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感谢邀请,其实你说的问题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当然是你真的不是抑郁症;第二种就是你是抑郁症,但你的自知力缺失,或者说你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抑郁症。为什么可能真的不是抑郁症?你说去医院检查,这里还是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可能的,比如很多人不愿去精神专科医院,到三甲医院的心理科,有时候医生会给你开几个量表和心理测验,很多人就是看量表和心理测验的结果说自己是抑郁症,而且很多人量表的测试结果会显示中度抑郁症,甚至重度抑郁症。那他们就一定是抑郁症吗?不一定的。评定是否抑郁症,以及给抑郁症严重程度分级的唯一标准是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按照国家现行的ICD-10国际诊断标准,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问诊,精神检查后出具的诊断。这里的诊断一般也只是初步诊断,而最准确的确定诊断是需要患者入院观察3-7天,经过三级查房定诊后,最终得出的确定诊断结果。量表或者心理测验,在精神科有筛查和量化症状,判定疗效的作用,但没有诊断的功效,不能作为诊断证明或者诊断依据。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做过量表的话,应该清楚,在做量表的时候,不管是自评量表还是他评量表,都避免不了一些主观因素,所以准确度是一定会受到影响的。所以我说,如果你的诊断在三甲医院你,或者精神专科依靠做抑郁相关量表得出的结论,那不能算作抑郁症诊断。为什么又说可能你的自知力缺失?抑郁症患者一般是存在自知力的,但同样也会有一些人因为一些主观的因素,不愿去面对自己低落的情感、丧失的兴趣以及不愿面对的社交。所以说抑郁症是可以存在完整自知力,但并不等于所有抑郁症患者都会存在自知力,都能对自己的抑郁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然,也有很多患者内心深处是不愿去承认自己有抑郁症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其中的一部分人,或者说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于抑郁症的偏见问题,让我国的抑郁症患者产生了明显的自卑感,病耻感,因为生病而感到耻辱。当然,这是错误的,抑郁症本身就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不是小心眼,不是矫情,不是不开心,抑郁症是确切的医学疾病,是有着明确生物学特征的精神障碍疾病。所以,也许是认识不到自己低落的情感,也许是不愿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总之,如果是经过医生确诊的抑郁症,一般是不会错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问题可以评论区留言,我会帮你解答的。
你好,你的问题很好,抑郁症其实不分所谓生理和心理,我们可以把生理和心理看做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的内容,而抑郁症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作用结果。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之前有提到过多次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定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这一点要首先确定,因为即使再大、再严重的精神压力下,还是有人在同等压力下发病,有人承受同样的压力却能保持心理健康。所以由此可见,单纯的心理因素不能直接造成抑郁的发作。这里就要考虑发病机制的其余两个主要因素——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是一定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的,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遗传疾病,这里的遗传指的是遗传易感性,举个例子,一级亲属中有抑郁症患者的人,比普通人患抑郁症的几率大概高10倍以上,但仍然不是绝对发病。我自己的理解:你说的心理指因为明显的心理因素产生的抑郁症,如果持续时间足够长,抑郁症状足够多,达到医学诊断标准,那就是抑郁症,不是什么心理性抑郁症。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患的抑郁症,只要真的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你就会发现,及时解决了抑郁的缘由,抑郁症也不会消失,病因没了病症还在。所以抑郁症根本没有生理和心理之分。抑郁症的大脑无法恢复吗?严重的抑郁症是有可能达到你所说的这样的表现的,因为抑郁症的本质是慢性致残性疾病,长期得不到控制的抑郁症状持续存在,会对认知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改变,认知功能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大脑的主要功能,所以严重的抑郁症是可能造成大脑无法恢复的损害的。当然一般的抑郁症缓解期是完全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比如首次发作足剂量足疗程的治疗可以有50%的患者达到彻底治愈的结果,即使无法做到彻底治愈,也会在不同药物的帮助下达到缓解症状或者完全消失症状的地步。有时候可能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但临床医生一般会在3-4周后更换疗效不满意的治疗药物,也会在一种药物不理想的时候考虑选择两种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只要坚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科学治疗方法,相信一定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认知功能不可逆改变。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手打不易欢迎关注,谢谢阅读。
