解对方所要传递的真实信息.
  3.选择失误,导致信息误解的可能性增大 包括对传送信息的时机把握不准、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信息沟通通道或对象选择失误,这些都会影响信息交流的效果.
  4.言行不当,导致信息理解错误 当我们使用语言和肢体语言(如手势、表情、体态等)表达同样的信息时,一定要相互协调,否则会使人感到困惑不解.
  (二)接收者的障碍
  1.过度加工,导致信息的模糊或失真 接收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有时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添加”.现实生活中许多沟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接收者对信息做了过多的加工,从而导致信息的模糊或失真.
  2.知觉偏差,导致对信息理解的偏差 人们在信息交流或人际沟通中,总习惯于以自己为准则,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熟视无睹,甚至颠倒黑白,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3.心理障碍,导致信息的阻隔或中断 由于接收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曾经受到过伤害和不良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信息发送者心存疑惑,就会拒绝接收信息甚至参与信息交流.
  4.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对信息的误解 由于接收者认知水平、价值标准和思维上的差异,往往会造成思想隔阂或误解,引发,导致信息交流的中断以及人际关系的破裂.
  (三)沟通通道的障碍
  1.选择不适当的沟通渠道 例如有些重要的事情用口头传达,效果不佳,接收者可能不重视.如重要病情不做详细记录,只简单口头描述,就会造成病情延误.
  2.几种媒介互相例如有时口头传达的精神与文件不符,造成矛盾.
  3.沟通渠道过长 沟通渠道过长,中间环节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了改变,甚至颠倒.
  4.不合理的组织结构 当一个组织的结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层次过多,信息传递程序及通路规定模糊,命令不统一,会导致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为什么感觉长期独处的人心理容易出现问题

1、长期一个人呆在密闭的空间里,容易限制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失去对真实世界的判断力,“闭门造车”可以很好的说明;

2、社交、语言能力的减退,有机体的反应速度也会降低。人的机能反应是通过外界刺激产生的,一个人长期独处,没有外界的刺激,交流、社交的会越来越低,到后期根本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人也会越来越孤僻;

3、负面情绪无人倾诉、开导,形成死循环。古人常说一个的最高品德是“慎独”,只有完整一个人独处时的行为才能真正反应出人的品质,但这不并不是说要长期独处。很多时候人产生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与人的交流、倾诉中得到缓解,但长期独处的人没有这样的人选,负面情绪又无法宣泄,最终就会进行内化,损害身心健康,引发心理问题。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眩晕症是怎么引起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眩晕症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特别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原因也是比较多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眩晕症的常见病因都有哪些?

第一,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或者眩晕,特别是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由于颈椎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动脉受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出现头疼头晕等症状。

第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的眩晕,一般种情况发病突然,而且呈一过性发作,发作时间单位素描或者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而且愈后良好,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大多伴有头痛,头晕黑懵,严重者可以出现晕倒,意识暂时性丧失。

第三,美尼尔氏综合症,属于一种内耳源性疾病,主要表现有突然发作的头晕眩晕,甚至天旋地转,可伴有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第四,耳石症,又称为良性位置性眩晕,一般这种眩晕多跟位置有关,比如说平躺或者侧卧,或者低头就会出现短暂性眩晕,改变后,症状很快就会消失。

第五,前庭神经炎,是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为么稍神经炎的一种,发病前大多由上呼吸道病毒染史。症状为眩晕和自发性眼球震颤,严重者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的持续时间比较短,预后良好。

第六,血压异常引起的头晕或者眩晕,比如高血压,低血压都可以引起轻重不同的头晕。

第七,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失血性疾病,以及贫血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头晕或者眩晕。

第八,三高症,比如血脂稠,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增加,就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变慢,开始出现头痛头晕等问题。

第九,长期精神紧张,睡眠障碍,失眠多梦导致的血不养神也会出现精神不振,头晕头疼等问题。

第十,低血糖引起的头晕,大多伴有先慌出汗,手抖,有饥饿感,一般进食后或者吃甜食后很快就能缓解。

以上就是引起头晕或者眩晕的常见病因,不过虽然都是头晕,但是伴随的症状不同,诊断起来就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用药。

心理咨询师既然不能做心理治疗,那么有心理

有心理障碍的人群并不都需要服药,不少人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达到缓解症状甚至自我疗愈。

建议可以先找心理咨询师,他站在专业角度判断是否需要找心理医生进行诊治。

轻度的心理问题,一般都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帮助解决,有利于省时、省钱、消除压力。

心理病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心理病是什么 】

因人与人的交际故障所导致的个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及自卑、暴躁、抑郁、强迫、自残轻生等的异常行为。因此,心理疾病的根源是"人与人的交际故障",而人与人的交际故障则意味着是两方面的原因,那么,以第一视角看这就是自己和他人的原因,所以,心理疾病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在的自己和外在的他人。

认定心理问题是两方面的原因的作用是:可以更好的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他人的问题呢?从而不把任何事都往自己心里去来难为自己、憋屈自己、怪罪自己,以能更好的成为自己、掌控自己。

【 心理病的产生 】

1、外在正常 内在正常=和谐自然

"输入事件"正常 "内心机制"正常=和谐自然。

2、外在正常 内在错误=无大碍可自适应

心理病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人暗中的心理干扰,如果没有他人的暗中恶意的心理干扰,就算一个人有一定的性格缺陷,这也不足以导致一个人变成抑郁症、甚至轻生,当然,不管是否有外界恶意的心理干扰,若自己不做好自己,那么在正常的自然的环境下,自己的性格缺陷也会相应的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及事业爱情家庭等等各方面。而在心理病的"内在"和"外在"原因之中,"外在"是心理病的主要原因。

3、外在错误 内在错误=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本质是外界暗中恶意的干扰,树欲静而风不止,心理病不好是因为风不止,但是暗中心理干扰他人的人不是自己所能接触得到的,所以,只要是自己能接触到的人都不是暗中干扰自己的人,并且,与自己接触到的人可能只是因误会或无意识的影响到了自己,因此,自己就不能随意的攻击自认为攻击自己的人。

因为人生来不是完美的(性格、品德、智力等等),当一个高完美度的人暗中刁难一个相对低完美度的人时,这个人就会被伤害,比如,一个完美度为90度的人刁难一个完美度为80度的人,那么这个完美度为80的人就会受到伤害,但这个80度完美的人也许不至至于患上心理病,因为他的完美度有一定的高度。每个人都可能不是完美的。或许一个人在某方面的完美度低于60时,那么他就可能被心理病。

4、外在错误 内在正常=无法生存

若把让自己受伤害、犯错的人、事看作是魔,把能让自己不受伤害、不犯错的心境看作是道,那么,当自己心中的道低于外界的魔时,那么就会被抑郁、被难过,而不论自己的道行有多高,正确的自己在一个错误的环境下依然无常的生存,除非接受外在的侵害、把不错的自己改成与错误的外界相一致。

如被称为"讨好型"的人格,表象是一个人喜欢讨好别人来获得价值感、优越感,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被误导迫,心理误导可以用软文"快乐从微笑开始,做人从感恩开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彰显大爱"等等,逼迫一般是暗中暗示的或恐吓。

为什么心理病的本质是外在的错?

