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抑郁症究竟能不能被彻底治愈,有两个声音:一是有案例证明抑郁症被治疗后,跟踪多年未有发现再次发作;二是有数据显示很多抑郁症患者长期被抑郁症困扰,被治疗后复发,更加严重。
究竟这两个答案哪个是正确的呢?
我们先了解下抑郁症的特点。
抑郁症患者的思维特质是刍思,就是反复的在想一件事,这件事盘踞在大脑里,来来回回的想。
我们也经常为碰到一个问题或者一件事情也去想这个事,但是抑郁症患者的想和我们的想有着很不一样的区别。
拿同样一件事,比如就举例超市买东西和人吵架,可能有些人当时吵完后生完气就没事了,或者再回家和家里人和朋友们叨叨两句完事。
抑郁症患者碰上同样的事,就会把这件事来来回回的想,想当时对方骂自己的话,恨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骂回去或者打他一巴掌,“自己真是个没用的人”。
反复地想,越想越悲观,为什么当时身边的人也没帮自己,看着自己被人欺负,“自己是个没人帮的人,好可怜”。
想着想着,开始想到自己的未来一片灰暗,“将来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或者更大的事情会更糟糕”。
这样的想法像一把钩子一样,盘旋在自己的脑海里脱不开。
我们看上面例子中抑郁症患者的想法都是负面的想法,而且把事情的结果无比夸大。
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注意力都集中在对事情的负面上,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模式。带着墨镜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和这个世界。
因此,如果罹患抑郁症的患者在药物和心理咨询的双重治疗下被治愈后,对自己的负面认知模式毫无觉察,那么是极易再次复发的。
大家知道,一个人的认知模式是从小形成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抑郁症复发率高的原因,也是认为不能被彻底治愈的因素之一吧。
科技在发展,对于不能治愈或者难以治愈的病症,人们和社会一直在努力。譬如,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课题组的一项关于抑郁症的研究,通过菌群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抑郁样症状等。
当患上抑郁症时,首先要有个认识,它只是病,和生理上的病一样,诸如感冒、发炎一样,只是可能会时间比他们治愈需要的长些而已;其次,被诊断后要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系统性的治疗;最后,治愈后要监控自己的负面想法,想法是想法,它不是真的,一旦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马上到医院复诊。
最后祝抑郁症患者早日康复!
第一,抑郁症有人格基础。
第二,人格基础加诱因,促发抑郁。
打个比方,有的人体质不好,又遇到突然降温,感冒就找上门了。体质不好是身体基础,降温是诱因。
举个例子,小明在家娇生惯养,父母为他包办一切,这严重地削弱了小明的能力。今年暑假后小明从初中升入高一。在新环境中,他感受了太多压力,觉得什么都搞不定,慢慢地觉得自己很窝囊,特别垃圾,半年后被诊断出轻度抑郁症。从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小明是依赖型人格,高中新环境是诱因,在诱因的激发作用下,小明就罹患了抑郁。
第三,抑郁症患者的人格基础有个共同特点:情感不独立,情感严重依赖或维系于另一个人或物。
在日常生活中,或心理咨询室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事情。如母亲因病去世,A先生可能会一蹶不振,患上抑郁。父母离婚,B女士觉得父母不再爱自己,抑郁也会找上门。C同学考试没有考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严苛的超我一直批评自己,之后抑郁发作。
第四,干预的重点:抑郁患者要保持情感或心理要独立。
有个高中男生,在咨询室一度抱怨父母。母亲不能理解他,父亲没有赚钱能力。当追问和具体化时,发现这个来访者的父母不像他说得那样。母亲是老师,在咨询室给人感觉挺通情达理的,父亲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养育好孩子。在后来的咨询中,才发现这个男孩是在班级里遇到了困难,其实他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解决这些困难,但他头脑里老想着“要是父母更有能力,就能替我摆平一切了”。其实是这个男孩子心里装着理想化父母,并不一定真的搞不定目前的困境。
情感或心理独立的要点就是:我是我,你是你。我和你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实现彼此需要或愿望的工具。
第五,千万不要从诱因的角度做过多工作。怕考不好,就选择不上学?怕工作做不好,就做啃老族?我们一生要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事情。躲避事情,只会滋生更多的和无力,也会对别人抱怨有加,觉得没有人帮自己。
谢谢点赞关注转发评论哦!