如果你认为抑郁症的人都很懒惰,那么只能说明你并不了解抑郁症,将抑郁症患者的一系列退缩表现看做是懒惰的表现。实际上让患抑郁症的人表现为社会退缩,什么都不愿意去干,绝对不是单纯的懒惰,而是抑郁症患者一系列的情感低落负面影响导致的疾病表现。我想,如果你真正了解抑郁症,就不会这样去认为了。抑郁症为什么会出现社会退缩表现实际上我们看上去的“懒惰”,就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整体的社会退缩表现导致的,那么何为抑郁症患者的社会退缩表现?不愿去工作、不愿去上学、不愿去做饭、不愿去吃饭、不愿去出屋、不愿去接触亲人和朋友……很多很多,整个人表现的极其不积极,缺乏主动性,对于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会表现为一种退缩的表现。这种退缩的表现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兴趣。你去工作,是想要赚钱,你去上学,是想要增长成绩,你去做饭是想要吃饭,你去吃饭是想要获得满足感,你去出屋是想要接触外界,你去聚会是想要看到某些人或者从某些事情上得到幸福感和满足感。那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呢?如果你什么都不感兴趣呢?如果你连吃饭都觉得没有兴趣,不能让你有丝毫满足感,是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想去做了呢?除了没有兴趣去完成日常的一些活动,抑郁症的人还会有明显的消极悲观观念,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工作是没有意义的,上学也没有意义,赚钱也没有意义,一切都没有意义。他们会持续处于一种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无欲无求,无价值,无希望的状态。所以,不单单是不想去做,而且这些在我们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更没有去做的意义。另外,抑郁症患者往往因为持续的情感低落影响,会处于一种精力匮乏的状态,稍微一活动就会非常疲惫,缺少必须的精力去完成原本再正常不过的日常事务。我的一名上高中的抑郁症小患者,虽然罹患抑郁症,也和家人说了自己的状态很有问题,但仍被家人要求坚持上学,可每天到了学校,小患者连最基本的听讲都坚持不了,常常趴着桌子睡觉,被其他同学指指点点,情绪更加低落。有些言行,可能给抑郁症带来新的伤害很多人并不会介意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他们并不了解真实的抑郁症,即使这种观点带着明显的偏见,即使会给抑郁症患者带来新的困扰和麻烦。我国抑郁症患者保守估计也有几千万,庞大的患病群体中,正在接受药物系统治疗的却只有20%,而更多的人没有接受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病耻感。这种病耻感不是疾病本身就有的,甚至在国外很多国家并不常见,但在我国却非常常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存在广泛性的偏差。比如将抑郁症的退缩表现称之为懒惰,就很可能会加重患者原本的消极悲观情绪。他们本身就可能会自我评价过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再接收这样的批评和指责,如果换做是你你会好吗?其实,这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都令人非常头痛的精神疾病,被世卫组织认定为世界第二大负担疾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更不是某些人说的因为没事做闲出来的病。实际上很多人的基因中都有抑郁症的易感基因,在日后的生活中才会逐渐发病。请一定要记住,抑郁症患者不是变的懒惰,只是因为疾病,让他无法向原本那样自由的去工作,去学习,去生活。如果说主观的愿望,我想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是最希望自己好起来的,只是每天日复一日面对的孤寂与无助,已经打碎了他们所有的信心与耐心。
根据2008年健康委的数据显示,有接近3千万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7岁)有抑郁情况。又有数据显示,大约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可以说,我国青少年抑郁问题已到了较严重的地步。导致他们心情不好的原因也不是很复杂:1、升学压力现代的孩子,升学压力大,竞争激烈,各种被比较。在这种压力下,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2、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与同学、老师等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3、一些刺激件的刺激一些突发刺激或打击,如患了某些疾病,感受到挫折或者限制;或搬家,习惯、熟悉的生活环境改变等,容易使情绪受到影响。4、家庭的氛围不好家庭因素是导致青少年乃至儿童抑郁症的十分重要的“导火索”。如父母管教太严、期望过高、过度干涉,或父母陪伴少、离异、缺失等各种因素叠加早一起,慢慢人就崩溃了,引发抑郁症。表现为常常情绪低落、原来喜欢的现在变得没有那么必要,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不愿意沟通交流,身体各种不适,失眠、乏力、消化不良、头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