有心人只攻击、惩罚犯错者而不告诉犯错者为什么会受到惩罚,所以,犯错者反复的被有心人误导、诱导、胁迫犯错,然后又反复的被暗中攻击,而遭到暗中攻击、过度惩罚的犯错者又可能会再次犯错,如此恶性循环,犯错者永远在那些有心人的魔抓中挣扎(心理病反复复发的原因之一。那些别有用心的强者忽略自己本身的错误、站在自己的错误上来评判他人的错误并以此为理由来惩罚攻击他人)。

按理来说,强者没有资格惩罚犯错者,因为强者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权利与义务对等、同时产生);按理来说,强者不能不合理的惩罚犯错者,因为犯错者负他人什么、侵害他人什么就只需还什么,如犯错者侵害了他人的物质利益,那就不能惩罚犯错者的精神;按理来说,强者不能对犯错者过度的惩罚;按理来说,强者不能为犯错者设置犯错的环境(因为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除非犯错者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好的、侵害他人的,否则就是以强欺弱——依仗“自己知道“而侵害“他人不知道“,所以,为他人设置犯错环境的前提是为了避免他人的错误不产生某种严重的后果(不能是以为了惩罚他人为初衷),当以这种初衷为前提时,那么就需要做到既能让对方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又不能实际的侵害到对方(不过度惩罚对方、不让对方真实的犯错),『否则,别人的缺陷关你什么事呢?至少别人的错误还没有产生某种后果,而如果不是你特意的挑剔,别人的某些缺陷可能永远也不会产生什么后果』

旁人该如何面对一个人潜在的缺点?

纵容无视他人的错误自己没有任何责任,自己没有错,因为不指出他人的错不算侵害他人,但是若对方的缺陷是一个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严重缺陷,那么自己的良心可能过不去;过度干涉他人的错误,当然初衷就是想侵害他人,而过度惩罚攻击他人同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你不能有意的显现一个人的缺陷而攻击惩罚这个人,你最大的权利只能是因自己不厚道的挑剔而不帮助这个人,别人的缺陷关你什么事?若不是你特意的显现,别人就不会犯错,而别人犯错可能也是被近朱者赤后所形成的观念所导致的』

如果一个人有严重的缺陷,那么可以任凭一个人的严重缺陷造成一种严重后果也不能对他进行过度的惩罚而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吗?

管理者有权利有义务告知他人有必要补救的缺陷,但是只能以既能让对方发现自己的缺陷又不侵害他人的态度处理他人,而一般人没有权利显现他人的缺陷错误,所以,一般人也没有义务补救他人的缺陷,不过,乐于助人是人们永远崇尚的信念,既然想帮助他人为何要过度惩罚他人呢?对于当事人来说,受到一次过度的惩罚而避免严重的后果可能是值得的也可能是不值得的,但很显然,犯错者希望既能发现自己的缺陷、避免自己的缺陷不导致严重的后果又希望不受到惩罚。

【 心理病的预防 】

一、做好自己(内在,开好自己的车)

1、做好本分、不做非分

2、不愧对良心、本心

二、守好自己(外在,避开他人的乱车)

1、鹬蚌相争,伤己伤人(双相情感)

2、成为自己,左右自己

[ 做好本分,不做非分 ]

♥重中之重:知白守黑,懂得什么是白、从而防守黑、错,以让自己不黑、不错。为人的根本、错与不错的界线就是不损害他人,只要自己的行为不损害他人、不负面的影响干涉他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事,那么任何人(外人)都没有资格干涉惩罚自己。判断是否损害他人的方法一般是"换位",为而损害他人利益就不能"为",不为而损害他人利益就要"为",不为而不损害他人利益就依情形而"为",♥不暗示的侵害他人(如暗示的带有恐吓、羞辱性的言语、动作等等),不暗示的接受侵害他人的暗示。

什么是个人利益?

如果地球上只有一个人,那么这个地球就是这一个人的,如果地球上有两个人,那么这个地球则是这两个人的(这只是道理,因现实历史原因,世界的利益并不公平),同理,上只有一个人,那么整个就是这一个人的,而上有万万人,所以是大家的。个人的固有(原本)利益包括:1、他人的本身之物(身体;、尊严等),人人皆有、皆同;2、他人理应所属的身外之物,因人而异。打人损害他人的本身之物的身体;骂人损害他人的本身之物的尊严;骗人损害的可能是他人的身外之物的钱财。

什么是错?侵害他人的利益就是错,没有侵害他人利益就没有错。什么是理?道理,人际关系中的道理就是不侵害他人的利益。什么是他人理应所属的身外之物?以{理}或非侵害他人利益的这种所得的东西,不是以{错}的得到的东西。

至少包括个人自由,即不能被强制做某事,如被强制接受无限次的不合理的考验测试套路等。

『个人不知如何把本身之物的精神(、尊严等)与身外之物的利益统一,因此个人把它们统称为个人的利益』

侵害他人的利益就是错,没有侵害他人的利益就没有错,若一个人侵害了另一个人的利益,那么这个人要受到一个公平合理的惩罚,这是人与人之间约定好的规则——法律、道德(法律的起点高,它并不与道德完全重合,如乱扔纸屑是不道德的、是错的、是损害他人的,是不能有的行为,但是这没有犯法,我们不能以"犯法"的标准来放纵自己,而应以道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当自己的行为不道德时及侵害到他人利益时,那么这就给了有心人干扰(攻击)自己的正当理由,如:有心人暗示性的对"随地乱扔纸屑"、"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公交座位上乱放脏湿物品"的李某说“讲文明,神经病“,那么李某就会因遭到有心人暗示性的辱骂而恼怒,进而引起异常的行为(有心人暗中攻击乱扔纸屑的人也不犯法,至少抓不到有心人攻击人的证据)。所以,做好自己不损害他人利益就是保护自己。乱扔纸屑等行为虽然不对,但有心人不能过度的不合理的惩罚攻击侵害他人利益的人,并且有心人也没有让别人知道为什么会受到惩罚攻击。

什么是正能量、负能量?依能量的方向来看,它可包括自己对外界的正、负能量和外界对自己的正、负能量。好人、爱心、赠予他人利益就是正能量,坏人、负他人、损害他人利益就是负能量。对外界输出正能量可能会得到外界的正能量的输入,即帮助了他人可能会得到他人的帮助,而对外界输出负能量则绝对会受到外界的"负能量"的输入,如"乱扔纸屑"、"乱横马路"、"欺骗他人"等行为会受到正当合理的惩罚或受到有心人过度不合理的侮辱的攻击惩罚或受到受害者的以牙还牙,除非自己做一个绝对的坏人,并且是最高级的绝对的坏人,因为低级的坏人在某些情况下会被高一级的坏人攻击、舍弃。

提升自己的正能量能提高自己被心理病的抵抗力,但不能仅仅为了得到正能量而做正能量的事,如果因得不到正能量的回馈、得不到他人的利益而不做力所能及的正能量的事就是无情的。

从某一角度来相对看,只要不是损害他人的负能量就是正能量,那么它除了包括他方得利的赠予他人利益的行为(爱心)之外还包括双方互利的行为,只不过互利的是普通的正能量,爱心是高级的正能量,因此,普通的正能量的能量级低于高级的正能量的能量级。自己要做到的不是绝对的好人、正能量的人,而是做一个绝对的非坏人、非负能量的人。"我"可能是个好人,但绝对不是坏人",即依情形做好事,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坏事。

不随便占取她人的美(视觉、听觉等等),尤其是被心理病者更需注意,因为这会恶化自己的心理病,这是负能量。换位修身——假如自己的亲人被这样占取。这里的换位不是与被自己侵占的对方换个位置。不要忽视这种小不道德的行为,不要认为这种行为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这种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是隐性的,未成家的可能是影响自己的婚姻,成家的可能是影响自己的另一半,影响自己的另一半当然就是影响自己,因为外界会以"道德"为正当理由来判断这个人、来攻击这个人。换位是万能法,学会了换位就学会了做人、修心。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第一个敌人是自己,因此,做好自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人的以道理道德为正当的理由的攻击。不过,当自己做好自己时,可能会受到别人的异样眼光或有心人的误导。不要害怕被别人说自己老实,不要因被别人说老实而自卑,不要因此而做不老实的事来证明自己不是老实的人、不是呆傻的人,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老实的嘲笑或"同情",自己不能往内攻击(不攻击自己,即不自卑),而是往外攻击,但往外攻击不是直接攻击他人,而是为了能抵御自卑的心理而保持往外攻击的心理,并且外表还要保持平和状态。

