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近年来教育部颁布的心理健康文件有哪些(公民道德纲要全文)

公民道德纲要全文

《公民道德纲要》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一份道德规范文件,旨在规范公民的行为,以下是《公民道德纲要》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发挥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制定本纲要。

第二条 本纲要适用于全国所有公民。

第三条 公民应当在社会主义基本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观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规范。

第四条 公民应当尊重宪法和法律,遵守国家政治纪律和法律规定,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财产。

第五条 公民应当维护,维护法制,反对,反对极端主义和暴力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

第六条 公民应当尊重和保护和基本自由,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第七条 公民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价值劳动,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和谐相处。

第二章 社会公德

第八条 公民应当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做到公私分明,不以自己的私利侵犯社会公共利益。

第九条 公民应当为了公共利益而献身,奉献爱心,在医、教、扶贫、扶老、扶幼等公益事业中积极参与。

第十条 公民应当遵守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秩序,做到守法守序,守护公共设施,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不排放污染物质,不吸烟、吐痰、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等行为。

第十一条 公民应当爱惜社会公共财产,避免浪费,不毁坏和乱用公共设施、公共用品和公共资源。

第三章 职业道德

第十二条 公民在职业生涯中应当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在商业活动中实行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十三条 公民在职业生涯中应当对其职业精神、职业行为和职业技术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尽职尽责,慎重履行职责,勤勉工作。

第四章 家庭美德

第十四条 公民应当把家庭美德视为个人品德的基础,遵守家庭道德规范,发扬家庭和睦、孝悌、亲爱、友爱和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建立良好的家风。

第十五条 公民应当创造美好家庭环境,关注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差异,合理安排家庭生活和教育,在家庭中营造欢乐、温馨、和谐的氛围。

第五章 个人品德

第十六条 公民应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爱人、尊老、敬师、友善的优秀品质。

第 公民应当具有优良的人生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做道德的模范。

第十八条 公民应当尊重人生价值,注重自身修养,锤炼意志品质,塑造阳光心态,弘扬健康向上的生活,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实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增强自信,创造美好的人生。

第六章 教育与引导

第十九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道德建设,加大道德教化和宣传力度,加强道德评价和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良好道德风尚。

第二十条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应当贯穿人格教育,塑造学生的高尚情操、纯洁心灵和优良品德。

第二十一条 家庭是培养道德的重要场所,家庭应当为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发扬传统美德,培养崇尚科学、爱国家、爱、爱劳动的道德风范。

第二十二条 社会组织、媒体、个人都应当加强道德教育和宣传工作,积极广泛地做好社会道德建设工作。

第七章 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加强道德教育和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对公民进行道德监督和管理,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纠正和惩处。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当贯彻落实道德规范,发挥榜样作用,严格依法行政,以公正、公开、公平的处理公共事务。

第二十五条 新闻媒体应当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坚持正确导向,发布健康向上的信息,反映社会良知和公众要求。

第二十六条 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发现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应当积极进行揭发、批评和制止。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二 公民违反本纲要规定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纲要解释权属于国家教育部。

注:本纲要自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中小学心理健康b证有什么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B证主要用于证明持有者具备了相应等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知识,是持有者专业能力的一种证明。持有该证书,意味着持有者掌握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如心理辅导、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此外,持有中小学心理健康B证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总之,中小学心理健康B证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什么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介绍的是心理健康方便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受挫折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理保健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共分为三部分,共八个章节,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功能、内容及类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以便及时求助咨询师;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以及异常心理的发现及处理。

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大学生了解自我并发展自我,让学生认识到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当发生心理问题时及时调整,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

第三部分则告诉大学生如何提高自我心理的调适能力,包括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能力的发展,帮助大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并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还帮助大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第三部分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压力与挫折管理,该课程期望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和挫折,并积极管理和应对这些压力与挫折。还帮助大学生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性心理及恋爱心理,正确扮演号大学生这一角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能够真实的反映社会,里边的教学题材也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内容也许与你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但对你的生活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因此大学里开设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