#抑郁#
#抑郁症#
去伪存真吧!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可能!诊断重度抑郁的标准有一条,反复出现轻生念头和轻生行为,确实有的人心存死志并不会表现出来,该上班上班,该回家回家,可能任何人都发现不了,可他自己就是不想活了,并且瞒着家人,瞒着朋友,非常缜密的计划着自己的死法。
有些人甚至极端的认为自己走了,留下家里其他人对于其他人是残忍的,其他人也会无法面对生活,所以就产生了扩大的想法,也就是一起死,不留谁独活,继续品尝这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总之,重度抑郁症如不尽快就医,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现代医学有很多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等。别再让抑郁症折磨你的家人和朋友了。
也可能好,也可能更加严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抑郁症休息在家打算自行治愈这事真的不靠谱,而且很可能因此失去抑郁症最佳治疗时机。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疾病的特性而表现为慢性发作的疾病特征,更有甚者认为抑郁症是治不好的,好了还会再犯,真的是这样吗?起码在我这个医生看来并不是这样,因为抑郁症绝对不是治不好,也不是一定会反复发作,实际上如果治疗及时,得当,我们起码可以让50%的抑郁症患者今后不再复发,完全正常的生活。
那么这个及时是个什么标准呢?严格意义上说,抑郁症患者发现的越早,治疗开始的越早,患者的预后也就更好。而最为重要的治疗机会一定是首次系统治疗,也就是第一次药物治疗是最关键的。急性期治疗效果理想,巩固期坚持治疗剂量服药,维持期按照医生医嘱坚持服药,一般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至少坚持6-8个月维持期治疗,第二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要坚持2-3年的维持期治疗,如果三次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可能要坚持长年服药,然后根据具体治疗情况由医生帮助判断是否可以停药。
所以如果生病后什么都不做,选择在家休息有没有可能自行治愈,有可能,但有更大的可能是越来越严重。
其实并不是所有抑郁症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如果恰好抑郁症处于轻度抑郁发作,而可以开展非药物治疗的,比如运动疗法,心理治疗等等,是可以不服药,先尝试非药物治疗方法的,但“休息在家自行治愈”还是有些太虚无缥缈了。
其实关于“抑郁症患者是否可以自愈”的说法,很多专业书籍中都提到过自愈的可能性。抑郁症确实有可能自愈,但即使自愈,也往往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经历漫长的痛苦,而且很大概率今后遇到精神压力或外界刺激下会再次复发抑郁。
所以如果将希望全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自愈上,太不靠谱了。真正应该做的还是去医院,由专业的医生判断抑郁症处于轻中重哪一种程度,然后判断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一旦开战药物治疗,不要随意停止,要遵医嘱服药,只有坚持药物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随意减量,偶尔吃、偶尔不吃,甚至干脆自行停药,都是中断系统治疗的行为,对于疾病的治疗过程损害非常大,也无形中加大了抑郁症状再次复发的几率。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宋红(头条号 逝水流花):
宋红,毕业于农业大学,至今在妇专编辑与宣传工作岗位志愿服务两年有余。于服务期间,接受了职业心理培训师的初级培训,系统学习了心理学相关基础知识,并践行于各种实践活动。多次被评为协会年度优秀志愿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一个人绝望至极,往往是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一种苦难经历。这种经历让他抑郁,颓废,痛苦,沉沦,使他内心没有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与向往。严重者甚至让他有了轻生的念头,认为活着再无意义可言。而往往经历绝望之后,人会呈现两种状态,第一种便是凤凰涅槃在绝望中让自己再次重生。另一种便是,行尸走肉,让自己的思想永远沉睡在绝望中不再醒来。
人在绝望时往往可以治愈自我。
斯蒂芬·金小说《肖申克救赎》中主人公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自己的妻子及她的情人,最终被判无期徒刑,他将在狱中渡过余生。这样的打击,对一个没有犯罪的人来说是何等的残酷,一生尽毁,过再没有自由的牢狱生活。可安迪在狱中,屈辱地忍受二十年憋屈,苦闷,痛苦,被人欺凌的日子,在自己一点一滴地努力下,最终,用非正常手段,逃出了监狱,自救成功。绝望之人,因为在逆境强压下,让他绷紧的神经及内心承受已抵达一定的极端,因在各种苦难中煎熬着自己却始终没有丢失积极向上,想挣脱苦难的意志,便会让自己不断的振作。一旦挺过了最为艰苦的时间段,便会让他在绝望中有了迂回,婉转,发力,奋进的勇气和行动。会让他重拾希望而开始眺望远方美好的生活,继而燃烧起他对生存的渴望,对生命的那份挚爱。势必会激励他,摆脱苦难,走出绝境,重新开启人生的一个崭新的篇章。这样的人,即使在绝望中,也懂得珍惜,真爱自己的生命,懂得自己只要不放弃,便一定会让自己过想要的人生。
人在绝望时也可能彻底地崩溃。生活中还会有另一种人,他们在极端绝望之后,彻底的丧失了生存的勇气,他们抑郁,让各种负面情绪统治了自己的思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继而让自己压抑,抑郁,圈在自己的思想中,脱离现实地生活着,对于他人他事不再关心,当自己是无足轻重之人,是多余活在世上之人。甚至有的人开始厌恶自己的生命,最终选择了而逃避自己无法挣脱的这份绝望。他们的名字我虽深烙心底却不忍再提及。英年早逝只为 思想始终桎梏在一种绝望中无力自拔。
人这一辈子,跌宕起伏,不可能一帆风顺。但不管遇到怎样的苦难与困境,不管生活让你多失望,多绝望,你都必须积极地去面对面前的一切,而后努力地生活。