"这个人好守规矩、好老实",面对他人对正确行为的嘲讽,自己应该以理直气壮的心理应对:"我"就是守规矩、老实;"我"规矩我自豪,"我"老实我有德——有德便是才;"我"老实而不呆板,"我"老实而不固执。老实只是本分,这并不代表不会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

"守规矩、老实有什么用,大家都是乱来的"。不守规矩,不老实的人会被有心人暗中攻击控制,只是自己没有遇见。守规才能坦坦荡荡,老实才能问心无愧。守规矩与老实是两回事,守规矩内向性格的人可能被认为是老实、可怜,而受规矩外向性格的人就可能被认为是老道、厚道。

老实的人与老道成功的人的共同点是遵守规则,不同的是,老实的人没有最完美最合适的去争取个人的正当的利益,因此会被认为呆笨,所以,若要改变,老实人应该以不改变根本的守规则(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而去改变没有最完美最合适的获得本分的、更多的正当利益的状态。

误导他人犯错和怂恿他人行善是有心人常用的侵害人的方法。误导他人犯错是为达到控制攻击陷害他人的目的,怂恿他人行善是为达到折磨陷害他人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是快乐,但要获得快乐就需要做到不负他人(除非自己做坏人)和解脱自己,而不先做到不侵害他人,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解脱自己,因为侵害了他人,他人就会缠绕着自己,并且更高级的坏人就会以此为把柄来控制自己,让自己听从于命令来侵害他人,而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这将会让自己越陷越深,而断绝这种被控制的恶性循环的方法则是停止犯错、停止继续侵害他人,做到从心出发不动妄念不侵害他人。

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若在强大时(如从众心理等)自己想侵害他人利益,那么坏人可能会假装给自己力量,那么自己就可能会被陷害("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强大"能蒙蔽人的良知);

若在隐蔽环境时自己想侵害他人利益,那么坏人会为自己制造隐蔽条件,那么自己就可能会被陷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从心出发不动妄念(静),任何时候都不侵害他人利益,都以公平的心态面对,任何的对自己不公平的好都是不公平的、都是侵害他人利益的。

"当你对自己诚实时,世上没有谁骗得了你。"

最容易犯错的是"隐蔽环境时和强大时",这两种心理是有心人攻击一个人的主要方法,而一旦一个人侵害他人利益后被发现,那么这个人就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罪恶感,这时有心人们再对犯错者的羞耻心罪恶感进行讽刺践踏性的酝酿,那么受害者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抑郁轻生等异常行为。

管好自己的心不被他人收买,不因一个人的权威而盲从这个人的暗示指示,不因受过一个人的恩德而盲从这个人的暗示指示,因为当盲从有心人错误的指示会侵害到他人,而侵害到他人后又会被有心人暗中攻击。真正的厚道的正确的人不会以恩德等等来要求他人做不情愿的事、错误的事。

[ 不愧对良心、本心 ]

不愧对良心是避免因自罪羞愧感而产生轻生等异常行为。

[ 鹬蚌相争,伤己伤人 ]

♥重中之重,虽然这种社会潜规则是错的,但是这种错误的潜规则却强盛的流行于社会中,那些高级的坏人对于直接侵害他人会感觉"没有道理"(当然,他们为了自己安全也不会直接去侵害他人),所以他们用这种间接的暗示的误导人产生仇人进而再攻击这个人的方法来求得道理、求得心安理得。

万变不离其宗的矛盾法,变的是形式,而不变的是本质:坏人伪装成一个人攻击另一个人,那么被攻击的人就会自认为攻击自己的人,如:坏人伪装成张某过度惩罚、攻击李某,那么李某就会张某:张某发说说“讲文明,不乱扔纸屑“(或张某未说此话),如果坏人暗示性的对乱扔纸屑的李某说“讲文明,神经病“,那么李某会认为是张某攻击自己,因为李某会想到:只有张某说过“讲文明”,或许李某会当着张某的面扔一纸屑以验证是否是张某在攻击自己(如果张某未说过"讲文明,不乱扔纸屑"的话,李某也会试探的判断是不是张某攻击的自己),因为张某心中有不乱扔纸屑的观念,所以当张某看到李某乱扔纸屑时就会自然而然的说“李某,你不要乱扔纸屑,我们要讲文明,……“,那么这时李某会误会的断定就是李某暗中管自己、攻击的自己,那么李某心里可能就会埋怨到“我要你管吗?我自己不知道吗?“,然后李某就可能会攻击张某,而张某不知为什么。在这个例子中的这种情形下,张某不能对着李某说"要讲文明",不要因为没有引导他人道德(或不道德)而心感不安,虽然"讲文明"是正确的、道德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或许就有这个意思。

这种矛盾法被有心人广泛用于人际关系中,只是,通常自己被攻击时自己很难发觉是受到了坏人的暗中心理误导(如李某对张某生气时,张某会感觉莫名其妙,张某根本就发现不了李某生气的心理机制、思维模型,因为张某遇不到有心人改造李某的心理机制的过程,即有心人对李某的攻击、误导行为),这种方法用于夫妻之间则夫妻吵架,用于父子之间则父子吵架,用于婆媳之间则婆媳吵架,用于集团之间则集团吵架……

李某认为自己是正当自卫,因为是张某先侵害自己的。当李某反击张某后,李某却会再次遭到坏人的过度惩罚,坏人的理由是"为维护张某的利益,因为李某无缘无故侵害张某"(不过这些潜规则是错误的,因为惩罚过度、因为没有告知为什么要惩罚攻击李某),当再次遭到坏人暗中攻击的李某会郁闷的感到"为什么张某可以攻击我,我不可以自卫的反击他呢?这还有王法吗?",而事实上,张某确实没有攻击李某,所以,李某每攻击张某一次,自己就被多伤害一次、每次对张某的攻击都会回到自己身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某就不能对张某自卫(放下自己之前所受到的伤害),而是应以保全自己、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为重中之重,即做好自己:做好本分,不做非分,不因受到攻击后有意将错就错、不自卫的攻击任何自认为是攻击自己的人(因为李某接触不到发现不了暗中真正的坏人,所以多半会误会),这样李某才能确保自己不再受到伤害。

"当李某被坏人误导而攻击张某后,张某可能会因受到李某的无缘无故的攻击后自卫的李某,这时张某与李某就会变成真正的敌人。当未变成真正的敌人之前一定不能攻击自认为攻击自己的人,不能完全的以他人为自己暗示的设置的敌人为真正的敌人,不能此时这个是对的得意的就攻击那个,不能彼时那个是对的得意的而攻击这个。心中最好不要有敌人,因为自己一般发现不了自己真正的敌人(有心人暗中挑拨),所以可能会误会他人,而误会的攻击他人后又会再次受到暗中有心人的攻击,那么这样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当变成真正的敌人后,自己需要想到的是:鹬蚌相争是暗中的有心人得利。任何矛盾都需要有鹬蚌相争的意识"。

而张某也可能会受到坏人暗中的与李某同样的攻击(高一级的坏人并不是真正的把张某当做朋友——坏人的原则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所以坏人会暗中以误导李某攻击张某的来误导张某,当张某因为误会攻击李某后,坏人就会暗中过度惩罚、羞辱张某,而当李某看到遭到"报应"的张某后,内心会有一种报仇雪恨的感动,心理上对张某的敌视更加强烈(认为遭到报应的张某就是自己的敌人,其实李某与张某的争斗是鹬蚌相争暗中的坏人得利),那么李某就会对张某产生得意的攻击行为,而当李某得意忘形的攻击张某后,坏人又会暗中过度的惩罚羞辱李某……,同样,张某可能也会与李某有同样的心理,张某看到遭到"报应"的李某也会有种报仇雪恨的感动,然后得意的再次反击李某……,无限循环,坏人暗中适时翻来覆去的攻击双方,直到把自己心中的敌人攻陷。在坏人暗中翻云覆雨的把张某与李某玩弄于鼓掌的过程中,张某或李某就会表现出一时天堂得意一时地狱失意的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异常行为。

