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多在青壮年起病,患者的病因,病程,症状表现,治疗反应性,预后等都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变异性。由于疾病的复杂性,目前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主要还是依据症状学特征,治疗方案尽管多种,但是较为确切而安全的还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心理指导:首先,精神障碍本身就存在间歇发作的特征。其次,从患者的症状表现,存在明显的精神症状,而且属于精神症常见症状,因此,在诊断上不存在疑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精神障碍的诊断,一定要系统化治疗,坚持维持治疗,切不可擅自停药,减量患者也要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促进社会心理功能的康复,提高社会适应和生活应对能力,可减少复发。
间歇性精神症状有神志错乱和不能自控等表现。间歇性精神病人,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并非一直处于错乱状态而完全丧失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医学上的精神病,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期。
一.认定精神障碍者无责任能力的条件我国典第18条第1款载明: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根据这一规定,认定精神障碍者为无责任能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标准:
1.医学标准。亦称生物学标准,简言之即实施危害行为者是精神病人,确切地讲,是指从医学上看,行为人是基于精神病理的作用而实施特定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
2.心理学标准。亦称法学标准,是指从心理学、法学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的行为人的危害行为,不但是由其精神病理机制直接引起的,而且由于精神病理的作用,使其行为时丧失了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触犯刑法之行为的能力。二.间歇性精神病人问题间歇性精神病人,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并非一直处于错乱状态而完全丧失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在司法上,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怎样与常人或者精神病人区分的呢间歇性精神病人表现的特点是:精神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在精神正常的情况下,头脑是清醒的,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发病的时候,就丧失了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其精神病是处于间断性发作的状态。基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这一特点,刑法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为这时他具有与正常人同样的行为能力;而在其发病期间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时候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间歇性精神病人,以及其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时候是处于精神正常状态还是处于精神病发病状态,也必须根据刑法和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