当自己在遭到坏人暗中过度的惩罚羞辱后而过激的做出一些错误的不道德的行为时,这就相当于被坏人在一定程度上攻陷了,因为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的行为时,自己会感觉自己过激的不道德的行为报复到了对方,当站在第三方的、坏人的角度看,自己的行为就是损害自己,因为自己由正常情绪正常行为的人变成了过激情绪不道德的错误行为的人,如果自己的错误是不可逆不可修复的呢?因此,任何矛盾都需要有鹬蚌相争、暗中有心人得利的意识,不然,可能是赢了对方的同时也输了自己,输了自己的修养、象形,输给了暗中的有心人(被有心人打垮)

说:"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当被制造误会时,宽容仇人就是保护自己,宽容是一种修行境界,在这种情形下(指得意、强大、"自卫"与失意、弱小、被攻击的这种状态的交替变换),李某和张某应当先做好自己,不要再有自卫的想法,而以保全自己不再受到伤害为最重。上帝是公平的,每个错误都会给予一个公平合理的惩罚(也是自己内心应该保持的心态,不需要自己去攻击惩罚自认为是攻击自己的人,因为自己接触不到发现不了暗中真正的坏人,所以多半会误会),如果自己受到的惩罚不是公正的,那么他就不是上帝,他只是一个坏人,那么不要理会他人,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业报不一定在今生,可能在来世。

若在强大时自己想侵害他人利益,那么坏人可能会假装给自己力量,那么自己就可能会被陷害(制造"双相情感障碍"的手法之一)。

[ 成为自己,掌控自己 ]

不被他人的套路所牵制头绪、迷乱自我。成为自己掌控自己强大自己的前提是要做好自己,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做好,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知白守黑,分清自己该做的本分与可做可不做的非分。知道什么是白、对而防守黑、错,以让自己不黑、不错;因为知道、能辨别什么是对所以才能让自己不错,如果分不清黑白对错,那么自己错了黑了自己又怎么能感觉得到呢?自己又怎么会做到让自己不黑不错呢?如何判断是外在他人(环境)的错还是内在自己的错?——换位。

『换位不是把一个具体的行为的方向换位,即不是把他人对自己的一个行为反向的作用于对方("老板对自己的一个行为是否可以",把老板对员工(自己)的行为对老板),而是与对方换个身份及对方的位置、处境等等:假如自己是老板,自己会以这样的行为对员工吗?』

为人的根本是不侵害他人利益,错与不错、为与不为的界线就是不侵害他人利益,只要自己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负面的影响他人那就是自己个人的事,那么任何人都无权干涉自己。但朋友同事之间可能因为需要再次交往,那么在交际中可能需要依情形而为,如:第一次被请求帮忙时可以微笑的接受,第二次被请求帮忙时可以平和的接受,第三次被请求帮忙时一般就可以理智的委婉的推辞(可能是恶意的请求帮助,那么他人就违背常规的正确的道德)。

错与不错为与不为的界线是"不侵害他人的利益",对他人好是情分,不对他人好是本分。因为人有积极向上/善的本性,所以,在一般的社会活动中,这种本性能让人们产生一种高尚感自豪感快乐感……,从而人们就会以"正他人"的真种高尚情操为追求,所以人们就无意识的形成了这种社会潜意识(组成为社会的人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观念):" 把 ' 正/利他人 ' 作为是非对错的参考标准 ",当一个人没有接受完成"正他人"的一件事时,旁人会这个人,单一的看这一件事,这似乎是合理的(法律是以"平他人"作为对错是非有罪无罪的标准,即只要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就无错无罪),但在现实社会中,有时候却不能以"正他人"作为评判一件事的标准,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会榨取他人的善良、有些人会以他人的善良为诱饵来刁难侵害他人,损害他人就是错,没有损害他人就没有错,所以,在一般情况可以以"正他人"的善良、爱心对他人,♥而当自己在受到刁难、较劲而感到心力交瘁时,那么自己就需要退回到"平他人"(即不负他人、不损害他人就没有错)的底线上以保护自己(不难为不强迫自己)。

♥当自己是旁人的身份时,不能因一个人没有完成一个"正他人"的行为而草率的这个人,因为他人可能在自己不在的另一环境受过了无数次的这类"遭遇",或者这个人可能刚被有心人刁难过,情绪正处于不稳定状态,否则,自己就成为了把这个人一步步往"心理病"里推的一员。 "正他人"的行为是个人自由,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没有完成"正他人"的行为,我们最多只能不对这个人好(不正这个人),而不能对这个人"坏"。

社会中错误的霸道的潜规则是:当一个人完成一个正/利他人的行为时则鼓励奖励这个人,如暗示的夸奖或播放这个人喜欢的音乐或给这个人方便等等;而当一个人没有完成一个正/利他人的行为时就惩罚这个人,如暗示的或暗示的蔑视侮辱或限卡这个人等等。对一个人的完成"正他人"的行为的奖励会激发这个人的积极向上/善的本性,这就会促使一个人更有"正他人"的趋向,对一个人的没有完成"正他人"的行为的惩罚会激发这个积极向上/善的人的羞耻感,这就会促使一个人更尽力的完成"正他人"的行为。有心人会利用一个人的积极向上/善的本性来无限次的刁难一个人,如今天让甲扔纸屑给张某捡,明天让乙开水龙头给张某关,后天让丙倒扫帚给张某扶,大后天让丁……,因为无限次的利他人的行为,那么张某会感觉身心疲惫,而不完成"利他人"的行为就会暗中受到惩罚和因自己积极向/善的本性而难受、心身疲惫,所以,张某完成与不完成、做与不做都会痛苦(制造强迫症的方法之一)。

预防他人欺诈自己的积极向上/善的本性,不因自己(人)的积极向上/善的本性而顺从接受他人的考验(刁难)。"上帝刁难人是命运,人刁难人是侵害",因此,我们不需要为了成就、磨练自己而刻意的接受他人的考验(刁难),能战胜上帝给的刁难(命运)就是战胜了自己,不用担心上帝不会给自己刁难(命运),无为,不需要刻意的人为的设置"愚公移山"、"忍辱负重",不能为了移山而移山、不能为了忍辱而忍辱,因为没有人(施加方)有权利无故的对他人"考验"(侵害),也没有人有无故的接受他人的"考验"(侵害)的义务,因为这种强制无故的"考验"是侵害(羞辱、刁难):一是不公平,二是强制接受。

不侵害他人利益是基本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侵害他人利益的行为,而善、对他人好是自由的,所以不要强迫自己对他人好,不要因没有做到一件利他人的事而难为自己,不要太在意他人说自己不够善良,只要自己对得起自己良心、做好了本分就没有错,利他人需依情绪而为。

不完全的以他人的行为(或规则、套路)为前提,而应以自己心中的为与不为错与不错的正确价值观(如: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就没有错)及完美的上帝的价值观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验证,因为他人也是另外一个人,是人那么就可能存在缺陷不足,所以若自己以他人非完美的规则、套路来评判自己就可能会把无错的自己判成错误的自己,就如一个完美度为80的人评判一个完美度为90的人,当在这个完美度为80的人其本身存在自身所不能掌控的20度的缺陷时(当一事物超过完美度为80的人所能掌控的高度而处于这个人所不能掌控的那20度的缺陷范围时),他就不能正确的评判这个完美度为90的人,不过,自己也是一个人,那么自己同样可能存在缺陷不足,所以,自己在评判他人对自己的规则、套路时也要做到心态公正:当自己正确时,不以他人说自己错而认为自己错;当自己错误时,不以他人说自己正确而认为自己正确。

不要把他人的任何行为(考验)都当做正确的标准,被考验的同时还需反问考验者(考验的环境)是否是错误的:首先,你说我错,那你先证明你是对的?错与不错的界线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即做好本分,不做非分;其次,你对我的行为无积极的现实意义、无现实必要。无意义的任何事都不需要做;再次,你的行为只是你个人的意志。我为什么要难为自己、憋屈自己来顺从你的不道理的个人意志?我只顺从道理,而不顺从个人;再再次,你没有资格无限的考验人。量变至质变,那么考验就变成了刁难、侵害;总之,你的行为不能通过"换位"。既然你认为你对他人的行为是"对的好的",那么他人以你这样的"对的好的"行为对你那又有什么不好不对的呢?『不宜直接向对方表达这些反问,只需自己心里清楚谁是谁非』

这一切的一切的判断界线是看:1、自己是否直接、间接的侵害到他人的利益(换位);2、自己是否违背常规的正确的道德(换位)。如果这两点自己都没有错,那么这就是他人的错、外界环境的错,那么,尽管大家都说自己错、都自己,自己内心也要理直气壮的肯定自己——自己没有错。

为什么不能绝对的以他人的规则、套路为前提、为标准呢?如:李某有意的"1 1=3"的行为(泛指有意的错误行为),当张某没有改正时,李某就暗示的张某。李某的理由是:我的行为明明是错的,张某却不改正,张某不是装吗?不是虚伪吗?所以这是张某的错。但张某的理由是:李某是站在自己的错误上来评判我的错,李某凭什么可以忽略他第一性的错(为什么李某可以有意的错"1 1=3"),我为什么要顺从李某的套路?错与不错的界线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我不顺从李某的套路并不侵害他的利益,所以我没有错。如果张某每次以李某有意错误的"1 1=3"的行为为前提为标准的话,那么,只要张某不为李某改正,那么张某就是错的,如果张某错了那当然要受到惩罚,如果这样,那么李某可以无限次的刁难张某。

抽出现象(形式)得本质是:无限次的让别人改正自己的有意的错误行为,以本质再现形式为:1、今天让甲扔纸屑给张某捡;2、明天让乙开水龙头给张某关;3、后天让丙倒扫帚给张某扶;4、大后天让丁……

所谓"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只要张某从心出发不动妄念(不损害他人),张某就没有错。当你对自己诚实时,世上没有人骗得了你。……

不要完全的把他人的任何行为都当做正确的标准,不完全的以他人的行为为前提,如旁人笑说"这个人吃饭吃得好多啊",若自己以他人的"这个人吃饭吃得好多啊"为前提,那么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怎么吃得这么多、自己好俗(当然自己是不是吃得妥当需要自己准确的掂量),那么这就会让自己难过,这种思维模型就是无形中的往内攻击,而当自己两面的看问题(判断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他人的问题)时就不会产生一味的往内攻击自己的行为,既然是外在的他人的错误,为什么要难为内在的自己呢?为什么要拿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所以,应该往外攻击,不过往外攻击不是直接的攻击他人,即不能直接明示的对暗示的嘲笑自己的人说"我吃得多有侵害那你吗?有侵害他人吗?你能不吃饭吗?",而是在心知肚明的明白自己没有错的前提下以平和心态面对人事,心理上不要把别人的错误行为当回事——他是一厢情愿。

对于一些自己分不清是自己做得不好还是他人做得不好或自己不知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面对时的情况,自己应当记下这种人际情形,然后准确的向心理师表述、咨询(或间接的换种形式向心理师诉说),以获得正确的人际处理方法。

当受到侵害时或产生抑郁情绪时不要把自己当抑郁症,就好比不要把自己当可怜人,若自己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一个有抑郁症的可怜人,那么自己心理上就会变得更脆弱,从而行为上也会变得消极不自然,而当他人以怜悯的眼神看过来时——"诶,这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呢!",那么这就会更进一步的强化自己是抑郁症患者的意识。当然,不可怜自己但也不能傲慢的不接受他人真诚的帮助关怀,而是把自己当成正常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所以,当察觉到自己有低落的情绪时,就要即时把自己的心理摆回到平和心态:不暴不弃、不卑不亢,爱自己顾好自己……

当感到自己处处受到时不要完全的认为整个世界在抵触自己,这只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在自己(可能被有心人制造了矛盾,不一定代表周围的人都是坏人,或者只是一些巧合现象),只代表自己暂时没有遇见没有自己的人。要经常暗示自己没有抑郁症、是正常人,是因为无错的自己不匹配错误(或误会)的环境而产生的不和谐及自卑低落消极等等的心理,所以自己就不能拿他人的错误来惩罚、为难、抑郁自己,如果改变不了错误的环境那么自己可以尝试下尽量的适应错误的环境,那么自己心里可以在心知肚明的明白"是外界环境的错误"的前提下而与错误的环境求同存异:正确的避开错误的环境对自己的干扰、不拿"错误环境"的错往自己心里去,不憋屈自己、不难为自己,以平静坦然又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

假如自己偶尔出现了一点小错误,也不要全盘否认自己,不要把确实是外界环境的错误当成完全正确的,而是以一事归一事的心态公正的面对,自己的一点错自己改正,其它的是外界环境的错则不去理会。

有时就算自己做好了自己,还是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使诈而无辜的受到刁难侵害,那么,如果是他人的错就不需拿他人的错来惩罚自己(难为自己、憋屈自己),"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就没有错"是公平的,只是现实社会还没达到真正的公平,因此,自己可能改变不了错误的外在环境,那么自己有时就可能需要依情形妥协自己来适应环境:守好自己心中的理,在做好自己的前提下,用"厚颜无耻"又淡定从容的平和心态来坚定自己以正常的面对人事(厚颜无耻是指不要因无错的自己在遭到外界的错误的强势打击下而变得心理脆弱:又不是我的错,凭什么我要自卑、凭什么我要怯懦。但外表需保持平和),面对外界的强势,内心上不要把错误的外在当回事,因为错误的终究是错误的,错误的人面对真理永远是失败的(可能是误会),因为他人侵害自己是他人的错不是自己的错、他人羞辱自己是他人的错不是自己的错,那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错来惩罚自己、让自己难过呢。被侵害是吃亏了,但更重要的是、更庆幸的是,自己是正确的,面对真理、面对上帝,不讲道理的人、不讲道理的他永远是错的、永远是失败的,直到他改正错误后。面对他人的任何的打击侵害,内心上不要自我怯懦、不要自我消极,不要自我怜悯:他不就是个不懂道理、不懂道德的人吗?

往外攻击的方法是在心中借用公正的上帝来批判他人的错而尊崇自己的对,持有这种向外攻击的心理不是为了践踏他人,而是为了强大自己的内心及为了避免自己在受到外界打击侵害而可能产生自我消极、自我憋屈的情绪,但外表依然要保持平和、以平和的心态处事,保持平和不生气的状态不是压抑自己的愤怒,而是对自己的肯定,是把他人与自己对比判断后所得出自己是正确的结果而保持的状态——既然他人是错的,自己为什么要生气呢?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能辨别错与不错,然后需要公正的面对自己、做好自己。

被心理干扰后的人会条件反射的更敏感疑虑,会过度猜测一些自然产生的人际,所以,只要他人没有直接的向自己表现某行为,那么自己就无需太顾忌自己个人的心理想法,可能自己的想法是错的,除非他人的行为很明显的表达了排斥的信号,而在必要的情况下,自己还可以间接的委婉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疑问,切不能因自己的疑虑让自己憋屈难受。

对于他人的刁难羞辱,自己为什么不要生气?1、我(坏人)就是故意让你生气的,故意羞辱你的、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假慈悲、故意显露缺陷让你生气的;2、你骂人、生气了我就高兴了;3、你将错就错,你就越陷越深,我下次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捉弄你;4、直到完全攻陷你。你过激的言词只是在向我的一颗棋子发泄愤怒,就算你骂赢了他,他也是我的一颗棋子,但是我还有更多更高级的棋子,我暗中在背后看戏,你接触不到我,你不知道我是谁。既然他人是这样的心思,自己要怎么应对呢?既然他人是故意让我生气的,那么我就不生气,不然就顺了有心人的心意、中了别人的计。生气不如争气,我生气了,对方就高兴了,我争气了,对方就没辙了,而争气的第一步是先做好自己(做好本分,公正不犯错),被侵害永远是他人的错,对方侵害我是对方没有品德,我不侵害他人是我有品德,对方是无品德侵害他人的人,我是有品德不侵害他人的人,既然是这样,就表明对方不如自己,那么自己为何还要与不如自己的人计较、为何拿没有品德的人的错来难过自己呢?『自己心里不能有蔑视人的意思,被他人侵害还有可能是因为误会。这只是一种思维,切不能直接对他人暴力反击』

对于明显的是外在的错的情况,那么能不理的就不要理会,不得不理的则在不损自己的前提下进行正当自卫以挽回尊严(任何矛盾都要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得利的意识,所以不要为了争斗而争斗,能不争斗就不争斗),但不能有过激的错误行为,不能错误的、过度的自卫,当既是弱者又不得不理的情况那就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被侵害永远是他人的错,上帝不会让任何人投机取巧,自己可把一切侵害抛在脑后,只管做自己该做的事,让这些侵害由上帝来安排,哪怕是来世,当因果契合时就是业报应证之时。

自我纠错、自我强大,正确的面对不合理的过度的攻击惩罚。或许人无完人、或许自己还未完美,因此,有时自己一不小心就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而就犯了错,那么,当受到了他人的过度的惩罚时不必过度的恼怒(不能有将错就错的损自己的行为),因为多余的那部分惩罚本来不属于自己,好比过当的荣誉不必过当的虚伪的自豪,因为多余的那些荣誉不属于自己。过度的惩罚不代表自己过度的错,只代表有心人过度的,况且,犯错并不代表自己肮脏、恶劣,那么自己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让自己难过呢?只要自己没有错,那么他人的侮辱攻击就是一厢情愿,同样,只要自己的错受到了过度不合理的惩罚,他人的侮辱攻击也是一厢情愿,只要自己客观公正的面对自己的错误,自己心里就可以不把他人不公正的行为当回事(但外在需要保持平和心态)。当自己的错没有受到惩罚时,不代表自己的错就消失了,当自己的错受到了过度的惩罚时不代表自己的错就变大了,错还是那个错,不增不减,如果"我"是一个公平的、正义的人,如果"我"还是一个有力量的强者,那么当"我"的错受到了过度的惩罚时,"我"会先承担犯错的责任和改正错误,然后把多余的惩罚还给他人,又如果"我"是一个公平的、正义的人,但"我"是一个没有力量的弱者,那么当自己的错受到了过度的惩罚时,自己不应该改正自己的错误吗?自己的错是自己的错,过度的惩罚是过度的惩罚,改正自己的错与过度的惩罚可以没有关系,否则,那不是跟他人赌气吗?——你过度惩罚了我,我就是不改。而坏人就是希望"我"不能改,那么下次还可以这样逗"我"生气"。上帝是公正的,只是坏人不讲道理,坏人的惩罚攻击行为不是公正权威的(多数是错的),他们只是侵害他人的经验丰富,只有大家公认的才是权威的,他们的过度惩罚只是一厢情愿,所以,"我"不以他人的过度的惩罚为标准来应正自己,因为审判自己的是公正的上帝(公正的人就是上帝)。羞辱、过度惩罚人是一种人格缺陷,好人是不会以这种惩罚人的,好人、公正的人会以公正合理的人性的惩罚来教导人。不是为了坏人而改正自己,是为了完善、提升自己而改正自己,是为了不再侵害到其他人而改正自己,因为我偷张某的东西是因为李某偷了我的东西没有道理:有心人过度的惩罚我好比李某偷我的东西,我不改正错误将错就错则好比我的东西被李某偷了而去偷张某的东西。不生气,不抱怨,做好自己就是保护自己,对坏人生气抱怨没有意义,生气是向对方示弱认输的意思,生气不如争气,争气的第一步是要做好自己(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我"生气了,坏人就高兴了,"我"争气了,坏人就没辙了。而真到了和平主义社会的那一天,那些过度的惩罚定会由那些坏人自己背回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业报不一定在今生,可能在来世"。

不能被外在的"非好即坏、非友即敌"的错误潜规则所攻击而以这种规则对他人,否则就是侵害他人,而因自己侵害了他人,那么自己又会受到他人暗中的这种侵害,那么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如:1、李某有意的说"1 1=3"(泛指有意的错误行为),当张某没有改正时,李某就暗示的远离张某。

『李某不应该以"你不对我友好,我就对你敌坏"的规则对他人』

关于社交恐惧症。在聚会中,李某双手拉出了两张凳子(可以是请张某坐的,也可以是顺手拉出,以示随张某选择),用餐中,坐在张某一旁的陈某一手拿着只有一点点茶水的杯子,一手在吃着菜(可以是等着别人盛水,可以是自己等会要喝水),若张某没有主动给陈某盛水,那么李某或另一人会敲击碗或桌子,或者叹气"唉",或者说"我有事先走了"。

张某的心理:当有人为张某拿来椅子时,张某会有感激的心理,当张某被暗示要奉承别人(为别人盛水)时,张某可能会有不自在的感觉,如果旁人再敲打器物再次提醒张某时,张某会可能有点感到自尊被伤害被强迫的感觉,如果旁人再"唉"的一声叹气(含义是:你怎么不懂谓、不懂内涵、不懂套路呢?),这时张某可能会有自卑自责的心理,如果旁人再说"我有事先离开一下",那么张某可能顺便离开了。而张某这样的行为在其他不知情的人的眼里就会被认为不太正常--张某怎么无缘无故的离开了呢?

张某在郁闷之后可能会感叹:是我不适合这个社会,是我不喜欢与大家交流,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感觉自己太呆滞了……,而这些对张某的一整套暗示行为本来就是不礼貌的。社恐的人的性格可能多半有偏内向、自尊心强、不随便、善良的特点。心理病的本质是外在的错,同样,社交恐惧症也是。

人与人的交际故障是两方面的原因,不合群的说法不一定对,应该说这个群体不和谐。因为是多数人与少数人的不和谐,所以会被误认为是少数人中的这个人不合群、不符合多数人,但问题可能是多数人的错(或是误会),所以才导致某个人不和群的现象。

关于不合群,不需刻意的说话、刻意的合群,而刻意的不说话、不合群也不好,一切随自然,不要因一个群体不和谐而完全的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只要自己没有错那就可以以坚定的信心来保持平和的状态而自我安定,自得其乐,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要能分辨出自己没有错。

【 心理病的治疗 】

产生一个行为的前提是:输入事件——心理机制——输出行为。有果必有因,有异常的输出结果(行为),一定会有相应的输入事件(所有感官接受到的所有相关信息)和心理机制(想法),通常一个异常的行为可能由多个不同的输入事件共同产生。

治疗心理病是助其(被抑郁者)对自己心理机制的改变,即建立个人的正确的思想以完善"内在的"自己(防备内在自己的错,让自己不犯错),以及建立智慧的思想以免疫可能的"外在的"暗中恶意的心理干扰(排泄外在他人的错)。

心理病产生的根源是"外在的"错误,而心理病难治的根源是病因的封闭,即外界(朋友、家人、医生)很难了解到被心理病者的内心思想,原因可能是:被心理病者无法准确的表达出自己对"输入事件"的反应,即内心想法(患者自身可能没有意识到)。因此,当患者表达得听起来很"很荒谬"时就不能当机立断的否定、不屑一顾患者的言词;或者患者因保密而不愿对外界表达。当能得到所有相关的输入事件时,就能较容易的调节心理机制,从而得到理想的输出行为。若得不到关键的"输入事件",心理病就显得变化多端、神秘莫测。

『以同病相怜(同理心)的情感让患者把让自己难过的所有心理活动(是听到、看到、触到了什么而想到了什么,从而产生了一种异常行为)都表述出来,然后帮助患者梳理纠正,那么被心理病者下次遇见同类的事就不会难过了。』不过做为患者需要有自保意识(间接的表述等等),自己的信息可能可能会被假医生所泄露,也有可能会被其他人所泄露。

对于有生理病状的患者可能需要用药物治疗,因为生理是心理的基础。而无论如何,心理疾病的根治都要经过治心,即做好自己(或许自己的心本来就是正确的,只是无缘无故受到伤害而被抑郁症)。只是,做好自己不能保证百分百痊愈,而不做好自己则百分百不痊愈。不管是心理型抑郁还是生理型抑郁,最基本的都是先做好自己,自己做好了,那么自己就把患病的概率降至了最低,其它的自己无法控制就听天由命。

心理病的本质是外在的错误(第一因),因此,当外在的环境变得正常时心理病基本上就会随即消失。当外在输入正能量时也会对心理病起到正面作用:鼓励、认可,明示的不如暗示的真实,朋友的不如社会的真实,所以,社会的暗示的鼓励对被抑郁者的作用为最好(有时明示的认可与暗示的认可会产生同等的效果,鼓励、认可应以现实中真实的事件为基础,不能浮夸)。

1、不有自保的侥幸心理

不要因自己犯的错被他人抓住了把柄而接受他人的暗示的胁迫,更不能因此而顺从他人的指示去侵害其他的人,接受顺从他人的胁迫没有能让自己的错误消失的作用、没有能让自己的心得到安稳、归宿的作用,这只会让自己一错再错以致越陷越深,当自己犯了错需在第一时间悬崖勒马的不再继续犯错,否则,自己的一个小错可能会被有心人酝酿成一个危险的大错。因为自己对自己的错都有一种罪恶感畏惧感,如果有心人暗中恶意的鼓励自己的错没关系没有错(这时自己会感到突然获得了一根救命稻草),那么自己可能会顺着有心人的误导而理直气壮的假装自己没有犯错,当自己这样后,有心人则会残忍的揭穿自己的犯错事实(这什么人啊,活着也是造孽, 还不如早死再),那么这时自己就会感到无地自容。

犯错后万不能有侥幸心理,瞒天过海,只有虔诚的承认、改正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心才能得到安慰。"错"不因被隐藏而消失,当我们未改正它之前,它永远真实的存在,只有当我们虔诚的勇敢的改正、面对它后,它才会消失。改正错误是一种勇气,此将得到心灵的升华、得到上帝的救赎,隐瞒错误是一种逃避,此将遭到心灵的折磨、遭到上帝的惩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从现在开始虔诚的认知到自己的错并改掉自己的错,自己就是一个新的自己,自己就可以变成一个非坏人,自己就是在走向"佛"的道路上,自己的精神境界就会提升一个等级,自己的心灵才能安息……

人生自古谁不错?有错敢当是豪情;人生自古谁不错?有错敢当是本分。面对"错"不能是承认错误后选择离开,而是在承认错误后勇敢的活下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不一定表示把自己的错误公布于众,但一定是不因自己的错误而被挟持。

2、面对错误,改正自己,走出心理阴影(羞愧感、无价值感)

人为什么会犯错?犯错不一定代表自己道德败坏、品行卑劣、内心肮脏,"犯错"是在未明白某个道理之前的人在遇见某个犯错的环境时所必然会发生的事,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因为我们都是从一无所知的孩子开始的,或许,我们都犯过错,同样一个人在一个好的环境,这个人就学得多、就不易犯错,而在一个不好的环境,这个人就学得少、就易犯错。

一个年龄为0知识度为0的孩子在一个100度的犯错环境会犯100度的错;

一个年龄为20知识度为20的青年在一个100度的犯错环境会犯80度的错;

一个年龄为100知识度为100的老人在一个100度的犯错环境不会犯错;

一个年龄为100知识度为0的老人在一个100度的犯错环境会犯100度的错。

当一个人(被)遇见一个大于这个人的知识度的犯错环境时,这个人就会犯错,这种错是因为不知错而犯的错,而不知错所犯的错不代表这个人、肮脏,因此自己不需要有自卑感、羞愧感、罪恶感,只需承担责任改正错误往后不再犯即可,而没犯过某种错的人,当在他懂得这种知识前就(被)遇见这种犯错环境时,那么他可能也会犯错。

当一个人(被)遇见一个小于这个人的知识度的犯错环境时还犯错,那么这种错是知错犯错,但这又说明什么呢?其实这个人还是不知错而犯错,因为这个人因“近墨者黑”后认为自己这样做(侵害他人利益的事)是好的、对的,这就好比电脑病毒,病毒之所以损害电脑,这是因为病毒的思想(代码程序)决定了其行为,如果把这个病毒内部的代码改成良性的代码,那么这个病毒本质上不就变成"善良"的软件了吗?而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因为外部环境而被"近墨者黑"、被感染上了恶意代码,于是他就变成了坏人,当对这个人重新给予正确的引导、把这个人的错误思想刷新成正确的思想后,那么这个人本质上不就变成了一个人好人了吗?

为什么自己被感染了恶意代码而犯了错,别人为什么没有被感染恶意代码没有犯错呢?

命,一切都是命,一切已注定,上天给的命运,自己不能怪罪嫉妒他人,自己只能坦然的承认这种结果的命,自己能做的就是在接受这种已知的命的前提下积极的创造、获得本属于自己的更好的命。

因此,犯错并不一定代表一个人道德败坏、品行卑劣、内心肮脏,只有那些不懂道理的或的人才会用他人的错来牵制攻击他人、才会嘲笑羞辱他人, 因此,我们不需要有自卑感、羞愧感、罪恶感,只需承担责任改正错误往后不再犯即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为什么别人那么优秀又没有犯错,而自己如此平庸又犯了错?

命,命是注定的,小鸡小鸭为什么不是人,这是老天注定的,而人也是一样,并不是每个优秀的人都不会犯错,只是自己知道的某个人没有犯错,为什么这个人不会犯错,而这也是命,假如一个人在未懂得某件事之前就遇见了这件事,那么这个人就会犯错,而自己恰恰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当自己明白了自己的错后,就要立即改正,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或许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而羞愧的看不起自己的优点(强烈的羞耻感本也是一种好的品质,犯错时可以让自己即时改正、可以让自己的修养更高),或许是自己的优点还未被自己发现。假如自己画一只老鼠,然后再画一只小鸟,那么这只老鼠永远都没有这只小鸟美丽,因为这是老鼠和小鸟的命,假如让这只老鼠做这只小鸟,那么这只老鼠(变成了小鸟)照样美丽,而人也一样,有些人是丑小鸭,有些人是美天鹅,只是自己被上帝画成了丑小鸭(命),如果自己被上帝画成美天鹅,自己不也会长成为美天鹅吗? "我"不是我,"人"不是人(人从哪里来?),当"我"被上帝画成我后,"我"就不由自主的产生了、"我"就变成上帝的配角了,"我"不想犯错,而当"我"在上帝设置的与畏惧、羞耻、慈悲等的交互、因果机制下,犯错就是必然的结果之一。"我"不是我,我只是为上帝扮演了一个"我"的角色,我要为上帝而改正"我"的错误,是上帝把我画成了这样(先天:物质决定意识,后天:外界环境影响),"我"犯错是因为那时"我"想犯错,"我"想犯错是因为那时"我"不知错(不真正的知道错,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知错犯错一错再错,不知道自己如何能做到不想犯错),"我"不知错是因为上帝把我画成不知错的,同时,"我"也是我,"我"为我自己扮演了一个"我"的主角,我要为自己改正错误,以成就升华自己,如此这样才能获得人生最大意义。

不要把自己犯的错完全的看成是自己的错,不要自己独自承担犯错的羞愧感自罪感无价值感,因为自己只是上帝的一个配角,自己只是上帝的一个化身,所以,上帝需要承担主角的责任,而上帝它不能存在于现实中(上帝不存在,上帝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中,同时,我们也存在于上帝的意识中),既然这样,我们就以一颗勇敢、豪情之心替上帝担当起这份沉甸的担子忍辱前行吧!这只为做更好的自己、只为更美好的生活、只为更有意义的人生、只为与完美的上帝重逢(更加接近最好的自己、更加接近完美的、上帝的精神)。

我不是"我","我"是上帝的一个化身,每个"我"都是上帝的一个化身,所以每个人都是上帝的一个化身,而不管这个人是伟大还是渺小、是美丽还是丑陋、是优秀还是拙劣、是正确还是错误,所有这些繁华多样的人生,上帝都在感受着,其实,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这些所有的酸甜苦辣的人生——众生平等(自己这辈子难看了,下辈子自己就会美丽,他这辈子伤害人了,下辈子他会被审判)。我们共同演绎着一出戏,美与丑、对与错(不能为了错而错)都需要人扮演,自己的难看成就了他人的美丽(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就是自己难看的作用),没有丑哪来美呢?没有错哪来对呢?没有自己的错的羞愧感,哪来他人的不错的优越感呢?但上帝把自己画成小丑只是让我们扮演好这个角色,上帝并不希望我们自卑,所以,我们在扮演好这个角色的同时还可以获取属于自己的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而面对错误就成了人生意义的一部分。众生平等,不管在来世还是今生,我们每个人总会光耀、总会享尽一切的美好。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不一定表示把自己的错误公布于众,但一定是不因自己的错误而被挟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错误自己的错误就会慢慢消失,那么自己的苦就会慢慢消失,那么等待自己的还有酸甜辣……

人生如戏,我们只是上帝的一个配角,同时,我们也是自己的主角,而我们是在用自己的主角演绎着上帝的配角,我们不必自大(不负人)、也无需自卑(不负己),因为我们只是上帝的配角,但我们可以自强,或许心中还可以自豪。高大与矮小、美丽与"难看"总需要角色扮演,而自己只是"真实的"扮演了某个角色(与自己无关,不由自主--命),我们要积极向上的演绎好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获取自己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角。

无需自卑,因为我们都是上帝的一个配角,如果由自己扮演那个优秀的角色,自己照样美丽,因此我们不用嫉妒他人、不要讨厌自己,因为这是践踏自己,我们可以祝福他人、喜爱自己,进而把独一无二的自己变成最好的自己。我们只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最大潜能、获取自己的最大幸福,最大潜能之内的是需要我们努力奋斗的,最大潜能之外的是命中注定的。

无需自罪,因为我们都是上帝的一个配角,只要我们能诚心的悔改,那么自罪就是多余的,因为自罪(羞愧)等属性的作用就是用来改正错误的,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为难自己呢?不过,若是侵害他人利益的错,那么为他人自责或许是偿还他人利益的一种。不是为了赦免自己而"无罪"自己,是为了能恢复到正常心理而"无罪"自己,惩罚的两个目的是"阴阳平衡"(物质精神的利益平衡,即侵害者对受害者的利益偿还)和"不再产生阴阳失衡"(不再有侵害他人的思想),而羞耻感就是为这两个目的而存在的,因此,当自己已经虔诚的认知到自己的错(虔诚的认知到自己的错会主动的偿还利益)、不再有犯错的思想后,不管外界是如何的得理不饶人,自己都可以原谅自己,如果上帝知道,上帝也会原谅自己的。

上帝是不存在的,上帝存在得不存在,存在是因为它能带给我们精神力量,不存在是因为事在人为、任何事都需要人自己去做。

羞耻感、罪恶感越强就越表明一个人的修养境界可以越高,"人不要脸,百事可为",一个人如果不要自尊,那么他做任何侵害他人利益的事都不会有羞耻感,相反,一个人的自尊心、羞耻感强,他就会严格的控制为与不为的界线,因此这个人的修养就会更高,所以,自己的羞耻感自尊心是一种好的品质,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我们都是从一无所知的孩子开始的,犯错的人不一定代表他是一个坏人、肮脏的人,对于任何人,只要他在没有明白某个道理某种思想而就遇见了犯错的环境,那么他就会犯错,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只是不是每个人都真有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的错不是自己一生的污点,只要从现在开始改掉错误,那么,自己就是一个新的自己,自己的精神境界就提升了一个等级,自己的心灵才能安息,自己就可以原谅了自己,而那"污点"变会变成仅仅是一种记忆、空壳。

犯了错要坦然的、勇敢的面对,不要认为会受到他人的嘲笑、蔑视而羞耻,一般,多数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只是自己没有遇见,所以在这些人心中,别人犯的错就像似自己放的错一样,所以,这样的人不会看不起任何人,因为他们知道看不起他人就是看不起自己,看不起他人是因为自己的修养不够,如果真的受到了他人的讽刺,那么对方一定是不智慧或无修养的,有修养的人怎么会讽刺他人呢?

犯了错不要往内攻击,而是往外攻击,即不要让自己难过、不羞耻不自卑,但要公正的面对自己的错误,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只要自己公正的面对自己的错误,那么他人的添油加醋、冷嘲热讽就是一厢情愿,犯错没有什么可羞耻的、没有必要可自卑,因为"我"不是故意犯错的,而且"我"还会承担该承担的责任,再次"我"下次尽量做到不再犯错。只要自己公正的面对自己的错,自己就能得到上帝的原谅,那么不公正的那些人有什么资格指指点点呢?

当自己失意时、能力欠缺时,如何面对他人的嘲讽和心术不正的怜悯、同情?

嘲讽:"唉,太失败了"、"唉,怎么这么差劲呢",目的是让对方产生憋屈恼怒以达到打击损害他人的目的。假慈悲的同情:故作同情的叹气"唉",目的是让对方感到自卑、自怜以达到打击损害对方的目的。

嘲笑他人的人可能缺少自知之明,因为人不是全能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嘲笑别人,那么就会被别人嘲笑,而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尽管对方能力比自己强,但自己的素质比对方高,所以就不要理会他人的嘲笑。假慈悲的同情本就是心术不正,所以,不要因对方的假慈悲而自我怜悯,应该要坚强自己的内心,心中不要把他人的同情当回事:我没有什么可怜的,我不需要你的可怜,我会做自己最好的自己。

接纳自己,即承认自己相比于他人的不足,"人个有长,人各有短,我就是我,我就是这样子的,我没有什么可自卑的,不过我更不会傲慢、更不会无所谓于自己的不足",不要特意的与他人比较,比自己优秀的人有,比自己不足的人也有。每个人都有不足,自己的不足有先天的原因,不能完全怪罪自己,但同时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在暂不能改变的缺点之事实的前提下,尽量避开、优化自己的缺点以减少对自己的负面影响。做自己能做得到或经一定的努力能做得到的事。往外攻击不是直接攻击他人,而是为了能抵御自卑的心理而保持往外攻击的心理,外表需要保持平和状态、以平和态度正确的处事。

『不要直接针对嘲笑、假同情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矛盾都需要有鹬蚌相争、暗中的有心人得利的意识,自己最重要的是做到保全自己心理不崩溃、不受到损害』

总结,最重要的两点是:1、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换位:做好本分,不做非分);2、不被误导而鹬蚌相争,不侵害他人利益可由自己控制,而鹬蚌相争是被误导,自己会误以为自己是正当自卫,因此,任何矛盾都需有鹬蚌相争的意识,而当因自认为的正当自卫而再次遭到侵害时,那么自己就不要再继续自卫,而是以保全自己不再受到侵害为重中之重,因为自己心中的敌人可能不是自己的敌人,或者自己的自卫是错的,当然还有可能是那些人本来就是不讲道理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